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范文.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587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范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范文维摩诘经与饮食文化在维摩诘经这本书中,我对香积佛品第十这一卷印象最为深刻,也对这一篇章中的一些情节片段产生了饮食文化的联想。在这一篇的篇首,说,经过很久的交锋,时间快到正午,无我的舍利弗开始想这些菩萨该怎么吃饭,维摩诘开始训斥舍利弗,说他不该在听法的时候总是想着吃饭,这样境界太低了。在这一段中,舍利弗的行为,让我想到了中国餐饮礼仪。其实对于饮食,大多数人过于看重食材本身和烹饪方法,却忘了餐饮礼仪也是饮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查阅了网络资料,知道了餐饮礼仪大致可以细化为八种:出席时间、入座位置、上菜顺序、餐具摆放、进餐礼仪、餐桌气氛、用餐细节、停餐方法。而维摩诘的行为如果

2、类比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先考虑别人别人的口味,让别人先开始用餐,尤其是对长辈和客人,这样似乎才是合乎礼仪的。但是再回想自己的生活里,却似乎又不是这样的。我在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姥姥家吃中午饭,在炎炎夏日,厨房里更是像火炉一样,我回来前姥爷就把电扇空调打开,姥姥每做好一道菜端进屋子我就开始吃,不管桌上还有谁,只要自己饿了就一定要马上吃饭,感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偶尔妈妈也会说我,说大人还没上桌你就吃上了,姥姥姥爷马上就笑着说,没事没事,小孩嘛,饿了就吃,讲什么规矩。现在想想,简直是与传统餐饮礼仪背道而驰。如果我们都能学习哪怕舍利弗十分之一,在就餐时先考虑别人,对客人和年长者表示尊重,那么我们的餐饮礼仪

3、一定会有很大提升。我上网查阅资料后,发现中国的餐桌礼仪在周代就已经相当完善了,而且经过了孔子的称赞推崇,成为大国之貌的重要方面。餐桌礼仪在我国各个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别,经过历史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更是相差很大,而且自清朝以来还受到了西餐引入的影响。我在查阅过程中发现,有一点特别有意思,中国的餐桌礼仪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封建迷信有很大关系的,他们认为如果吃饭示犯了禁忌,就会招来灾祸,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

4、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其实,这些礼仪习惯中的很多方面,在现在的生活中还是随处可见,这也说明餐桌礼仪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之后关于舍利弗求食还有一段是这样说的,维摩诘知晓了舍利弗的担心,于是化作菩萨到“众香国”“香积佛”处取回“满钵香饭”。饭的香味充满了整个毗耶离城,城里的婆罗门和居士闻到香味感觉特别舒服,于是长者主月盖就带着八万多人来到维摩诘的屋子里来,天神也来了,地神,虚空神,欲界色界诸天的神闻到香味都来了。这让我想到曾经看过一

5、篇文章,在说佛教对饮食的看法提到,从世间出世间上讲,饮食有九种类型:段食:以色、香、味、触等为体,分段而饮食的;触食,又称乐食,以精神的感触器官,接触外界之境,产生喜乐作用,而不觉饥饿,不吃饭亦不觉饥饿;思食,又称意念食,人们通过求生的顽强意志力可以维持生命;识食:识是精神的主体,识的活动,能缔造众生未来的高低层次的生命载体;念食:修行人忆念出世间善法,恒常不忘,能养育增长一切善根;法喜食:修行人闻法欢喜,能增长道业,养育法身慧命;禅悦食:修行人得禅定力,禅悦充满,能滋养修道品级;愿食:修行人发大誓願,常修万行,普度众生,长养无上菩提道种;解脱食:修行人解脱种种惑业,不受生死逼迫,得大自在。我

6、认为这九种境界看似不易懂,但是其实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们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每个人平时吃每一顿饭的时候应该就是段食的境界,着重于食材的色香味,就是好吃不好吃,吃没吃饱来评断一顿饭。触食应该也是很多人有所感觉的,比如阅读一本书,或者看一部电影,看得太过入迷就忘记了干其他事情,即使忘记了吃饭也不会觉得饿。思食的例子也可以在一些杂志报纸的报道中见到,被煤矿塌陷困在地下的矿工依靠坚强的意志力战胜了缺水缺食物的看似不可能的困难,这强大的意志力也许就来自于他们对见到家人的渴望和对生存的希望。其他的几种虽然看似只是说食物,但背后却隐藏了人生智慧,对待食物的态度彰显出的是接人待物的方法;饮食作为一种物质层面的

7、东西,却能最深层次折射出人的精神,这让我想到一些人总是空谈精神,摒弃一切与物质有关的东西,认为那些都是迂腐不堪的,但是他们却忘记了,物质永远是精神的载体。更具体地说,对于舌尖上的中国这一节目,人们总是褒贬不一,有很多批评的人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所宣扬的物质享受太重,没有注重精神,对于各地美食过于夸张的描述不利于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重视。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舌尖上的中国这一栏目的文化意义更加深远。这个节目不但第一次让我们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更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洗礼,片中凸显的对普通人的人生价值和生活信仰。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陈晓卿曾明确表示过:“我们是用敬畏的态度来对待食物,我们把所

8、有的日常生活都仪式化,观众看后再看看我们平时的生活,发现它是那么的庄严。” 日常生活看似普通和世俗,但它存在于每个社会之中。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在中国,早就有“食色,性也”。食物、饮食一开始即与仪式、礼仪有着密切联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信仰。舌尖上的中国主要描绘各地乡村中农民,也包括牧民、渔民等,如何捕获和加工最普通的食材,整体上来看,这个节目将乡村生活状态展现出来。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食材本身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的,比如下水捉鱼捕螃蟹;其次,食材制作也都保持乡村生活的典型特征,如内蒙牧民制作奶豆腐;再次,舌尖上的中国还着力描绘各处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生

9、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的故事。民族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人是密不可分的,如打渔赔钱的船长、“村宴”、“寿宴”等,展现了充满生机的场景。接着说维摩诘经中的内容,维摩诘说,“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这不是普通的饭,这是如来甘露味饭,是佛的大悲功德所熏的,这个香是四无量相,大慈大悲的香,维摩诘对舍利弗说,不要以随意,即有限的有量的分别心食之,要不然会消化不良。这是我联想到了每个人都应有的对食物的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体现在现在大力倡导的节俭节约上,如光盘行动等,更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这个劳动成果及包括人工,也包括自然,而我认为现在社会最严重的一种不尊重行为,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10、这个问题看似是检查监管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者更深层次的折射出人们对食物的不尊重。这几年,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比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大头娃娃事件、福寿螺事件、咸鸭蛋中含有苏丹红、饮料中有塑化剂、爆裂黄瓜、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面包用漂白粉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被媒体大众归为食品监测监管不利,或者是食品厂商没有公共道德,但在我看来,这是一大部分人对食物的不尊重。维摩诘说的话就是在强调对食物应有的尊重,这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记得在舌尖上的中国曾看到这样一幕,人们得到松茸之后并没有用很多复杂的方法去腌渍,也没有用复杂的方法去烹饪,只是放在火上煎一煎,烹饪者说这是为了保持松茸最原始的味道,我认为这样其实就是对食材的尊重,并不需要你做出多么重大的事,对事物的尊重体现在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以上就是我在阅读维摩诘经是对饮食文化的联想。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范文相关文章:1.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2.浅议日本的饮食文化3.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概述(1)4.美术文化论文范文5.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学6.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史学价值三题(1)7.齐民要术与北朝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8.高校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9.学前音乐教育多元文化课程体系研究10.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