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385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摘要】: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在历史和科研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保护。曲阜市的古树名木主要分布于孔庙、孔府、孔林等地,种类也较为丰富,主要有银杏、桧、楷等,这些古树的形态各异,却都展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也为我们掀开一幅幅历史画卷。而通过对曲阜市两次古树普查结果的分析,我们知道,曲阜市的古树名木资源,正因为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原因,而一步步减少。以孔庙为例,近20年来其已经损失了200株古柏,其中由于自然原因造成古柏损失的有122株,而由于受病虫害侵扰或古柏自身存在问题而造成资源损失的有78株。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应该从

2、宣传、资源管理、设施完善、自然灾害的预防、病虫害的防治和古树的更新方面着手,实现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全方面保护。【关键词】: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措施古树名木资源从概念上来讲,主要是指树木年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和树木种类较为珍稀或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名贵树木。古树名木资源,是曲阜这一“东方圣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曲阜文物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也让曲阜市更加具有历史文化魅力。同时,古树名木资源不仅是自然界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还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古树记载了历史的进程,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是宝贵的文物财产,并且,古树名木资源不仅是我国的,也是世界的,为国内外的联系提供了纽带。所以,古树名

3、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应该由人类提供全面的保护,也只有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应用,曲阜市才能构建更加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才能在城市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果,也才能够促进曲阜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曲阜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现状1.1古树的自然衰老我们知道古树的树木年龄在百年以上,在?上百年的成长历程中,古树必然经历了许多或自然或人为的伤害,并且加上其树龄较高,本身的生命力也有所下降,在生理机能和代谢能力方面也自然会有所降低。比如在孔庙中的“先师手植桧”,原来共有三棵,后来有两棵枯死,最后一棵可谓“历经艰辛”,其由于战争原因以及自

4、然灾害原因,已经经历了多次枯死的情况,又凭借自己的生命力多次萌生,现在我们所见的最后一棵“先师手植桧”,是于1724年复生,一直生长到如今的,已经有了高达300年的树龄。当然还有许多古树,由于树龄过大,所以难免出现一些树木脱皮、树干中心空虚、树根吸水能力越来越差,部分树干枝叶完全枯死的现象。1.2气候条件恶化和自然灾害侵袭曲阜市处于我国北方地区,区域内全年降水量较少,从而直接导致区域内的地下水水位偏低。并且由于曲阜市处于内陆地区,空气较为干热,尤其在每年的五六月份特别显著。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土壤水分含量过少,而太阳光照又过于充足,更加剧了水分的蒸发,空气也更为干燥,也就使得树木难以吸收到足够

5、的水分,自然就难以茂盛的生长。除此之外,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也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这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由于其破坏力大,发生速度快,人们都准备就不够充分,因此可能直接导致古树的大规模损毁。比如曲阜市1995年发生的特大暴风雨,就使得孔庙中的42株古树名木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1.3人为破坏严重在十年*期间,曲阜市古树名木资源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而在如今,曲阜市的古树名木资源仍然受着严重的人为破坏。由于曲阜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拥有着众多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东方圣城”,因此,每年国内和国外的游人都络绎不绝,尤其是每逢法定假期,前来曲阜市的游人就更多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6、了曲阜市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曲阜市古树资源生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游人一些无意间的行为,就会给古树的生长造成负面的影响,比如游人对树木周围土地的践踏,就会导致古树生长所依存的土壤密度变高,形成土壤板结,土壤的肥沃程度难以得到保证,古树自然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充分的养分,并且还会影响古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多少,这样便直接导致了古树生长态势不佳。当然古树资源的管理人员,不能对古树进行定时的施肥浇水,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古树资源的措施,也会影响到古树的继续生长。1.4城市化的发展由于曲阜市近几年来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之而来的是曲阜市的原有生态环

7、境遭到破坏,原来的地势状况也有一些改变。这使得曲阜市原有的排水系统难以发挥功用,这就会导致地下积水情况的加剧,雨水也难以及时排出,古树的树根就会被积水和雨水所浸泡,进而直接导致古树的死亡。1.5病虫害的侵扰由于古树已经经历了百年以上的风风雨雨,生命力已经较差,就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并且病虫害的侵扰也会加剧古树的衰亡。一些主要的害虫有:桑褶翅尺蛾、天幕毛虫、杨梢叶甲、国槐尺蠖等。2、曲阜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针对曲阜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现状,我们必须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这种具有极高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受到保护,使其受到外界伤害减少达到最小。具体来说,在制

