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戏剧大家的身影.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490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位戏剧大家的身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位戏剧大家的身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位戏剧大家的身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位戏剧大家的身影.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位戏剧大家的身影他是一位痴迷编剧的人。“下乡知青”,给他的心灵深处印上如雕似刻般的记忆。他有过剧本没人支持、没剧团排演的败笔落寞,也有过初创剧本终于被搬上舞台的喜极而泣的时刻。 村官李天成焦裕禄全家福魏敬夫人等一系列精品力作的接连走红,使他一步步走入了全国戏剧界的聚光灯下;他高瞻远瞩,披坚执锐,用一部部优秀剧作,化做向艺术高峰冲刺的阶梯,扶摇直上,摘取了一顶顶编剧奖的桂冠。他,就是姚金成。锋芒初露1948年10月。姚金成生于临汝县城。一条清澈透底的小溪,自北向南,穿越西关,汇入汝河。相传一位农家少女嫦娥,以溪水为镜,洗耳绺发,甚是聪明秀丽,被月娘召进天宫,留下了“嫦娥奔月”的千古神话。这条小

2、溪,此后被人们称作洗耳河。姚金成先生的少年时期,就在这类动人的传说中度过。1968年12月,那是*动乱的岁月,高中毕业的姚金成走出了校门。他当过下乡知青,插队驻村历练;参加过“三线”建设,当民工修筑焦枝铁路;入过县民工团文艺宣传队,担任乐队伴奏并编写节目。他的伴奏,为乐队增了光;他编节目,为整个团队添了彩。在当时,姚金成先生的表现,虽只是小荷尖角,但也使县文工团领导感到“发现了人才”。1970年9月,他被正式招工进了县文工团,除了当乐队伴奏员,还兼任学员教师和创作员。不过姚金成真正的兴趣还是在剧本创作。1971年冬,他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一部大型现代戏剧本兴龙寨风云。那年月,*氛围正浓。以一篇

3、文章、一首诗歌被打成反革命而入狱坐牢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根本无人敢再动手写戏。幸好,文工团领导出于偏爱,并没有找他什么麻烦,还在团内组织一次讨论,提了一些意见,也上报到了洛阳地区文化局。曾有领导要进行批判,被当时一位开明的副局长拦了下来,后来算是不了了之。1972年,姚金成调入县创作组,担任剧团编剧。1972年,他创作了以养猪为题材的中型戏峻岭红梅;1973年,编写了小戏卖桑杈。前者参加洛阳地区调演没被选上,后者因原定的地区调演停办而失去了在更大场合亮相的机会。两个剧本的搁浅,让姚金成引为憾事。从此,他的戏剧创作进入了长达5年的“休眠期”。他想到就此搁笔,却又于心不忍。戏剧界有谚语云:“要生气

4、,写个戏”,道出了写戏的作难与艰辛。岂知,人真的生了气,思绪不定,戏也就无从写起。他曾痴想戏剧创作应是一个顺风顺水的人生海洋,但又想到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痛苦和磨砺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浪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他努力掌控自己的情绪,让颓废的思维回归理性。姚金成先生渐渐地重新振作起来正所谓:“观念一变天地宽。”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全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祖国文艺战线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复兴的春天。就在1979年初,姚金成先生调入县文教局剧目创作室工作。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并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戏剧创作实践中。这年秋天,他在

5、风尘仆仆采风的基础上,完成了剧本云山情的创作。经历了几次波折,该剧终于于1980年在县曲剧团排演。适逢洛阳地区将举行戏剧会演,1981年1月6日,该剧参加洛阳地区会演,在观众中产生了轰动效应,并受到戏剧界一致好评,获得全区优秀剧目一等奖和编剧一等奖。与此同时,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全剧录制播放,在省内外引起出人意料的反响。这部戏,曾在临汝县戏剧志中作为盛事予以浓笔记叙。这部戏,在汝州市(临汝县后被国务院批准改称)曲剧发展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一页。这部戏,是姚金成的编剧生涯第一部成功排演并获奖的戏,成为他走上戏剧艺术之路的标志性剧目。这一年,他33岁。海上追梦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正当河南省文化局举办的

