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2《红楼梦》评论节选课时训练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106280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2《红楼梦》评论节选课时训练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2《红楼梦》评论节选课时训练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2《红楼梦》评论节选课时训练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2《红楼梦》评论节选课时训练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2《红楼梦》评论节选课时训练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2《红楼梦》评论节选课时训练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2《红楼梦》评论节选课时训练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楼梦评论(节选)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于困者终于亨亨:通达。B.目击之而身历之历:经历。C.以写故国之戚戚:悲戚。D.自律的也律:规律。解析D项,“律”的意思是“约束”。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其最著之一例也B.目击之而身历之伤其左目C.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台隍枕夷夏之交D.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然以其罕见之故解析A项,附着;显著。B项,眼睛。C项,互相;连接处。D项,事故;原因。答案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目击之而

2、身历之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其谁信之哉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 B./C./D./解析是助词,的;是代词;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B.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C.绝圣弃智,民利百倍D.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解析A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他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答案A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B.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C.王夫人固亲于薛氏。D.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解析C项是介词结构后置,

3、应为“王夫人固于薛氏亲”,其余为判断句。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慄,然以其罕

4、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慝,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

5、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施之而交受之交:交替。B.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咎:过错。C.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坠:降临。D.而惩黛玉之孤僻惩:恐惧。解析A项,“交”的意思是“互相”。答案A7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能证明红楼梦是“第三种之悲剧”的一项是()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

6、最爱之之祖母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A. B. C. D.解析是观点,不是证明的依据;是说明这种悲剧的效果;是说明红楼梦安排的故事情节。答案B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照叔本华的学说,悲剧分三种: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第三种是由普通的人物和境遇逼迫而成的。B.红楼梦不同于其他悲剧,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属于第三种悲剧,显示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例外的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远比其他悲剧更感人。C.在王国维看来,贾母爱宝钗的温顺娴静,而害怕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而想着要压下宝玉的病;王夫人本来就与薛家相亲近,这都极其自然。D

7、.节选部分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说明红楼梦中的悲剧不但主人公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是天下最惨烈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剧。解析B项,原文说红楼梦“与一切喜剧相反”,没有说“不同于其他悲剧”;原文是说第三种悲剧比前两种更感人,不是说红楼梦比其他悲剧更感人。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2)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参考答案(1)他们明明知道悲剧的害处,却互相实施并且互相承受它,各自加以力量而各自不承担它的过错。(2)又哪里有蛇蝎一类的人物、不同寻常的变故,在其中作怪呢?(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

8、文,完成第1013题。雪涛阁集序明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阝贵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诎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

9、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

10、为之叙。(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改)注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鞓红鹤翎: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驺子:掌管车马的仆役。俳:滑稽,幽默。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能堤其阝贵而通其所必变通:懂得。B.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胜:胜任。C.而不敢自伸其才伸:施展。D.有以平而传者传:流传。解析B项,“胜”在此句语境中应解释为“胜过”或“超过”。答案B11作者说:“诗至此,抑可羞哉!”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感到羞耻的原因的一项是()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文之不能不

11、古而今也,时使之也有才者诎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A.B.C.D.解析是说明文章“不能不古而今”的原因;是对进之文章内容的陈述,没有批评的意思;是对进之诗歌成就的评价,与羞耻没有关系。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行文的顺序来看,作者没有受到序言体裁的束缚,先是淋漓尽致地阐明自己的文学主张,最后才落笔于文题。B.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C.作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

12、近代文人的各种复古做法,并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了全面否定。D.文章最后,作者用创新的文学观评论江进之的诗文创作,既使前文论证得到进一步印证,又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解析C项,论断过于绝对,作者并没有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全面否定。如袁宏道为之作序的雪涛阁集的作者江进之,就属于近代文人中的一员,而袁宏道能给他创作的诗文集作序,就表明袁宏道并没有全面否定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2)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3)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参考答案(1)模仿古人说话

13、的样子来冒充高古,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2)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3)古代和现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参考译文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它的美好或丑恶的品质的形成,不是由于追随少数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随时势的变化。所以即使没有情感的花草树木也要有所变异,牡丹花中的“鞓红”和“鹤翎”等品种,就不能不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只有认清时势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溃毁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古代有古代的时势

14、,当代有当代的时势,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高古,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近代的文人,开始提倡用复古的理论来超过前人。复古是对的,但是他们已经到了把抄袭当作复古的地步,模拟前人字句,追求与古人勉强相合,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有才能的人被旧的体式所屈服,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没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二句不切实际的话语,拼凑成诗。聪明人受这种习气的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万人响应,连优伶和侍从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风雅的志趣。唉,诗歌创作到了这种地步,就使人感到羞耻啊!那么从诗歌创作到散文创作所产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来了。我和进

15、之自从在吴县交往以来,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进之才能突出见识高远,信笔所写信口所说,都形成一定的规则,他所说的都是现在人不能说的和不敢说的。有人说:“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切实主旨深远,在这方面他无疑属于当代有才能的人。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我说:“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不过在古代也有这样的诗句,有因为平易而流传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俚俗而流传的,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滑稽而流传的,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就是这样的。古代和现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