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视角下新城规划建设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537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居视角下新城规划建设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宜居视角下新城规划建设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宜居视角下新城规划建设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居视角下新城规划建设策略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居视角下新城规划建设策略研究宜居视角下新城规划建设策略研究:未知 【摘要】:本文结合清远市燕湖新城规划建设,以宜居层次需求的理论思考新城规划与建设的策略,提出新城的规划选址需充分协调好新城与老城之间的关系,制定高标准的规划和完整的规划体系,在充分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同时,以生态、人本、宜居的理念,提前谋划,创造出多层次的宜居需求空间。【关键词】:新城规划;新城建设;宜居;策略1、新城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新城顾名思义是有别于城市的老城区,是在城市老城区之外进行规划建设的城市功能组团。在城市新区的规划建设中,需要处理好新城与建城区的关系,避免出现新城规划与建成区脱离问题。但在实际的新城规划选址时又往

2、往对“新”与“老”的问题重视不足,导致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脱离老城市,提高了建设成本,造成了职住分离,带来新的交通压力,减低了新城活力,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成本,影响了人们更高宜居需求层次的实现。新城规划对未来预判不足。当前存在部分新城的规划建设过于追求城市规模,依然以土地财政的思路来指导新城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的生态空间、未来城市的共享、智能、绿色低碳空间预留不足,不利于高层次的宜居需求实现。具体新城建设时,对群众的需求的回应不足,影响了新城的建设与实施。在新城的规划建设中,肯定会面临征拆问题,而要解决好征拆问题最关键的环节是满足群众的宜居需求,提供必要的住房以及生活保障,让新城的建设成果享

3、用于民。2、宜居要义宜居就是人的需求与居住环境的一种协调关系,是与人的层次需求相互对应,具有层次性。宜居的城市是功能完整的城市,是与城市建设能力和实际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城市,不在于高大上。新城的规划建设需要充实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最终使得市民能够享用宜居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交通环境以及休闲环境。因此新城的规划建设目的就要让城市更宜居,让市民更多更丰富的人本需求得以满足。3、清远市燕湖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策略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清远定为扩容提质试点市,为落实城市扩容提质的规划建设要求,完善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清远市在市区中东部选址启动燕湖新城规划建设。燕湖新城北起松

4、苏岭公园、南至大燕河、西起广清大道、东至青揽海,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28.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40万人。规划以面山环水的自然格局和岭南水乡的人文特色,引水入城,塑造山环水抱的湖城特色,形成水中有城、城中藏苑的特色空间。现在清远市的燕湖新城规划建设得到了多方面的高度评价,总结起来有以下因素:3.1.高标准编制高层次、全覆盖的规划。新城以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为目标,以低碳生态和海绵城市等理念,将建设成为市级城市中心。规划以功能复合发展、高密度路?W、高品质生态景观等理念,着力培育城市服务功能,引入新型网络市场、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未来科技产业等创新模式,模拟细胞

5、结构,采用组团式布局,形成“一轴,一带,四心,九片区”的功能结构,致力打造清远的总部经济新城、智慧创新之城、生态宜居新城。同时规划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运营效率、智能化的快速交通系统,通过有序组织城际轨道交通、 环状高速路网及公交快速线网,构建内外顺畅的城市交通,形成快速网络化交通体系。新城推广街区制,考虑复合、立体、连续的慢行交通体系,建设公交风景线,打造适宜的、健康的、人性化的生活方式。目前,已完成并正在落实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四个层次的城市规划,基本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3.2.依托老城建新城,处理好新城扩容和现有城区提升的关系。燕湖新城建址

6、择地紧邻建成区,无缝连接。一个城市的扩容提质要取得成功,需要充分依托现有城区来拓展,与现有城区形成功能互补。如果离开现有城区另起炉灶来建设一个新城,新城区就没有依托,也就很难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聚集能力。而且,新老城区功能不衔接,也造成投资的浪费。因此,在燕湖新城的选址上,充分考虑和现有城区的关系,紧邻建成区,是现有城区的自然顺延发展,有利于发挥现有城区功能,使新城建设事半功倍;同时通过新城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疏解现有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补充现有城区功能不足,使新城和现有城区成为一个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整体。随着新城文化、教育、医疗、商务、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提升,

7、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将更强。3.3.依托现有生态本底,构建生态新城。燕湖新城规划范围内山水特征较为突出,绿地水系资源丰富,现状绿地面积82公顷,由北至南主要有松苏岭、南山岭、燕南岭自然生态山体;现状水系面积741公顷,主要河流湖泊有北江、大燕河、青榄海和百嘉水库等,村落中有鱼塘湖泊。规划充分挖掘新城的生态本底,利用现状自然资源,疏通淤塞古河道,引水入城,构建“三横四纵”生态网络,串联各功能组团,形成“蓝道、绿道、慢行道”三道合一的城市休闲空间。3.4.优先保障被拆迁群众利益,让利于民,增强群众获得感。一是制定惠民的补偿安置政策。新城整个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城市建设让老百姓受益”的人本理念,

8、主动让利于民,制定了群众认可度高的补偿安置政策。二是安置区建设充分尊重民意,优先满足群众需求。目前,燕湖新城建设的三个安置区在选址方面,都由群众先提出选择意向,在不违反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都是离周边村民最近最好的地段,安置区周边规划配套齐全,学校、医院、商场、市民休闲等公共场所完全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目前三个安置区已全部建成并交付村民使用,这样新城的征拆工作才得有序推进,新城的规划建设才可以按规划如期实施。结语新城的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有规律可循。如何以人本的思想,因应不同层次的宜居需求,保障群众基本利益基础上,提高多样的、智慧的城市空间以及推进新城的建设是新城规划与建设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清远市在新城的规划建设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将为新城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参考文献】:1 李建军,谢宝炫等. 宜居城市建设中就住宅区更新宜居评价体系构建J.规划师,2012(6).2 姜志恒,刘维彬,秦宇楠. 城市新区建设的动力因素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12).3曾刚,张海畅,沈超.中小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策略初探J.山西建筑.2008(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