6、全省导演培训班结业之际,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杨凝教授和该院副院长江峻峰得悉曲剧云水情在洛阳地区会演中引起轰动的讯息。他们立即专程赴洛,观看了这部戏,并为此戏举行了座谈会,对云山情赞爱有加。杨凝教授说:“这是我在河南开办培训班的一年来,看到的最好的戏。”她特意找到姚金成面谈,说准备拿这个戏作为她导演教学用的剧目,姚金成表示同意,接着她还介绍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和教学情况,很希望姚金成先生将来有机会到该院深造。对杨教授的“希望”,姚金成当时其实并没在意。未承想,时隔一年,真的来了“不期然而然”的机会。1983年春,听说上海戏剧学院戏曲编剧进修班在武汉设考点招生。他前往应试,幸运地被录取。这年9月,

7、他到上海戏剧学院报到后,就去杨凝老师家拜访。这位杨教授,喜出望外,热忱地留他在家吃饭,欢迎这位老朋友、新学员的到来。当时的上海戏剧学院,处于我国戏剧教学水平领先时期。学院的教学师资实力雄厚。老一辈的如陈古虞、陈多、胡导、薛沐等都还健在;年轻一辈在一线教学的如叶长海、戴平、余秋雨、丁罗男等都风华正茂。班主任陈多先生,还不时邀请校外名家如俞振飞、袁雪芬、季羡林、陈西汀等,为学员举办讲座。真可谓名师荟萃,营养充足。在上海戏剧学院校园里,这位河南籍的姚金成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过着既简单又俭朴的生活,一碗稀饭、两个馒头、一碟咸菜,就是他们一顿饭。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思想很活跃。晚上,他们在宿舍

8、里经常就戏剧观念、戏剧命运,展开激烈辩论。姚金成十分珍惜这次进修学习的机会。他边攻学业,边览经典,注重用戏剧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即使在黄浦江上浪遏飞舟,也没忘记在脑海激起逐梦的波澜。他见逢插针,分秒必争,构思着戏剧新篇。愿景不负追梦人。姚金成从研究山海经世本?氏姓篇晋书?李特载记中受到启迪。一个古老而又悲怆的故事,在姚金成先生的笔下,成为廪君与女神的神话史诗剧。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编剧进修班结业在即。学院领导要求学员回单位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拿出戏剧作品作为汇报。没想到,没过几天姚金成先生就呈上了他的廪君和女神。一些老师和同学感到惊奇。问道:“学业这么紧,你怎么有时间创作?”姚金成先生说:“进

9、修,是特别的攻读与创作之旅。旅行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而非只是浏览他人。”回答简捷而蕴含哲理。是的。他的进修结业答卷,臻于完美。更重要的是,这个答卷,体现出一位剧作家披坚执锐的精神。大作问世在姚金成先生看来,不管多少人怎么说,他都认为作为一个作家,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判断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别人怎么评,他都不会打乱自己的节奏。有同行朋友对廪君和女神高度评价,但他觉得,尽管这部戏已成为史诗性的经典剧作,但仍没有达到作为剧的原本预期。他说:“我自己一直在剧本中间寻找,寻找那让一些读者感到震撼的精神内核究竟是什么。我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东西在撞击着我的心灵,却难以清晰准确地予以表述。”这不仅是自谦,更多

10、的是自责。姚金成就是这么一位苛求自己的人。但无论他作何解释,他都有成立的理由,并且能把笔者心目中评判是非的标准即刻击碎,陷入两难境地。笔者认为如果说廪君和女神是姚金成的一种文化力量凸现,那么,归来的情哥(1988年)与闯世界的恋人(1990年)则是他对现实生活的拆解与烛照。这两部戏,分别由河南豫剧三团和洛阳豫剧二团首演,并分别获得河南省第二届和第三届戏剧大赛演出一等奖和优秀剧本奖,后者的主演陈淑敏还获得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尤其是他创作的大型豫剧现代戏蚂蜂庄的姑爷(1995年),经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后,荣获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戏剧奖、中国“金三角”戏曲交流演出金奖、河南省第六届戏剧大赛演

