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客乐》与商贾生活.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515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估客乐》与商贾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估客乐》与商贾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估客乐》与商贾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估客乐》与商贾生活.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估客乐与商贾生活估客乐是西曲歌三十四首之一,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其收入清商曲辞。所谓估客,意同贾客,指行商之人。梁时曾改估客乐为商旅行。 估客乐本是齐武帝萧赜的忆旧之作。萧赜在未登基前曾游历樊城、邓县(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他登基以后,因追忆往事而作估客乐: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感忆追往事,意满辞不叙。齐武帝作成估客乐后,命乐府令刘瑶奏入管弦以教习乐工。但他的歌辞却无法同曲调相配合。有人启奏说释宝月善解音律,于是齐武帝召来释宝月,命他重新写了两首估客乐辞: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宝月诗用第一人称口吻,描写了一位女子送别

2、情郎去经商的分别场景。第一首用送别时拔钗相赠的细节,表现了这位女子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是女子对情郎的嘱咐:若是有信人来,一定要多多托寄书信;若是没有信人来,心里要常想着我不要忘记,可千万不要像银瓶落井底一样,没了消息。女子的深情和体贴,在依依不舍地送别和临行前的细细叮嘱中一一展现。宝月的作品,很快就同歌曲相谐和。乐府的乐工还在歌中加上了表达感怀的和送声,使这首歌曲大行于世。后来,宝月又续作了两首诗,让乐工在齐武帝驾龙舟游观五城时歌唱:大?珂峨头,何处发扬州。借问?上郎,见侬所欢不?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两首诗中,第一首用了一个很典型的表现相思的细节:每逢扬州来船,女

3、子就要去寻找自己的情郎,探问情郎音信。这样的细节描绘出的是这位女子焦急等待情郎的情态。第二首写这位女子的心理活动。她想到:当客船从扬州启程的时候,桅杆如林,这些商人们怎么会有机会相互询问呢?她的深切思念,由于这种自我安慰而显得细腻入微。这两首虽然和前两首分别为两组诗,写于不同时间,但其中却有很明显的相互联系:每组第一首诗都描写女主人公的动态形象,描绘一个外部行为的细节;每组第二首诗都描写女主人公的静态形象,刻划一个内心活动的细节。从送别到思念,两组作品又是按照时间顺序相互呼应的。这几首歌辞在后来表演时还被编入舞蹈,表演地点在江中舟船上。道具为帆船,以红越布为帆,绿丝为帆纤,石为篙足,舞者为篙榜

4、者。舞者身穿广西出产的郁林布上衣,淡黄裤,一字列开。到江中心的时候,一齐出现。舞者人数在南齐时是十六人,到萧梁时变为八人。在宝月之后,陈后主,唐代李白、元稹都曾拟作估客乐。陈后主拟作写道:“三江结俦侣,万里不辞遥。恒随?o首舫,屡逐鸡鸣潮。”李白拟作写道:“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在这些拟作中,元稹的估客乐最为与众不同: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即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少交假,交假本生轻。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B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村中田舍娘

5、,贵贱不敢争。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子本频蕃息,货赂日兼并。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家?汀凶渚迫獬簦?县胥家舍成。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商人居无定所,哪里赚钱便往哪里去。

6、找到合作伙伴,就来辞别父兄。临行前父兄谆谆教导:经商要求利不求名,求名就得接受道德习俗约束,牺牲个人利益。求利则可以不择手段,样样都能经营。合作伙伴们之间也相互约定:做买卖本本分分难发大财,弄虚作假才是捷径。从此结伴经商,这个主意誓死都不变更。学会了这套生意经的商人不仅在外坑蒙拐骗,而且还把取利的目标对准了邻里乡亲。他用黄铜冒充金银制成手镯,用糯米冒充珠宝做成项链,卖给家乡不识货的农妇,大发不义之财。所费不过百钱,获利已过十倍。这样一本万利的生意,让他越做越贪。当获得了一定资本积累后,又继续扩大经营范围。赚钱如此容易,他在生活上也更加奢侈无度,饮食精美,呼奴使婢。他后来发了大财来到长安,发现有

