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青年进城务工遇到的双重边缘.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487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女青年进城务工遇到的双重边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女青年进城务工遇到的双重边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女青年进城务工遇到的双重边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女青年进城务工遇到的双重边缘.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女青年进城务工遇到的双重边缘【摘 要】 进城务工的农村女青年在城市归属感缺失背景下,在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情感支持十分困难时,拥有类似家庭特性的包养关系,往往成为她们获得临时性“家”的渠道。然而,走进包养关系常常意味着走进人生死胡同,最终会造成一种特殊的双重边缘,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关键词】 农村女青年;打工;临时的家;情感替代;双重边缘一、包养关系中被忽略的情感工作是社会联系表达的中介,可以加强人际间的关系。现在越来越多农村女青年进城务工。城乡人口流动、经济不平等以及对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文化设定与婚外包养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大量的农村女青年涌进城市的过程中,为经济上相对富有

2、的男性和渴望上流生活的农村女性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1、双方的困境(1)由于各种原因,在城市中很难找到相对来说“体面”的工作,只能寄希望于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城乡差异大,和城市男性结婚的机会很渺茫,因此被迫选择做长期在外地工作男人的二奶。(2)大量的已婚男性为了养家糊口,选择独身进城务工,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无法照顾自己和过性生活,因此,在一段时间之后,男人在极度的疲惫感和强烈的渴望归属感的驱使下,通过包养情妇来获得类似于家庭的各种照顾与服务。12、被忽略的情感我们总是出于传统意识将“发妻”的身份定格,扮演的就是为家庭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角色;而处在婚外包养中的女性身份扮演着“狐狸精”“

3、破坏者”“小三”的角色,往往导致夫妻关系破裂家庭不稳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农村女青年选择做二奶,他们的关系就是“钱色交易”或者“权色交易”,单纯的为了经济报酬,或者为了某种特定的关系,但是却忽略了包养关系中的双方亲密的关系和复杂的情感关系。2二、“临时妻子”走进包养关系1、婚外包养的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1)在集中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同居;(2)同居关系中男性已经登记结婚;(3)另一方为男性非法定的妻子;(4)男性为负责全部的经济支出,并付一定的报酬。这些女性多为农村外地人,受教育水平比较低,而城市中的这些男性多为生意人或者白领阶层,经常出差或者去异地工作。农村女青年成为城市

4、男性的二奶后,构建一个临时的“家”。男性提供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临时的归属感代替了孤独感,生活上彼此的照顾,形成固定的“生活合作模式”。从性别角度来看,社会生活对传统权力与性别之间关系的变更,使得包养关系中的女性地位有所上升,男性越来越重视妇女的生活,逐渐的建立起亲密关系。2、绝望的生活在进入包养关系之前,农村女青年基本生活在社会下层,高强度低收入的体力活,和城市中的女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总觉得自己的付出与预期收入不对等,心理失衡,并且被贴上土包子的标签。3这些年轻女性打工的住宿条件差,一般多为集体宿舍,挤在一起个人空间狭小;为了工作时刻需要迎合老板,不能有自己的小情绪;狭小的宿舍空间压缩了每个

5、人的需求和愿望,无法倾诉,相互之间得不到理解,时间久了,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可能计划潜在的矛盾,舍友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闹僵。一旦闹僵,要么是和别人闹得不愉快,要么直接被辞退,总之结局就是换掉辛苦找到的工作或者离开梦想中的城市。43、暂时的解放也有部分外地农村女青年尝试与城市男子恋爱,以此在城市中立足,但是由于城乡各方面的差异,(比如受教育程度,经济压力,自身素质,家庭阻力等各方面的),多次失败,很少能够顺利的扎根于理想中的城市,这给农村女青年留下的是无尽的伤痛和失望。在遭遇惨痛的经历之后,如果出现一个相对有稳定经济基础,又有固定居住地的男人,还愿意和她相聚长期生活(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对于有物质

