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刘皇后(刘娥)不称帝的原因探析.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483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真宗刘皇后(刘娥)不称帝的原因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宋真宗刘皇后(刘娥)不称帝的原因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真宗刘皇后(刘娥)不称帝的原因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真宗刘皇后(刘娥)不称帝的原因探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真宗刘皇后(刘娥)不称帝的原因探析摘要:刘娥是宋史学界较为关注的女性之一。她是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时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十一年,当时位高权重,却没有像武则天那样改朝称帝。究其原因,这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士风和个人四个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刘娥;社会基础;防范措施;政治结构;实用主义刘娥,是宋真宗在大中祥符五年册立的皇后,她“性警悟,晓书史”,且能博闻强识。很多事情,刘娥不但能记其主要情节,而且能够引证史书中的类似事件,提出参考意见,深得真宗的厚爱。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宫中”时,“事多决于后”(卷二百四十二)。1由此可见,刘娥既有较高的从政素质,又有一定程度的参政经验,这便为她以后的垂

2、帘听政奠定了基础。乾兴元年真宗病故,13岁的仁宗即位。真宗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卷二百四十二)1作为皇太后的刘娥,垂帘听政达11年,在宋代8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中,是听政时间最长、权力最大的。她不但形式上拥有了皇权,还真正实施了皇权。时“事皆决于后”,以致“中外为忧”(卷三百十)。1可是刘娥并没有称帝为女皇。明道二年刘太后遗诏云“吾爱遗先朝,保助今圣,绵历十载,忧勤一心,以天下之母仪,沐人君之荣养迄臻大宁”终发出了“无愧前古”之声。(礼三二之一)2究刘娥未称帝之因,本文试作以下分析:1.宋代士庶界限的模糊,使女皇的产生失去了社会根基1.1她不像武则天那样有庶族集团的支持唐代

3、时,士庶之争还有余烈,庶族代表的新兴力量是进步势力。而武则天“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扩大科举制、荐官范围,给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参与政权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同时起用了大批庶族地主担任各级官职。所以她成为庶族地主政治经济利益的代表人物。而宋代,门阀士族彻底衰微。经济上的“千年田换八百主”的动荡给政治以很大的影响。宋代选官“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4(卷三十五)。一些名门贵族,时时受着经济浪潮的冲击,有时仅为一时显贵。如三朝元老富弼,死后不久便“家世零替”。在这种情况下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集团很难形成,合与不合多取决于个人好恶或政见的同异,带有很强的个体性、主观性,所以由此而形成的集团也多不稳固。在这种

4、势态下,刘娥只是代表个人,没有庶族集团的支持,不像武则天那样作为一种新兴势力的代表,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力。刘娥选拔人才范围广泛,但其依靠力量也常变动,如她利用丁谓、曹利用、冯拯等,得以垂帘听政,于是丁谓等显赫一时,但当不再需要他们时,便采纳王曾的建议,借山陵事件,处置了丁谓、雷允恭。1.2她没有外戚集团的支持宋代皇帝娶妻,不像唐代那样“妙择天下令族”,而多不讲门第。刘娥被册立便是一例。她没有显赫的门第,没有强有力的外戚势力巩固其地位。现举宋史中与刘娥最亲的几人为例。刘通是刘娥的父亲。他曾任虎捷指挥使、嘉州刺史。但他“从征太原,道卒”时刘娥尚在襁褓中。(卷二百四十二)1龚美是刘娥的第一个丈夫。刘娥

