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06045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2016江苏单科,T10)近代中国女性的发型变革及其影响1.该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相当突出,每年必考,主要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考查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近现代的衣食住行、社会生活等发生的变化。2.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兼顾非选择题。学生在备考时,要注意把本讲内容结合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变革,注意从多个史观的角度来解读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革。(2015江苏单科,T11)近代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2014江苏单科,T6)断发运动体现的新旧观念的冲突2.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2017江苏单科,T7)报刊及其作用(2016江苏单科,T8)维新派创办报刊及其作用(2013江苏单科,T6)报纸的教化功能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知识点一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2.表现(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食:鸦片战争后,西餐馆出现 ,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豪宅。(4)社会

3、习俗时期变化特点戊戌变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知识点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物质生活:国家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应,总体生活水平低。(2)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主流。2.改革开放后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食1987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社会风尚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及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知识

4、拓展】 近代以来社会生活演变的过程考法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典例 (2016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析由“剪发齐眉,实属有伤风俗”可知,新潮女性因梳西式发型,遭到警察厅的通令禁止,这从侧面说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对传统习俗构成了冲击,C项正确。其余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均排除。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近

5、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抓关键“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反映出政府对于风俗变化的态度。定方法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重在读懂材料,结合问题找出关键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材料所涉及的相关教材知识相联系,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如本题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了政府的态度。【史论链接】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2)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6、。(3)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考法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典例 (2014江苏单科,6)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由漫画提供的信息,社会上某些人只剪辫梢(“崇尚西法”),不剪辫根(“保存国粹”),期望“发辫之将来”去梢不去根,说明这些人传统旧观念根深蒂固,故答

7、案为C项。A项仅反映漫画部分信息;B项错在“刻意保存”;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抓关键“崇尚西法”“发辫之将来”定方法解答漫画型选择题,第一步要把握漫画的情景,理解漫画的主题,分析漫画的寓意;第二步将漫画、题干要求和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链接;第三步在对漫画和课本内容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判断,选出正确答案。【史论链接】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2)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不

8、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可是进展缓慢,并且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考点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点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建唐胥铁路。(2)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兰新等铁路建成。(3)“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但公路发展受限。(2)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3.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的垄断。(2)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受铁路、公路和民航

9、业的影响较大。4.航空(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4)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知识拓展】 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知识点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设在台湾,20世纪初上海开始设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1)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方法指导】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可归纳为“

10、一、二、三、四”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考法交通工具变迁的影响典例 (2018南通、扬州调研)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解析材料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11、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故B项错误;“轮船”的使用不属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故C项错误;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速,转变观念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故D项正确。答案D【方法突破】明考点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抓关键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速,转变观念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定方法在审清题干设问的前提下,依据设问要求仔细解读材料信息,全面提取与设问相关的信息,或是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历史史实补全题干隐含的信息,以便准确解答。细查备选项,筛选出正确答案。【史论链接】 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影响(1)积极: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

12、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促进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2)消极: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点一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1.报刊事业的发展(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3)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等,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阵地。(4)2

13、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2.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点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1)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到国产。(2)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3)1931年中国成功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4)1935年渔光曲参加莫斯

14、科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5)建国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上演。(6)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一个辉煌的新时代。2.电视(1)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2)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3)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知识点三互联网1.产生与发展(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2)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特点: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3.影响(1)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2)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15、3)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图解历史】 大众传媒的变迁考法大众传媒的变迁及其作用 史料研读史料一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中中国编辑史史料二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史料三2015年网络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成龙的“du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