11、出金奖和优秀剧本奖。这一个个逐级升高的台阶,都留下了姚金成不懈攀登的足迹。戏剧是浓缩的生活。戏剧更是叠累的生命。长期的编剧实践,使姚金成先生深悟此理,且由此衍生出独到见解。笔者造访这位戏剧家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发现了他创作累次成功的秘诀:他创作的最初冲动往往是对人物命运的“第一次猛击”,由这个动机将人物推入激变的漩流,进而产生一次又一次的剧情逆转“首击”“激变”“逆转”,可谓他戏剧创作的关键词!姚金成的首部扛鼎之作正是这关键词的凝聚与升华,这部扛鼎之作就是声名远播的香魂女。说到香魂女,姚金成先生几次泪花涌动,他抑制不住内心的亢奋。“此剧系根据作家周大新原著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创作始于199

12、9年的国庆节,”金成先生向笔者讲述着当时的创作情景,“那天,窗外秋雨绵绵,空气湿润清新。我的心随着雨丝沉静下来。我仿佛进入香魂塘边两代女人悲欢歌哭的情感世界。”他接着说,“我的灵感叩门,思路大开,主要场次的构思和写作几乎一气呵成。初稿完成后送交省文化厅领导审阅,很快被确定为河南戏曲向全国一流水准冲刺的重点剧目。”在香魂女剧本中,他对周大新原著中的故事背景和事件进行了改造,将香油坊改造成了钧瓷窑,反复使用一个极富象征意味和审美想象空间的情节“窑变”。神窑钧瓷的七彩变幻与香魂塘的婀娜荷叶、清幽月色交互映衬,为两代女人的人生故事营造了一个凄美而富有象征意蕴的舞台空间。这部戏试图通过农村妇女的心灵冲突

13、和命运挣扎反映时代的变迁。正如姚金成所说,“其实,我们的时代也在经历着一个复杂而伟大的窑变过程,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和心灵也都处在这个窑变中。在多年的创作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我们这个变革中的时代和转型中的人物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的人生悲欢往往在最普通的乡村生活场景中演绎着我们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心灵史。2000年,该剧一举获得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这在河南戏曲现代戏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1年,香魂女获得了编剧界最看重的曹禺剧本奖;2010年,这部戏入选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该剧已成为中国现代戏的新经典。使命担当香魂女在省内外的叫响,并非出乎意

14、料。该戏内容丰厚新颖,主题意蕴深刻,舞美简约精致。新颖、深刻、精致,成为戏剧界和观众们的共识。随着姚金成先生在河南乃至全国戏曲舞台上日趋彰显,他从事的编剧事业也更为兴旺。且不说他的历史剧、经典改编剧“自选动作”,挤得没时间写;就是领导授意或者说直接布置的主旋律“任务戏”,也很是棘手。河南省连续推出的几个重点剧目均由他担纲创作、主持创作。这种戏往往是真人真事,有特定的宣传教育目标,是一种高难度的“奉命之作”,在艺术构思上受很多限制,特别容易落入“高大全”、概念化的窠臼,被剧们视为畏途。但姚金成先生却能以清醒的艺术意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避开各种误区,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把一个看似“没戏”的题材写

15、得风生水起,有骨有肉,有情有趣,而且还蕴含着沉甸甸的时代主题。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证是2004年推出的村官李天成,2011年推出的兰考往事?焦裕禄等。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是姚金成取材于河南濮阳市一位村支部书记李连成的真实事迹。为使戏剧能把观众带入到真实的乡村景象中,带入到人物真实命运危难中,姚金成主动舍弃了最具备戏剧性的三大元素:“一不能写爱情,二不能写主人公(患绝症)与家人生离死别,三不能写权谋斗争。”正是在三个舍弃之后,他才另辟蹊径,化蛹成蝶,营造出一片真实可信、朴实厚重但又感人至深的艺术新境界。该剧里的许多经典唱段,随着流畅的旋律,在城乡广为传播,成为许多基层干部的座右铭。此戏后来拍成

16、电影发行全国,成为河南电影制片厂光盘发行量最大的影片。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的推介,作为开启民智、正面表现改革开放年代中原农村生活的“新经典”。这部由姚金成编剧、河南豫剧三团演出的现代豫剧,曾在首都北京引起轰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多家媒体高调报道。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剧组编剧姚金成等主创人员,这使他深受鼓舞。其后不久,该剧曾两度唱红大上海,黄浦江畔也兴起豫剧现代戏旋风,又使他始料不及。 盛誉接踵而至。该剧先后获第一届黄河戏剧奖大奖,河南省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成果大奖(19942002),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金奖(2002年),并入选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男主角贾文龙(饰李天成)获第二十届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