5、因了他才得以与真宗结合,因而她很感激龚美。又因她无宗族人,于是以龚美为兄,赐姓刘。刘美曾任右侍禁、内殿崇班、洛苑副使等职。但他是银匠出身,个人素质能力有限,终不能成为强有力的力量。钱惟演把妹妹嫁给刘美,从而成为刘娥的外戚。他博学能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但他攀权附贵的做法,为时人所不齿,在政治上终不很得意。刘娥也曾努力拉拢一些在朝的刘姓臣僚,但不能如愿。如下面两人:刘综“知开封府,一日奏事毕,真庙延之从容曰:卿与中宫近属,已拟卿差遣,当知否?综变色作秦音启陛下,臣本是河中府人,出于孤寒,不曾有亲戚在宫中。未几出知庐州。”5刘烨“为龙图阁直学士权开封府,明肃太后朝独召对。后曰:知卿名族十数世,

6、欲一见卿家谱,恐与吾同宗也。烨曰:不敢。后数问之,度不可免,因陛对为风眩,仆而出,乞出知河南府。”(卷第十六)6可见,刘娥并不能以她的身份拉拢刘姓士僚,无法结成既可自保又可抗衡政敌的集团。势单力薄的局面,使刘娥不能从垂帘听政走向称帝当政。2.宋初的防范措施宋朝立国“专务矫失为得”,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定了严密的亲属回避法,限制宗室、外戚的进用,以避免汉、唐外戚宦官祸国的悲剧。太宗即位,下诏“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7(卷一十七)真宗时多恪守祖宗家法。这些防范措施的制定,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至于它能不能起效,要看这种制度能否

7、被真正执行。事实上,宋仁宗就执行的比较好,这与当时的士风有关。3.敢于直言犯谏之臣的牵制宋代政治结构已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以士大夫为基础的文官体制取代了公卿贵族累世相传的统治,自由、民主、开放已成为当时的特色。真宗时,台谏合一,谏官权力日重。他们奏事,上可邀君宠,下可取誉一时,而且进擢的机会多、速度快,所以他们参政的热情很高。而宋代“重文”、“右文”的政策,开明宽松的政治气氛,也产生了一批以匡正国势为已任,敢于谏言请议的大臣,他们“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这对当时的政治势态有很大的影响。现举两例以窥一斑:薛简肃“明肃太后欲谒太庙下诏服衮冕。谏疏交上,复宰臣执议,俱不之听。不得已将

8、诞告,赖薛简肃公以关右人语气明直,不文其谈,帘外口奏曰:陛下大谒之日,还作汉儿拜邪,女儿拜耶?明肃无答。是夕报罢。”(续录)8宋绶“仁宗天圣九年十月已卯,宋绶为龙图阁学士知应天府。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上未始对群臣也。绶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上官,决重刑;明皇日听政,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今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非军国大事及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卷一百一十)7富弼曾上上仁宗论废嫡后逐谏臣疏曰:“昔庄献临朝,陛下受制,事体大弱,而庄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盖赖一二忠臣救护,使庄献不得纵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实忠臣之力也。”(卷二

9、十八)9富弼这一句话,确实说到了刘娥不称帝的一个原因。4.刘娥称帝的个人条件也不成熟方仲弓曾上书请刘娥仿效武则天“立刘氏庙”,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结果刘娥大怒,把它摔到地上,厉声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卷二百四十二)1乾兴元年八月,太后让内待宣谕,明确表示说:“侯上春秋长,即当还政。”(卷九十九)7仁宗天圣二年二月皇太后诏宰臣曰:“吾受先帝顾托之深,皇帝富于春秋,助成治道,用?V斯民。期见抱孙之欢,永遂含饴之乐,此君之志矣也。”(卷五)10这些都表明刘娥虽有极强的权力欲,但并不想称帝,究其原因与下面三个因素有关:4.1武则天的前车之鉴显赫一时的武则天,建周十五载,但是仍被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

10、日的“五王政变”所推翻。十二月十一日,82岁的武则天凄凉地死在上阳宫,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卷二百八)11其身后毁誉不一,褒贬并至,如何安葬、立谥都成了当时有很大争议的事。其后想效仿武则天的韦皇后、永乐公主都没有摆脱悲剧性的结局。这些不能不给刘娥以思考和警诫。4.2实用主义的支配从当时的时局来看,尽管太祖、太宗两系有矛盾,但在阻止刘娥越权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他们对刘娥称帝构成了很大的障碍。如前所述,她可依赖的刘姓族人很少,又无子嗣,无位可传。她也不想因此而抹杀自己的业绩,故能听从王曾“恩太子则太子安,太子安所以安刘氏也”(卷三百十)1之言,只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把持朝政,操纵皇权。

