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策略.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223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策略.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策略体态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非有声语言来传递知识信息、情感信息的一种语言。言语行为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手段,体态语言是言语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只有将两者和谐的结合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更具活力。 一、手势语的运用策略小学教学中的手势语主要包括指势语和手臂语。1.充分发挥指势语的表意作用。指势语是指教师利用手指表达意图,传递信息的体态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食指划出思考途径或方向来指示、表意。教师将食指指向所传授的具体内容处,可以使内容明确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小学低年级课堂特别是一年级中,教师在教儿童识字、数数时可采用这种手势来表意数字。由于数字手势的形象性

2、,儿童更易理解。2.使用合适的抬手动作表“起立”。所谓手臂结合语,即是指利用手臂结合来传递信息。如描摹复杂的事物状貌传递丰富的内部情感信息,表达特定的含义等。手臂结合语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有抬手、招手、鼓掌、丁字手势及单双手下按等动作。抬手动作包括单手上抬、双手上抬。单手上抬一般也代表起立,但使用更庄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单手上抬一般代表“起立”或“要求做某事”。有些教师经常使用“单食指指点学生起立”,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命令或压迫之感,容易导致学生的关系疏远。而使用单双手上抬起立则更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从中让学生体会出教师的坦率与真诚,再加上亲切的微笑,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更乐意接受

3、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使用单双手向上抬来表示“起立”。3.恰当的运用鼓掌。鼓掌一般代表着教师的赞许、欢迎之情,是课堂中学生有了出众的表现,教师给予学生的较高奖赏。在掌声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赞赏,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但对学生鼓掌次数不宜过多,过多使用会使学生产生轻易就能得到的感觉,而不利于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教师在用掌声对学生表扬、欢迎以外,还应注意另一种情况,即学生在付出很大努力后仍未取得满意的成绩时,特别是在课堂比赛活动中,教师可及时的使用掌声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号召全班同学学习其努力精神。因此,评价应注意其实效性,而且小学生的意志力较差,情绪不宜控制,

4、一次经过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如未得到及时的安慰、鼓励,会给儿童的心里抹上一层阴影,而老师和同学的鼓掌会给他一种动力,使他感到付出努力的价值,重塑信心。二、面势语的运用策略面势语能把各种复杂变化的情感信息最充分、最迅速、最敏捷地反映出来。罗曼?罗兰说过:“面试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出的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课堂上,学生听课时总是认真注视教师的面部,教师的面势语对学生直接获取教师的情感信息更重要,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会使学生自觉的融入到教师的授课中。小学教学中,面势语主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等。1.发挥环视、注视等面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师生眼神交流。“眼睛是

5、心灵的窗户”,不同的眼神也融入了老师不同的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眼神主要包括环视、注视、怒视等。环视是指教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环状观察,主要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监督等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维持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环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布里德和克拉瑞培研究发现,指导学生多看学生,学生学到的东西也较多,和自己对视较多的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也好些。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由于学生自控力较差,上课后,小学生一般不能立即进入课堂角色,使用命令语言可以使学生停止吵闹。初次使用该命令语言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多次使用不仅达不到效果,而且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逆反情绪。此时若教师走上讲台使用环视目光,可使

6、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师身上,以便教师正常上课,也可避免使用命令语言。课堂中存在“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寄予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因此,教师在提问题时,也可以使用环视目光以鼓励,监督学生认真思考。但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小范围的环视,应尽量注意到每个学生,以激发每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专心听讲。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一定教学情境下直接亲切注视学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亲切的目光注视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自信;学生偶尔出现的分心现象和小动作,可以在教师无声的注视中停止。有研究者问100名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自己在回答问题时,迎着老师的目光,

7、在回答完时,愿意老师看着自己,以获取老师的评价。2.用微笑走进学生,创设和谐课堂气氛。面部表情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心灵默契,使学生进入丰富的情感世界,创造和谐课堂气氛。面部表情使用最多的是微笑。教师的微笑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沟通师生的心灵,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将微笑带入课堂,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亲切感,学生喜爱的是血肉丰满,情趣盎然的老师,而不是表情呆滞、凶神恶煞的老师。一直紧皱眉头的老师,容易在儿童心目中形成威慑感。小学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威慑力的形成不利于儿童想像力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学会在微笑中表达自己满意、赞扬等情感。3.不同情感下使用不同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很丰富的。教师要能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将对课文的美学价值的体会充分地表现出来,以弥补那些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微妙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知识和情感信息。教学中,不同的情感应使用不同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满面春光是高兴,面若冰霜是冷傲,愁闷苦脸是烦恼,哭丧着脸显伤心,瞠目结舌显惊讶,双目圆瞪是生气。并且,教师面势语的使用应真正发自内心,让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在脸上,使学生能获取准确的信息。教师体态语的正确运用,要做到清晰而不乱,适度而不过,高雅而不矮,自然而不拙。这不是短时间能领悟并掌握的,需要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用心感悟,反复实践后方能取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