7、钱还须有势才能高枕无忧,于是便贿赂权贵,与贪官狼狈为奸,从此商运更加亨通,享受着不纳税、免征役的种种特权;而且还自恃有官府撑腰,更加为富不仁,横行乡里,垄断了一切生意,比海中之鲸还要凶狠骄横。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还在延续:商人又生了两个儿子。儿子们也经商,贩卖木材和私盐,像他们的父亲一样为所欲为。商人的财势持续不断地增大,这样的财势要到哪年才能平?元稹这首估客乐与之前宝月、陈后主、李白的同题诗相较而言,有着非常显著的不同,这不同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体式不同。宝月估客乐是五言四句,共四首。陈后主和李白的估客乐也都是五言四句,各一首。而元稹则完全抛开前人的短章小制,将估客乐演述成五言六十八句的

8、长篇。第二,内容不同。就估客乐的表现内容而言,齐武帝所作是忆旧,释宝月所作以闺怨为中心,表现商人经商生活给思妇带来的孤独寂寞。陈后主和李白所作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宝月估客乐的主题,虽然未写思妇,但却将重点放在了描写商人主题,不过重点却在商人经商的辛苦上。而到了元稹估客乐,则完全抛开商人情感生活和经商艰难,直接叙写商人通过作假、行贿等方法发迹的过程,直指商人凶狠贪婪的本质,批判意识鲜明而强烈。 可以看出,元稹估客乐无论在体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古题相去甚远。他对古题乐府的改造是大胆的。而这样的大胆改造,又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这背景,就是中唐时期元白诗派倡导的新乐府创作。在中唐诗坛,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

9、,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核心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他们主张恢复古代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乐府新题咏写时事,并称其为新乐府。新乐府是元白诗派乐府诗创作的最大亮点。具体说来,所谓新乐府,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乐府,而唐人所说乐府一定是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包括已经表演的歌辞、准备表演的歌辞、希望表演的歌辞。这些音乐机构或是太常寺,或是梨园,或是教坊。其次,它是新的乐府。所谓新,或是指新题,以区别于古题;或是指新辞,以区别于旧辞;或是指新声,以区别于旧曲。(参见吴相洲:中国诗歌通史?隋唐五代卷)新乐

10、府创作缘起于元和四年(公元864年),当时李绅作了新题乐府二十首,之后元稹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白居易作了五十首新乐府。元稹说这些新乐府诗是“病时之尤急者”,“雅有所谓,不虚为文”(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序)。白居易当时身为谏官,他把这些新乐府当作另一种形式的谏章,希望能够“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白居易:与元九书)。很显然,作为乐府诗创作中常见文体的新乐府,到了元白手中,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价值。这内涵和价值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讲求现实功用。对此,白居易和元稹还分别做了进一步阐释。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新乐府的体式规范、语言声律、创作动机都做了具体规定,他说:“篇无定句,

11、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为了推出这种新乐府,元稹更是有意识地颠覆古乐府传统。他在白居易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予少时与友人白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

12、题。”(元稹:乐府古题序)这是从可歌的角度论述乐府诗发展过程,特别强调了乐府诗讽谕现实的作用和与时变化的重要性,指出写古题不如借古题以讽谕时事,借古题以讽谕时事不如作新题。这种以功用论优劣的观点,尽管显得狭隘,却也不无道理。然而,元稹尖锐批判古乐府“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又几乎全面否定了古乐府的存在价值。古乐府一般都有固定的题名、本事、曲调、体式、风格五大要素,后人拟作都需遵循这些要素展开,这约束着古乐府诗在创作时回归和保持自身传统。元稹对古乐府的批判,显然已经完全颠覆了古乐府的创作传统。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他的古乐府创作就表现出无视古乐府题名、对古题任意改造、甚至完全抛弃古题的现象。估客乐就属于这三种现象中的第二种。如果从维护古乐府传统,延续古乐府诗流传稳定性的角度而言,元稹估客乐无疑改造太过。但如果从纠正古乐府创作传统局限下所造成的大量重复、诗人在固定要素约束下创作时的难以自由发挥、对同一题名本事以外其他题材的表达困难等弊端而言,元稹对估客乐的大胆改造,对古乐府传统的有意颠覆,又是对前人同题创作的一种超越,体现出勇敢的创新精神。他的这种创新,其实已为大力写作新乐府,做好了充分准备。: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