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569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摘要: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入手,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的缺乏进行了分析,并就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终身学习、构建互动课堂、开展教学评价等环节,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有效性;教学策略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诸多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和策略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学校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广泛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远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分析其原因

2、主要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认知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过于强调认知性目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师生的交互活动等。有效地组织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其更具有活力,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明确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根据,从多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课堂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复杂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有

3、效性指教师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构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发挥着整体效能。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在这些目标中,有效性教学应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要强调学生着重追求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在教学基本任务和目标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2.教学

4、要有效益教学的效益是通过时间、投入、收益等指标来体现的,“多快好省”是根本原则。“多”是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进步快、收获多;“快”主要体现在除了教学之外,学生还有娱乐与休息的时间,能尽快适应教学与课余时间中角色的转换,而不是将所有的时间全部投入到教学与学习活动之中;“好”指教学的质量好,具体体现在教学对象的成绩普遍较好,而不是个别学生的成绩好;“省”就是花的时间与精力与所取得的成绩相符合。3.教学的灵魂在于创造性有效教学是充满教师智慧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处理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具有创造性。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教学目标预定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既要依据现有教材,

5、又要超越教材,要注意对课堂生成信息的捕捉、判断和重组,不断引导、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开展;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在预设的教学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流动的、充满情感的创造过程。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性1.教学内容上缺乏有效性有些教师不能将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准确区分。例如:讲授内容本身尽管是科学的,但全是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这都叫做“正确而无效的知识”;有的课堂教学虽然注意了有效知识量,但仅仅停留在知识上,没有将知识迁移转化为智慧,这也不能算完全有效的知识。2.教学方法上缺乏有效性拿启发式教学来讲,真正掌握启发式教学

6、的教师不是很多,我们常见到的启发式教学只是一种问答形式,不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有限知识的基础上,用大量典型的实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等,最终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启发效果。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头脑中积累的知识只有做到条件化、结构化、熟练化、策略化,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把学生朝这“四化”上引导,才算得上真正的启发,使学生既好又快地掌握相应的能力。3.教学模式上缺乏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其相互影响和交织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复合主体。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病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程度方面做得不够,不

7、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习风气的影响、课堂结构的影响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课堂教学应该立足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由以往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教师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与研究及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2.探索新的课堂教

8、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研究现有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应不断地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如:情境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学习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基于项目的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等。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监控能力;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集体的观念。3.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

9、平“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关于师生在知识拥有量上的一种经典比喻。学科都是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教师不能局限于原版教材中的“水”,否则仅是一桶死水。教师要立足教材,并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关注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这桶水成为常新的活水。教师是以知识传递为手段来培养能够服务社会、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教育,并且学会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上。教师应常常有岌岌可危的感觉,要有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教学能力,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在专业发展上成为永不干涸的“源泉”

10、,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名师出高徒”就是真实的体现。4.实现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方法。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意味着对话、参与,尊重学生人格,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与同学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合。5.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育资源包括物质的(教材、教具、多媒体等)和精神的(师生

11、的精神面貌,师生、生生关系的展现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多媒体、网络资源的使用,把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复杂的知识。6.开展教学评价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于完善的调控环节。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应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并加强学生自我评价系统、教师评价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参与热情、思考过程、情感体验和探究,以及课外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等。通过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

12、整个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结束语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瑕疵。因此,对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必须进行思考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课堂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参考文献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陆炳炎,王建磐.素质教育教育的理想与目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吕渭源,李子健.论教学的有效法则J.武汉教育科研,1991(2).4张义生,洪书生.有效教学的激励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3).5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2).6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