6、需求的她来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包养关系中可以建立一个临时的家,是可以缓解失恋带来伤痛的避风港,可以短时间的逃避辛苦打工赚钱的苦日子,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解放,短时间内享受城市人的生活,从而可以留在理想中的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了一定意义的幸福感。三、脱离社会与自我封闭1、隔绝社会(1)处在包养关系中的女性通常会选择家中待业,很重要的一个出于男友的原因就是希望她可以做家庭主妇。农村女青年出去赚的薪水,男人自己完全有能力支付给她,同时也能希望她可以把全部的生活重心转移到这个临时的“家”中,专心照顾自己;与此同时,为了保持更稳定长久关系,减少和男性直接的接触,以保持关系的稳定性,从而将她与

7、社会隔离开来。(2)另一半是自愿。认为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自尊心较强的)不想被更多的人知道,尤其是担心可能会传出她被包养消息的熟人,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朋友们有的会换一个城市打工,有的返乡结婚,每天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把生活的中心全部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上,慢慢的发现彼此的人生道路不同,没有共同语言来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了自我隔离的状态。即便是姐妹情谊再深,打工者的流动性与生命轨迹的不同也会让姐妹的友谊之花很快就凋谢。所以农村女青年会减少对朋友和同事的联系,空间上的距离使她很难参加朋友们的各种聚会,渐渐的退出了朋友圈。只保留一两个同龄知心的但不会说她闲话的朋友就

8、行了。但是这一切的可变性因素太多,最终可能会让她失去所有的同性朋友,甚至断了和外界的联系。2、舆论的力量(1)保护自尊心。闲言碎语是一种道德话语,通过话语的传播,道德标准得到传播和强化。在走进包养关系后,农村女青年一方面“屏蔽掉自己的朋友圈”,另一方面也没办法(和小区的人不熟,也没有了同性朋友)融入新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婚外情是法律禁止的,而且遭到社会人的唾弃,防止邻居们的闲话伤害自己自尊心,将自己和社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避免成话题。进入包养关系后,打工妹一方面退出了原有的朋友圈,另一方面也很难与新融入的社会对接。由于她们同已婚男人的同居关系是非法的,而且被社会谴责,在包养关系中的打工妹大多尽

9、量减少与当地社区的接触,希望街坊邻居可以无视自己的存在,无视他们之间他们之间(包养)特殊的关系,以避免成为邻居们茶余饭后的话题。3、自我封闭他们平常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年回一两次老家或偶尔去超市购物之外,很少会离开自己的同居场所。大部分都在家做家务或睡觉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实在无聊,她会稍微出去逛逛街,上会网。在这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不和社区的人们交流生活,也不请邻居来她家做客,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从不麻烦别人。为了自己所谓的自尊心再一次放弃了女性建立友谊关系的机会。四、暂时的归属感包养关系的双方,一般是可以融洽相处的,首先农村女青年相比于城市中的女性并没有过多的精神需求,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够

10、了。农村女青年在帮照顾城市男性的过程中,相互产生了依存感。1、性别角色分工首先,男性在家不用做任何的家务事,也不用承担法律的责任。每天有人洗衣做饭整理家务,没有任何的压力,不用听来自妻子的牢骚和抱怨,朝夕相处既能减少孤独感,“家庭”和睦,双方关系更亲密,感情会更好。2、固定的生活模式其次,农村女青年在男性提供稳定的生活条件时期,会产生依赖感,虽然无法产生强烈的爱情,但是却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来体现他们的感情,男性固定的经济基础,女性提供固定的类家庭服务,相处融洽,合作愉快,两个人会互相吸引,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3、类夫妻情感在农村女青年需要一定的帮助时,部分城市男性出于疼爱自己的伴侣,会主动