11、下面所列中略有体现。 4.2.1从形式上看,她享尽了皇族的尊荣仪仗:“出入御大安辇,鸣鞭待卫如乘舆。”“皇太后仪卫自乾兴元年仁宗继位,章献太后预政,待卫始。”1(卷二百四十二)避讳:令天下避太后父讳,而“近戚多并祖讳避之。”7(卷一百零三)生日:乾兴元年,以皇太后生日为长宁节7(卷九十九)。天圣七年,诏长宁节百官赐衣,天下赐宴,皆如乾兴节。1(卷二百四十二)制令:皇帝的议论与处分尊称为圣旨,但“天圣以后母后御东朝廷,则称圣旨。”12(卷二)尊号:群臣为其上尊号为应天崇德仁寿慈圣太后。忌日:章献属疾语仁宗曰:“愿与祖宗同日为忌。”三月二十九日上仙乃太宗大忌,后仁宗亦同。前为翁妇,后为母子,此亦国

12、朝之异事。13(卷中)年号:仁宗即位后,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称制以为二人圣者悦太后尔。”九年时又改元为明道,取其“日月并”。14(卷一)4.2.2从实际上看,她也掌握了大权继位之初,她便报复了那些曾阻挠自己做皇后、掌权的大臣。如把寇准贬到雷州、把李迪贬到衡州。起用了大批有才识的官员,如晏殊、王曾等。她调整了职官机构,改革科举制度,恢复制科,设置学田等。她变茶法,驰矾榷,减免赋税,鼓励垦田,整治黄河水患,举办江南水利等。观之史书,刘娥已有了帝王之实,那么,又何必在乎一个空名呢?4.2.3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历来禁止女人干政。周易?家人云:“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

13、也。”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而女诫、女孝经、女论语更成为当时女性遵从的道德准则。这些传统观念影响着宋人的思维。所以刘娥一方面要干政满足权力欲,另一方面也积极维护赵家的天下和尊严。如乾兴元年“自上不豫以来皇后悉倾宫?x中妆具财用,遣使诣道宫、佛寺、天下名山胜境为上祈福者不可胜纪。上每言皇后所行,造次不违规矩,朕无忧也。”7(卷九十八)一次太宗的两个公主进宫朝见。刘娥见她们穿得很朴素,“命左右赐以珠玑帕首”。这时真宗弟弟的夫人也请赐帕首,刘娥说“两位公主是太宗的女儿,先帝的妹妹,你们不过是赵家的家眷,怎能跟她们攀比?”她每次对本家亲戚赏赐食物总是用扣器盛装,说:“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

14、”她的待婢看到仁宗的宫女有“簪铒珍丽”想效仿,刘娥说“彼皇帝并御饰也,汝安得学。”1(卷二百四十二)总之,刘娥要的是手中的实权,所以表面上能尽力维护赵家的地位,以至于敢于在遗诏中发出“无愧前古”之声。乾德六年出生的刘娥,于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九日病故,虽垂帘十一年有余,然终以“宋朝第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的身份载于史册。参考文献: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2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73袁采.袁氏世范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4陈傅良.止斋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5张舜民.书墁录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

15、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6邵伯温.邵氏闻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8文莹.湘山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9赵汝愚.宋名臣奏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0王称.东都事略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1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6.12岳珂.愧剡录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3张端义.贵耳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4欧阳修.归田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王霄云:(1976)女,山西介休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与支持服务中心工作。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和古代史。马泓波:(1974)女,山西灵丘人,西北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博士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