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纳兰词的英译情况探析.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655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纳兰词的英译情况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内外纳兰词的英译情况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外纳兰词的英译情况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纳兰词的英译情况探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纳兰词的英译情况探析一、前 言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其父系家族为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是清代前期着名文学家,其作品包括侧帽集、饮水词,还曾编撰过通志堂经解、渌水亭杂识等文献。着名学者王国维对其词作评价极高:“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一来,一人而已。”不太为人所熟知的人间词乙稿序也给予纳兰词相当高的赞誉:“至于国朝,而纳兰侍卫以天赋天才,崛起于方兴之族。其所为词悲凉顽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可谓豪兴之士奋乎百世之下者矣”.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和翻译家、西方汉学家和旅居海外的华裔学者英译

2、了一定数量的纳兰词。然而,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情况,这些译者各自翻译的纳兰词在数量上往往非常有限,且比较零散地出现在各种介绍中国诗歌的作品选中。有鉴于此,本文拟对纳兰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做一个总结和梳理,以便为今后的研究做一个资料上的准备和铺垫。二、国内的纳兰词英译情况根据目前笔者所掌握的情况,国内最早开始翻译纳兰词的学者是着名法学家吴经熊博士。1935年8月,在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的资助之下,吴经熊博士于上海创立了天下月刊(Tien HsiaMonthly),这是一份以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文学艺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为宗旨的英文刊物。1939年10月出版的第9卷第3期天下月刊刊登了吴经熊先生以李德兰(T

3、eresa Li)为笔名翻译发表的“50Poems from the Chinese”,其中就包括数首纳兰词的英译。1979年,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翻译中心在得到吴先生的授权许可之后,在其当年出版的译丛(Renditions.No.11&12 Spring & Autumn1979, “Special Issue on Tzu”)重新发表了吴先生翻译的11首纳兰词。这十一首词作分别是:菩萨蛮惊飚掠地冬将半(To the Tune of Pu-sa man:A Gale is Blowing)、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To the Tune of Tsai-sang tzu:A Regret)、沁

4、园春瞬息浮生(Tothe tune of Chin-yuan chun:After seeing Her in a Dream)、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玲(To the Tune of Tai-chang yin:The Tingling of the Flower Bells)、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To the Tune of Tsai-sang tzu:Boredom)、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Tothe Tune of Chin-l ch: To Liang Fen, A Vow of Eternal Friendship)、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To the Tune of Pu-sa

5、man: Yearnings of Love)、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To the Tune of Tsai-sang tzu: The Moon is Mocking Me)、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To the Tune of Huan hsi sha: A Waif)、蝶恋花散花楼送客又到绿杨曾折处(To theTune of Tieh lien hua: Seeing Guests off at San-hua lou, The Pathos of Autumn)、忆江南宿双林禅寺有感心尽灰(To the Tune of I chiang-nan: Thoughts After Spen

6、ding the Night atShuang Lin Temple, Nocturnal Thoughts in a Temple)。4198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翻译界老前辈翁显良先生的古诗英译,其中包括了两首纳兰词的英译。根据笔者目前收集掌握的材料,这应该是继吴经熊先生之后,国内翻译界将纳兰词译成英文的再次尝试。古诗英译中的这两首词分别是金缕曲慰西溟(何事添凄咽)Grieve Not和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Better Sleep)。翁显良先生译作的突出特点是国内翻译研究界为其总结的“散文释义方法”,即以散文体英文翻译中国古代格律诗词。翁先生的译文形式自由,经常采用阐释的方法将隐藏在汉语诗

7、歌语言深处的“象下之意”显性化,或者对原文的意蕴进行选择与重构。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张保红教授以中国传统绘画的视角为启示,将翁先生的这种翻译艺术称之为“点染法”.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也曾翻译过两首纳兰性德的作品,一首诗绝句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Onthe Capital of Yore)7;另一首是金缕曲枬慰西溟何事添凄咽(Tune: “Song of GoldenThread” Grieve Not),8许渊冲先生还特别注明,这首词的英译是对翁显良翻译的同一首词的改译。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也有较高的自由度,同时注重译文的格律和形式美,使用隔行押韵与双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相对于翁显良的“译诗为

