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德育论文.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755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科德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学科德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学科德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科德育论文.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学科德育论文很多同学历史成绩不好,归咎于自己的记忆力不行。其实,学习历史不能仅仅靠记忆,更要学会理解它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学科德育论文,欢迎来参考!一、利用祖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古代历史悠久,硕果累累,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史实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如讲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可以引用17世纪英国著名学者培根的评价: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没有一颗星星能比它们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力了。又如,讲到万里长城时,为了突出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可以加入这样一个

2、事实: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二、利用历史杰出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所有这些高贵的品质都是哺育青年的沃土。如古代就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保卫黑龙江流域等,这些都可成为教育学生对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极好素材。又如,陈玉成面对敌人的刺刀,高呼“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表现了他为了理想、为了革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再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为了变

3、法的成功而率先垂范,笑对死亡。还有黄继光胸挡枪口,牺牲生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国捐躯等。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都会使学生为之动情,利用好这些生动、感人的素材,必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激励广大中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三、利用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史实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历史是绚丽多彩的,既颂扬英雄人物,又贬斥丑陋角色。在讲到反面教材时,我们不妨用对比教育法,使丑的更丑,美的更美,也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清美丑,明辨是非,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讲到岳飞抗金时,引导学生把岳飞和秦桧这对正反人物活动进行对比,岳飞的精忠、英勇和秦桧的卖国、可耻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学生从对比中受到岳飞精

4、神的感染,从而抛弃秦桧那种千夫所指的价值取向。又如,讲到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时,联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现实,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出现相反结果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看到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利用历史中“法”的演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历史教材中多处明显提到法制,我们要善于捕捉,让学生对法的沿革及其实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受到法制教育。在历史教材中,中国史部分最早提到“法”的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此后,有更严酷的秦法。汉朝的刘邦更是主动守法,与民“约法三章”。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领导了

5、后来的护法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法”更加重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为建立民主法治社会而奋斗。世界历史教材中,也不乏“法”的例子,如汉谟拉比法典,成为奴隶社会法制的典范。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法的作用、法的本质,帮助学生形成法制观念,并最终自觉守法,这对于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是大有裨益的。五、结语此外,利用历史第二课堂进行德育,让学生从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这既符合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又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曾会同校团委结合课文内容和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纪念日举办历史文艺晚会,通过唱歌、跳舞、小品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中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笔者认为历史第二课堂开展得法,可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易使学生受到历史人物、历史情景的深刻的感染,德育也就水到渠成了。历史学科德育论文相关文章:1.历史学科德育方法初探2.历史学科问题教学设计3.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三)4.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一)5.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二)6.历史学科情感教学研究兼与灌输式历史教学比较7.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之管见8.历史学科教学论文9.教学历史课要加强同语文学科的联系10.讨论法与历史学科能力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