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06271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2-3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选择题1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解析】 汉初统治者的政府意识形态和施政方针采用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汉初崇信黄老之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故B项错误;辕固因直言老子学说是普通学说而被主张道家思想的窦太后所罚,而汉景帝帮助辕固说明汉景帝知道辕固并无

2、过错,他并不像窦太后那样信奉无为而治,故C项错误;从汉景帝帮助辕固可以看出无为而治并非当时唯一的统治思想,此时法家、儒家和道家思想仍时有争论,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实际情况,道家的黄老之学,仍占绝对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 D2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8 234次36.2%法观念法、刑4 648次20.5%财富观念利、财、富5 395次23.8%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 427次19.5%A.社会贫富分化 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观念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 根据材料中体现的信息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和财

3、富观念“利、财、富”说明当时社会经济出现贫富分化,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故B项错误;汉代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重利观念盛行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为政治服务的,没有脱离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 A3“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解析】 据材料“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可知汉代董仲舒兼

4、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 A4(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

5、活的责任,可知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张,故A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从“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 A5(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 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的结合B君主的政治举

6、措皆发自经典本义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解析】 材料中“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儒家治国之道运用到君主政治之中,故A项正确;从材料数据可见,君主的政治举措不都发自经典本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数据可见,君主施政不都来自儒学的基本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中“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儒学服务于专制皇权,并没有制衡专制皇权,故D项错误。【答案】 A6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

7、主要意图是()A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解析】 君主自谴符合“天人感应”的理论,但其主要意图不是宣扬这一理论,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矛盾,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君主自谴与社会教化无关,故C项错误;君主自谴主要意图是宣扬自己天子的地位,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答案】 D7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解析】 材料认为“君王受命于天”与民本思想无关,

8、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制约的一面,与强调君权至高无上不符,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思想某种程度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权力,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 C8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解析】 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

9、,它迎合了当时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需要,由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讲到“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开始依附于政治”表述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 A9(2018山东青岛模拟)下表表明()层级中央郡国县乡聚官学太常太学学校庠序私学精舍书馆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解析】 根据材料从中央郡国县乡聚设置的官学、私学是指精舍和书馆,形成由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时间是汉代,汉武帝后儒学才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

10、呈现的教育体系,没涉及选官制度,唯一的途径绝对化,故C项错误;官学垄断被打破是孔子创办私学,故D项错误。【答案】 A10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解析】 屏风上书写的孔子生平的文字和孔子的画像并不能反映孔子言论,故A项错误;仅凭海昏侯墓出土的隶书无法说明汉朝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故B项错误;

11、屏风上的字与画都与孔子有关,说明当时孔子地位很高,间接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马王堆汉墓的史料价值,故D项错误。【答案】 C11有学者认为:秦代曾经试图建立一个完全依靠外在的制度与法律管理的国家,但到了汉代,实际成功的却是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这一变化说明()A汉代政权管理方式兼具儒法思想B儒家思想战胜法家思想成为主流C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D以人为本的封建官僚政治已形成【解析】 根据材料“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可以得出在汉代儒家思想融合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故A项

12、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儒家融合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故B项错误;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是正确的观点,但是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逐步形成的是君本的封建官僚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 A122014年8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黄诚在寻找治国之道从黄老思想的兴盛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的讲座中指出:“董仲舒的儒家很杂,包括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先秦各家思想、巫蛊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黄诚强调()A董仲舒儒学思想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B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儒学处于独尊地位D“天人感应”学说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解析】

13、材料重在强调董仲舒的新儒学是由多种思想糅合而成,并不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一直处于独尊地位,并不仅仅是汉武帝统治时期,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新儒学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不是“天人感应”学说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故D项错误。【答案】 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

14、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

15、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第二小问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方面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三可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从儒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的角度回答。【答案】 (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行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