8、文”,许渊冲的特点可以称之为“译诗为诗”.吴经熊、翁显良和许渊冲三位先生之后,国内翻译界对纳兰词英译有所贡献的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吴松林教授。他在清代满族诗词枬纳兰性德卷:英汉对照一书中翻译了整整200首纳兰词,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译者中翻译纳兰词数量最多的一位。翻译方法上,吴教授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提到,“译诗先入魂,然后才能谈得上化境、神似、等值、等效之类。诗词转译过程中,所采用的英文尽可能消除汉语思维和表达形式的影响,力求每一首成品都是纳兰本人在用英文创作着”.对照原文和吴教授的译文,参考翁显良、许渊冲等先生的译作,笔者发现吴教授在“自由挥发”这条路上走的过远,以至于很多译文更像是译者完全摆脱

9、了原文的 “改写”.另外,吴教授所谓“力求每一首成品都是纳兰本人在用英文创作”的看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在诗歌翻译的领域,译者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对原作的内容、意象、情感的“再现”,而无法做到使用另一种语言代替原进行“再创作”.三、国外的纳兰词英译情况从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国外编辑出版的各类中国诗歌选集中收录英译纳兰词的最早记录出现在1949年。在这一年,Robert Payne编辑的The White Peony: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Poetry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白牡丹:从上古到现代的中国诗

10、歌选)10一书在英国伦敦出版,其中收录了3首纳兰词的英译。这三首词分别是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Songof the Golden Pavilion for Liang Fen)、菩萨蛮白日惊飙冬已半(To the Tune of “PusaBarbarian”)、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To the Tune of “Gathering Mulberry Seeds”),译者署名为Hsiung Ting(熊汀)。三首词的翻译似乎过于倾向直译,译者对词牌的理解也似乎有所偏差,三首词的词牌名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误译。例如,将金缕曲译为“Golden Pavilion”,这是毫无根据的。金缕曲的词牌名

11、出处如下,“唐有杜秋娘歌行,相传是金陵女子,为浙西观察使李锜妾。锜有阴谋,秋娘时解勉之,尝为锜制小曲云云。后锜败,籍入宫。此盖以词隐谏者。唐词选为金缕曲。今尚存金缕巷名。”11唐诗三百首也收录了杜秋娘的这首金缕曲。其中“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清楚地表明了“金缕”的所指。恰当的翻译应该是Tune: “Golden Threads” (Jin-l qu)。此外,译者将菩萨蛮译作“Pusa Barbarian”,将采桑子译成“Gathering Mulberry Seeds”,都属于“望文生义”式的翻译,这似乎反映了早期西方译者对中国古体词在词牌方面的了解比较有限,故而出现了诸如此类的错误。1965

12、年,美国纽约的Grove Press出版的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Fourteenth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12收录了William Schultz(舒威霖)翻译的13首纳兰词: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Tune: “Dream Song” Ju meng ling)、长相思山一程(Tune: “LongThoughts” Chang hsing-ssu)、忆江南四首(Tune: “Remembering the South” Yichiang-nan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翦(Tune: “Heavenl

13、y Immortal” Tienhsien-tzu)、采桑子三首(Tune: “Picking the Mulberry” Tsai sang tzu -)、金缕曲枬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Tune: “Song of the Golden Thread” Chin l ch Thoughts on the Anniversary of My Wifes Passing)、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Tune:“Song of the Golden Thread” Chin l ch To Liang Fen)、齐天乐塞外七夕白狼河北秋偏早(Tune: “Joy Fills the Sky” Ch

14、i tien lo Beyond the Border on the SeventhNight)。从数量上讲,舒威霖是西方译者中翻译纳兰词最多的一位,其译文质量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舒威霖纳兰词英译的特点是简洁、清晰、准确,在涉及某些术语典故的时候相当审慎,几乎没有什么错误,这和他深厚的汉学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舒威霖(William Rudolph Schultz)在圣路易斯州的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和清代文学史研究,1972年接替Earl H. Pritchard担任亚利桑那大学亚洲研究学会的主席,他的工作奠定了亚利桑那大学汉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可以说,舒威霖是英语世界纳兰词

15、研究最为深入的学者之一。同样是在1965年,英国伦敦的Routledge and Kegan Paul出版社出版了A Collection of ChineseLyrics(中国词选),13这本书收录了从唐代至清代的73首词作,其中包括两首纳兰词长相思山一程(Chang Hsing Ssu)和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Hua Tang Chun)。中国词选的特点是采取合作性的翻译模式:Duncan Mackintosh是主要译者,Alan Ayling在其翻译的基础之上加工为通顺、流畅而富于韵律感的英文的诗体。相比此前某些译者过于单板、僵硬的译文,Duncan Mackintosh和Alan Ayling的翻译尽量保持原文更加生动,可读性更强。1975年,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柳无忌和罗郁正两位先生编辑的Sunflower Splendor: ThreeThousa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