11、表现,比如资助物资来帮助女方家里渡过困难,生病的时候照顾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会适当的安慰自己,这种种的关系,导致他们之间具有稳定的类似夫妻的情感。4、相互依赖对农村女青年而言,做了婚外情中“妻子”,既过上了经济上不再拮据的“好日子”,还有了一个临时的“丈夫”。在冰冷的城市中找到了一定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城市男性对她们的喜爱、关心和善待大大的感动了她们,给了她们身处异地的无法拥有的温暖,为了感激城市男性的善待和关心,愿意更好的照顾男性,循环往复,从而相互依赖。五、自身被动与未来迷茫1、心知肚明虽然彼此都知道这份关系不会维持太久,城市男性也明确表示,绝不和自己的“发妻”离婚。即使这个城市男性在农村女

12、青年眼里不是理想的结婚对象,与自己理想的夫妻和睦关系差很远,但是就是农村女青年却愿意和这样的男性呆在一起,并且悉心照顾她。2、无法返乡在一起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将自己与社会隔离,脱离社会圈子,加上自己的文化程度低,年龄越来越大,不愿意像从前那样辛苦赚钱,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包养关系也不是长期的,被包养的期间都是正值青春年华,随着时间的流逝,错过了适婚年龄,即使老家人催着自己结婚,但是受到了媒体、流行文化、城市生活、择偶自主权上升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影响,放宽了自己的眼界,形成着严格的理想择偶标准,又有着严重的物质主义倾向,在农村无法找到自己合适的家庭新成员与新的社会关系,农村的同龄男子不是

13、理想的对象,自己又不愿意将就,返乡结婚也是不可能的。3、无奈等待农村女青年在融入城市生活又被无情的拒绝后,为保持稳定的生活所面对的难题。因为缺乏感情基础,她们不愿嫁给家乡的农民;如果遇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婚姻,只能无奈的等着,以此延长她们的单身生活。54、尴尬处境而被包养的身份,让自己的身份更加尴尬。农村进城女性在努力寻找理想婚姻关系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因为缺乏感情,她们不愿嫁给家乡的农民;如果难以找到心仪的对象,她们往往选择延迟返家的时间,以此延长她们的单身生活。而打工妹作为“二奶”,还身陷更为尴尬的处境。5、麻醉自己在被包养后,没有时间和机会与别的男性交往。农村女青年只能选择等待,直到某些事情

14、发生自己陷入被动状态,比如,包养她的男人彻底的不需要了,她只能返乡嫁给自己不喜欢的农民。等到命运将她逼入这个隔绝境之后,无奈的接受老天安排。面对这种痛苦的的局面只能是麻醉自己。六、双重边缘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婚外包养中,不少外地打工女性,很难准确地表达他们之间的复杂情感,理不清这段复杂的关系。带着对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憧憬,但经历的是身心俱疲的辛苦工作、疼痛绝望的爱情,以及周边对其土包子的讥讽。2、临时与长期的矛盾她们希望通过打工改变命运,但似乎无力改变回到农村没有精神生活的农民结婚的宿命。在包养的过程中,已婚男性的婚外包养为他们提供了中途休息场所也就是临时的“家”,短暂的缓解无法融入城市生活所

15、带给他们的伤痛,并获得些许的温暖。七、结语农村女青年在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现行体制、以及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和男权文化时,被重重的打了一记耳光。她们在进退两难的困境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她们无奈的等待是无声的尖叫,麻醉自己是深度的梦魇。然而最悲哀的是,正是这个为她们提供的临时的“家”,让她们走进双重边缘、进退两难的困境。在农村女青年抗争农村生活的过程中,婚外包养的关系只是拖延式的抵御,却很少能改变自己命运的轨迹。【参考文献】1 肖索未.“双重边缘”:婚外包养与打工妹的情感体验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2 肖索未.婚外包养与男性气质的关系化建构J.社会学评论,2013(05).3 潘毅.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和叛离J.社会学研究,1999(5).4 吴昊.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贫困风险与策略应对基于“脆弱性一生计资本”框架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任建华(1990-)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民俗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