8、定措施时,应从宣传、资源管理、设施完善、自然灾害的预防、病虫害的防治和古树的更新方面着手。2.1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形成一种爱护树木,珍稀名贵树种的优良氛围。并且要在宣传过程中,使人们在意识上不断地认识到古树名木对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历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从而使其自觉都能够从自身出发,不做那些可能导致名树损毁的行为。同时,在宣传中还要加入一定的奖惩因素,让人们意识到其做出一些诸如践踏古树周围土壤、偷盗古树的行为是会受到严厉处罚的,反之如果其能够在保护古树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举报破坏古树者,则可以获得奖励。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大,要逐渐使古树损毁中的人

9、为因素降到最小化,使人为因素这一可控因素尽可能得到解决,从而为古树的继续生长带来保证。 2.2加强资源管理必须通过加强对古树资源的管理,来实现古树资源信息的具体化和完整化,从而实现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古树资源的保护和危害防治达到最大化。具体来说,要对古树进行档案建立,即对古树的树木种类、树木年龄、生长态势、生长环境和土壤状态等进行记录,在记录过程中,对于其生长态势、生长环境和潜在风险要着重记录,并且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防治危害的具体措施。并且对于一些极其珍稀的树木品种,比如先师手植桧和龙柏、凤柏等,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和重点防护,使其能够在有效、合理的管理下,能有更长久的生长寿命

10、。2.3完善古树保护设施由于曲阜市的古树主要分布在一些旅游景点内,所以对古树保护的重点,自然就落在了旅游景点设施的完善上。为了使古树生长的土壤环境、空气条件更为适宜,有关部门可以对古树周围的环境污染进行彻底的整治,并且要对古树周围的一些会产生污染物质的工厂进行迁移,或对其进行房屋治理。同时,在旅游景点中等一些人群密集地,或者名贵古树分布较集中的区域,要通?完善景点基础保护设施,达到对古树资源进行保护的目的。比如景点可以设置一些禁止标牌,让游人注意自己的行为,也可以在一些名贵古树周围安装护栏,又能让游人对古树进行观赏,又能从行为上直接制止其刮伤古树或践踏古树周围土壤的行为。2.4预防自然灾害对古

11、树的损毁在进行预防自然灾害,对古树损毁的工作时,工作重点主要应该放在古树本身隐患的排查和自然灾害的预防两个方面。第一,古树本身存在隐患的排查,首先应该对古树树木本身存在的枯死枝干进行清理,并且要对树干有所倾斜的树木依据其实际状况,通过采用钢丝牵引或外物支撑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第二,自然灾害的预防,为了防止涝灾造成的地下水排水不畅,必须要对曲阜市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重修,使其能在抗旱和防涝上充分发挥其效用,从而大大减少这种自然灾害,可能对古树造成的危害。2.5病虫害的防治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曲阜市古树的分布特点和曲阜市的地理特点。曲阜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发生病虫害危险的几率较高

12、,但由于其古树分布较为集中,病虫害的防治也相对容易。但是由于曲阜市的古树多分布于旅游景点,人群较为密集,所以要注意在杀灭害虫的过程中,避免采用化学手段,而采用一些诸如高温日光暴晒灭虫和低温杀虫的物理方法。2.6古树的复壮更新古树的服装更新就是找出生长态势不好的古树生命力衰弱的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17的生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主要的古树复壮更新措施有,注射营养液、加强浇灌、定时松土、定时施肥等。结束语:总而言之,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作为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对这些珍稀资源进行保护,使其能够发挥最大功用,造福后人。【参考文献】:1陈伟玉.三亚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景观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2石红旗,谢兴刚,方建忠.太原城区古树名木现状分析与后续资源保护研究J.中国园林,2014,30(03):111-114.3刘秀琴.兰州市古树名木调查及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09.4陆安忠.上海地区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现状及保护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