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祭灶习俗看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6045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祭灶习俗看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祭灶习俗看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祭灶习俗看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祭灶习俗看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祭灶习俗看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摘要】 本文从灶神形象、祭灶禁忌和祭灶仪式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灶神祭祀所折射出的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地位,即男性的附属、男尊女卑和女性主内,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认为仅仅在宪法中规定“男女平等”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还需要制定严密的政策,以改变性别歧视的现状;同时,女性也要自强不息,提高自己作为公民的素质。【关键词】 灶神;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自强;传统文化一、引言灶神作为民间信仰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灶神祭祀仪式过程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它的习俗又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表达的是对妇女社

2、会地位的规定。本文通过对祭灶习俗的解读,来窥探男权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权至上,女性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和陪衬,终日被束缚在家庭这个小世界中,饱受男性的歧视和压迫,失去了自我和人格,也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意识,成为历史幕后的失声群体。二、祭灶习俗视角下中国妇女地位1、男性附属灶神崇拜起源很早,灶神的形象也经历的一定的演化。其最早的灶神形象炎帝、黄帝和祝融是由火神、光明神演化而来的。但远古传说和古书记载上并没有对作为灶神的炎帝和黄帝的性别鉴定,倒是有对祝融的性别描写。“灶神祝融,是老妇”,作为灶神的祝融被塑造成了女性的形象。在此影响下,祭灶者也为女性“夫灶者,老妇之所祭”。之后又有更多

3、的古书记载,灶神是一位女性。如汉应劭风俗通中认为灶神是一位“老妪”。庄子达生篇中说“灶有髻”,司马彪注云:“髻音结,灶神名,着赤衣,状如美女。”可以看出春秋时代对灶神性别的鉴定为女性。后来灶神的形象逐渐的夫妇化,除了有“灶神爷”还要有相应的“灶神奶奶”作为陪衬。于是“女性灶神从封尘的角落里被抬了出来,逼嫁给威严的灶君,成了灶君的配偶灶夫人”。同时,灶龛两侧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和“一家之主”的横批。此时的灶王爷作为一家之主,拥有绝对的权威。灶神形象从单纯的女性到男性再到夫妇化,反映出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社会地位的旁落,渐渐成为男性的附属物。灶神被想象为单纯的女性来进行崇拜和敬仰,在一

4、定程度上是古人对母系社会女性的崇拜,此时妇女掌握着家中的大权,其社会地位优于男性。由于中国人的“家庭美满”的观念作祟,除了灶王爷之外,还要给他配上一个灶王奶奶。虽然人们共同拜祭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不过他们两个的地位却又是极不相同的,贴在两边的对联即说明了这一点,代表男性的灶王爷才是“一家之主”,灶王奶奶不过是人们传统家庭观念所必须给灶王爷设置的一个陪衬,妇女也不过是男人的附属。正如西汉董仲舒运用“阴阳论”对男女关系的阐述,“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辅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他运用天意来说明,阴是阳的附属,阴为阳服务,也就是说妇女始终附属于丈夫,依赖丈夫而存在。

5、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观念,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观点的必然性。三纲中有一条是“夫为妻纲”,三从强调妇女婚前听从父亲,婚后听从丈夫,丈夫死了听从儿子,总之女人这一生就是要听从男人的,一辈子从属于男人。再联想到古代男子休妻制度,妇女没有主动离婚的权力,只要男人不休妻,这个女人就永远是属于这个男人的;可男人却可以动随意休妻、弃妻,一如灶王爷的形象化身。2、男尊女卑祭灶的礼仪发展到宋代逐渐完备,同时祭祀礼仪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代范成大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的情形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其中有一句“男儿酌献女儿避”,反映出到宋代时祭灶礼仪由之前的女人拜祭变成了“男人参祭,妇女避忌”。明清时

6、期,沿袭宋代的祭灶习俗“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到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京师居民祀灶,犹仍旧俗,禁妇女主祭,家无男子或迎邻里代焉。”人们除了祭灶来表达对灶神的尊敬外,还整出了许多的禁忌。这些忌讳,主要是灶前什么东西不能放,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尤其是对女人,忌讳就更多了。对灶君避忌记载最详细的,当是敬灶全书灶上避忌了。这本书里严格规定“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月经未完的妇女不得经过灶前不得将污脏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随着男权的进一步加强,男性对女人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女性不单单是男性的附属物,还成了男性歧视和压迫的对象。“男尊女卑”是中国传统文化

7、中性别制度的基本点。诗经小雅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生下来就比男性就低下。祭灶的诸多禁忌都是针对女性而来的,若说为了表示对灶神的尊敬而有“不得击灶,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等禁忌自是合理,可祭灶时女性必须避开,“月经未完的妇女不得经过灶前”的刻意排斥女性的禁忌则完全是男权社会、男性独大的衍生物。同样是祭祀,男人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祭祀,而同样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却遭到莫名的排斥,甚至是对女性月经这一正常生理现象的污名化处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对神灵尊敬的禁忌是有必要的吗?如果有必要,那么为什么承担避忌后果的却始终是女性呢?正如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德波伏娃所说的“女人不是天生而是被形成。”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性;是男性根据自身的需要造就了女性,社会歧视女性,男性压迫女性。男人通过他们对社会话语权的掌握,自私地规定了所谓的祭祀禁忌,将“男尊女卑”思想贯穿在整个社会,并在人们心中逐渐内化,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观念,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也深受这种思想的毒害,却将这种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甚至不自觉地充当了“男尊女卑”思想的追随者和维护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