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句法语义分析.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893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句法语义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句法语义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句法语义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句法语义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句法语义分析摘 要:中国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一些现象不能够很好的解释便借助于神话故事进行自圆其说。三遂平妖传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产生的,它作为我国第一步神鬼小说,在我国神鬼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语法造诣非常高,有很高的考察研究的价值。特别是对“于”字的研究非常火热。接下来笔者就以“于”字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遂平妖传;“于”从古至今人们对神话传说以及鬼怪妖魔的故事分外喜爱。特别是对三遂平妖传这部中国第一部神魔小说具有很大的兴趣。不仅因为其中故事的荒诞离奇,还有语言的幽默随和。这部小说不像其他小说那样语言正统、严肃而是采取了很平易近人的口语化。让

2、人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最值得后人称道的是他把“于”的语法意义运用的淋漓尽致。1 介词“于”的起源与发展介词“于”作为一个虚词,在各个语句中运用的极为广泛。就是现在也被经常用到,并且在句子中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所以介词“于”不像其他古代字,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出现一直发展到现在。同时也被从古至今的文人学者所关注。当然介词“于”在语法学界也有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它一开始本身就是作为虚词来使用的有些人则认为它是实词。经过不断的争论,也没有得出合适的结果。在学界普遍赞同的是郭锡良的观点。他认为介词“于”是实词虚化的过程。并且他认为介词“于”由“去、到”义的动词“于”虚化而来。当然这不是凭空出现的说法

3、,他经过对历史的考证认为“于”字最先出现在先秦的甲骨文中,它最早的意思介绍一个人行为的具体处所,到后来慢慢演变成介绍行为的时间、祭祀的对象,还有就是介词“于” 被扩展为介绍动作涉及的各种对象这是西周金文中所表达的意识。经过时间的推移,介词“于”产生了变体特别是到了春秋战国的年代,直到最后消失特别是到了汉代以后这个词直接被“在”所取而代之。对于介词“于”的起源时兵则有自己的观点,由于他对藏汉语言材料比较的了解同时他借用对甲骨文“于”字的比较和长期的研究,他认为介词“于”字在最开始应该是作为格助词来使用的。它的转型过程就是前置词替换后置格助词后所产生的结果,同时他还对介词“于”进行了非常严谨的论证

4、以此来支撑他前面所谈到的演变过程。郭锡良的观点被梅祖麟先生所赞。梅祖麟先生也认为介词“于”是实词虚化的过程,同时不认为介词“于”由格助词演化而来的。甲骨文中“于”早已经体现出了它的动词用法,经过时间的推移被演化成虚词是很有可能的,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语法发生了连动式的结果。2 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句法语义特征2.1 处所介词“于”在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用法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个字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它的句法也有很特别的语义。就这些问题笔者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2.1.1 最开始的发源经常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发现介词“于”光是在动词的用法就有两种。第一种是以运动动词的形式

5、运用在介词“于”的前面,另一种则是以其他行为动词的形式用在介词“于”前面。由于这两种情况使得介词“于”在语句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介词“于”在语句中构成的短语不仅可以做状语也可以是补语的形式。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三遂平妖传的原文找到相应的证据。2.1.2 在句子中的位置介词“于”在句子中有具体指定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主要是一个行为动作主要发生的具体地方。在介词短语中介词“于”既可以构成介词短语的补语用法也可以构成介词短语的状语用法。在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这种用法可以找到九种之多。2.1.3 直接指引所到达的最终地点虽然在这样的句子中它还是起到了在介词短语中的补语和状语的作用,但是它所指引的

6、地点却发生了变化指向运行最终的位置。像这样的用法在三遂平妖传可以找到两例。这里笔者不再细说。2.2 时间介词“于”介词“于”在用于时间介词的时候一般总要引出最终到点和时间点。作为时间的终到点时可以一个动作或者是行为从一开始持续到某一个时间点,同时也可以描述运动或者是行为到达某一点时变化就停止了。最特殊的是介词“于”可以表示一种动作行为或者是变化之能在特定的时间点开始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开始再往后就不会再发生了。以上介词“于”作为时间的介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而且这种用法也没有介词“于”体现。但是介词“于”在表示时间点时,可以带上时间名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或者是补语。这样的用法介词“于”可以在三

7、遂平妖传找到七个例子。2.3 对象介词“于”介词“于”用法比较众多的还有就是作为对象介词的应用上,可以引用到各个对象上比如有具体的设计者、接受的人员、对应者、交谈者、做事情的人、替代的人员、求职者、作比较的人员,还有接受事物的人员等等。所涉及的对象非常的众多。但是到了现代汉语这些用法基本上都被取缔了,只是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介词“于”可以引用到人员在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而且到了后来介词“于”直接就被“对于“这个词给取代了。而到了近现代又直接被“与、给”取而代之了。介词“于”用来引进言谈的具体的人时从先秦已经开始了到了后来的汉朝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应用。

8、这样的用法直到现代汉语才开始渐渐的减少。介词“于”在引进互相的交与者时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比较少,再到汉代以后就更加的少,到我们现在的汉语学文化中已经没有了踪迹;在引进动作的人员、替代人员作为对象时从汉代以后基本上都没有见到过;对于引进的求索者在魏晋时期还可以经常的看见和使用;介词“于”用作比较时的生命力还是很旺盛的,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沿用,在现在的读物、书刊、杂志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用法。介词“于”用于接收的人员时由于在句子中可以直接的省略,所以到了现在这种用法基本上已经彻底的消失了。需要提出的一点是介词“于”还可以作为指引特定范围的形式来使用,主要用在与人交谈时所交谈的具体内容范畴。这种用法在战

9、国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三遂平妖传并没有发现以上的两种用法。3 介词“于”的共时历时考察为了更进一步的对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具体用法的考察,以及介词“于”在句法中的语法特征的深入探讨。大家都知道三遂平妖传是明代时创作的小说,为更好的进行对比。笔者拿同时代比较有名的几部小说进行探讨,例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中介词“于”的用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介词“于”的用法像三遂平妖传一样分布在文章的各个语句、语法中。水浒传中介词“于”的用法及次数:始发处8、所在处317、终到处37、起始点3、时点8、终到点1、接受者4、协同者2、涉及10、施事者3,其中范围是0次。可以看出介词“于”的用法在两部作品中用法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可见介词“于”在引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4 结语三遂平妖传中介词“于”的用法千变万化,将介词“于”句法语义运用的淋漓尽致可见对介词“于”的了解程度对这个字的把握的到位。这是现在很多在创作文章时需要具备的能力。在语言文章上多锤炼自己。介词“于”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要求我们后来人积极地去发现和探索。参考文献:1曹茜.三遂平妖传介词“于”的句法语义特征考察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2高晓.三遂平妖传述补结构浅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