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五大发展创新.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510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五大发展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五大发展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五大发展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五大发展创新.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五大发展创新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顺应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农村发展方式的创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思践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实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方法、发展动力、发展举措的全面创新。第一,实现发展理念创新。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城乡分割、体制分割、区域分割、政策分割、治理分割,分割导致差异,差异导致失衡。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唯“三农”而“三农”,已不能解决“三农”问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诸多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资源与环境、数量与质量、生产与市场、规模与销售、需求与供给、效益与期望之间的矛盾,既反映了历史长期沉淀的深层次问题,也折射出新时期发展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相对更为突出,矛盾更为尖锐,治理难度更大。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是从体制机制的改革来看,需要牢固树立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革除一切阻碍农村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分割的樊篱,在新发展理念中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3、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包容发展、一体发展,促进城乡互融和城乡共赢;二是从区域有序动态平衡发展来看,需要牢固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通过区域的强优发展、特色发展、选择差异性发展,弘扬各自独特优势,缩小区域性发展差距;三是从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和彰显“三农”特点与优势来看,需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第二,实现发展方式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精细型发展方式,要从“牺牲型”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型”发展方式,要从数

4、量型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要从“靠天吃饭”的“波动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稳定型发展方式,要从无序型发展方式转变为现代管理型发展方式。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顺应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农村发展方式的创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第三,实现发展方法的创新。解决“三农”问题,应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制度导向的方法,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目标导向的方法。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要求“城乡融合”,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市民(居民)化,农村的城镇化,全面实现城乡一体。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5、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大农村是大社会,到了我国实现城市化国家之时,“小农村”仍然是大社会,农村改革发展的方法无疑是“统筹、协调、共享、共荣”的城乡一体发展之路,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目标统一的价值取向。只有按照目标发力,才能避免走弯路,才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直到全面建成现代化的漫长过程中,城乡一体的奋斗目标,是创新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导向的方法。问题导向既是思想方法、研究方法,也是工作方法、领导方法。问题导向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体现在领导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振兴乡村、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需要解决面临的大量问题、不断解决新产生问题的

6、艰巨过程,是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超乎寻常的重大实践。坚持和善于运用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用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导引工作、配置资源,找准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放矢,攻坚克难,使矛盾不断朝着良性运动的方向发展。需求导向的方法。我国农村正处于全面变革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又必须在更高层次、更高意义上考虑农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新的重大关切和具体诉求,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制度导向的方法。制度的力量具有创造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7、。”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导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第四,实现发展动力创新。农村发展的动力机制?碜阅睦铮看尤说闹鞴勰芏?性来看,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力,创新驱动、获益驱动和文化驱动。创新驱动,包括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治理创新、科技创新、经营体系创新等激活发展的生产生活要素和社会要素。获益驱动,在农村创新发展中,必然释放出改革红利、政策红利、生态红利、资本红利、人居红利、社会红利,激发获益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人口转移规律,我国已进入人口加速集聚发展阶段,从经营管理上拓展了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为城乡互融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文化驱动,对于中国

8、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农业大国而言,农村无疑是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沃土;在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军的农村,无疑也是改革文化的沃土;随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农业文明建设等现代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这种独特的创新乡土文化优势是农村兴旺的源动力。第五,实现发展举措的创新。一是明确强调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不仅是对农业农村发展重要性的肯定,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指南,是发展力、领导力、行动力的重大创新。二是“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与保障。三是明确了改革重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总体要求。四

9、是实行政策引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五是指明了发展路径,强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是强调农村社会化治理的重要性,“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七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上述系列举措,既着眼长远又立足现实,既突出创新发展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既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创新各种积极因素,既明确实施主体又强调懂农爱农的服务要求,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重大抉择和关键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