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练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备考加分练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106076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练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备考加分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练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备考加分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练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备考加分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练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备考加分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练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备考加分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练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备考加分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练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备考加分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练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工育茧和丝织技术。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出现玉蚕B浙江钱山漾遗址发现绢片和丝线C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D周礼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作“妇功”2(天津河东区2017一模考试,1)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下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3(武汉2018调考,25)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

2、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C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D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4(天津市南开区2017年高考一模)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5(桐城2018年模拟)历史图片被称

3、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司母戊鼎素纱单衣水排五铢钱图一图二图三图四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曾发行的五铢钱6(江西重点中学盟校2018第一次联考,26)“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不能体现上述风格的是()A珐琅彩双环瓶B青花五彩碗C定窑孩儿枕D江宁织造局云锦7据上海

4、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8(南充2017第二次适应性考试,27)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C民营手工业开始发展D小农经济已经破产9(郑州市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27)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

5、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10(湖南省六校2018届高三联考)明清时我国产生了手工业行会组织,行会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吸收学徒的数额、年限、工资水平、技术传授范围、劳动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以垄断本地区行业的业务。据此材料可推知()A中国已产生了工业垄断组织B行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C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性商帮D工商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11(江西省百所名校2018届高三大联考,27)明代天工开物一

6、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12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答案精析1B商代晚于新石器时代,故A项错误;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有绢片和丝线,说明该时期已经会“人工育茧和丝织”

7、,故B项正确;甲骨文属于商代,晚于新石器时代,故C项错误;周礼成书有多种说法,最早也为西周,故D项错误。2B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养蚕,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造字受蚕丝相关的影响,说明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丝、帛是奢侈品,商代麻、葛是主要的衣料,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判定丝织业在手工业部门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3C在汉代,由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比篆书的书写更加简化,逐渐发展为汉代的主要通行字体,故排除A项。题中涉及的“西汉海昏侯”是在汉武帝之后,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故排除B项。中国古代皇族墓葬的精美手工艺品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作坊,故选C项。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大

8、约是在西汉末年,故排除D。4D根据材料可知汉代漆杯是官营手工业产品,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官营手工业官府出资,生产成本较高,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先进,仅供皇室、官府和贵族使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故D项正确。5B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素纱单衣是西汉时期的杰出丝织品,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一反映了商朝时期而非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水排是冶铁工具而非灌溉工具

9、,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图四是西汉时期汉武帝而非海昏侯刘贺曾发行的五铢钱,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6C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7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雇佣关系为标志,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男耕女织是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材料中“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男妇或通宵不寐”,可知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家庭手工业的内容,不能体现纺织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对比,故D项错误。8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推动了手工业产品商品化,故B项正确。9A根据“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

10、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可以看出此地农业发展让位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10B明清时期中国是手工生产,没有工业垄断组织,故A项错误;从材料行会规定严格垄断本地区行业,可知行会不利于行业创新发展,故B项正确;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工商业经济稳定发展,故D项错误。11D该技术早于西方出现,故A项错误;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冶金的质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规模,但“大大提高”说法过于夸张,故B项错误;该技术有助于冶金业的发展,有助于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该技术有助于提高金属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故D项正确。12A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说明江浙地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变化,故A项正确;我国的自然经济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故不能说明湖广地区是经济最发达地区,故C项错误;当时农业生产方式仍是以家庭为单位,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并未发生巨变,故D项错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