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分析1990-2010年贸易开放区的经济增长.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125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证分析1990-2010年贸易开放区的经济增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证分析1990-2010年贸易开放区的经济增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证分析1990-2010年贸易开放区的经济增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证分析1990-2010年贸易开放区的经济增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证分析1990-2010年贸易开放区的经济增长引 言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贸易开放度不断快速提升,形成沿海区域的贸易开放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的格局;但与此同时,地区发展差距问题突出。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已形成了差距明显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地区发展不平衡不但违背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改革初衷,更是直接挑战社会稳定这一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如下问题:(1)贸易开放在多大程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2)贸易开放是否缩小了中国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进而促进中国区域经济收敛。(3)贸易开放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或区域经济收敛。由

2、于导致中国区域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因素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内陆地区,回答第一个问题相当于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以上问题的研究对于全面客观评价贸易开放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贸易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文献综述伴随经济增长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贸易和地区差距的关系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从理论层面看,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逊模型,贸易开放能够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一国达到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Prebisch(1950)和Singer (1950)均指出,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由于初级产品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

3、品价格不断下降,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开放会导致前者面临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结构性问题。Young (1991)考虑到国际分工的性质也提出,贸易开放可能推动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专门化生产初级产品,这些产品没有多少可以/干中学0的空间,从而降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经济率。因此,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保护来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20世纪6070年代,第二代发展经济学家对战后初期部分发展中国家因实施贸易保护和进口替代而引致扭曲和低效率的问题进行了检讨,受此影响,各国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步伐(Krueger,1978)。近些年来,学者尝试对贸易在促进技术创新、国际技术外溢、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

4、作用进行探讨,以深入研究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Cameron等(2005)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开放引进技术或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获得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由于理论研究对贸易开放与地区差距的关系未能形成定论,加上计量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统计资料完善, 90年代中期学者开始转向实证层面的研究。Sachs等(1995)采用122个国家的数据,并用关税率度量贸易开放度,检验了贸易开放对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国家比实行贸易保护的国家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Frankel等(1999)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然而,这些结果的稳健性很快就引起学者的批评, Ro

5、drigues等(2000)在指出传统研究实证方法存在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贸易开放的经济增长绩效?。他们利用140个国家的数据估计制度、地理环境以及贸易对一国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旦控制了制度变量,贸易的增长效应不再显着。近期研究关注贸易增长效应在各国所表现出的异质性。Chang等(2005)在实证模型引入贸易与教育、通胀、基础设施等变量的交互项,检验了贸易对增长的效应如何依赖于一国的先决条件,他们认为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时贸易才具有增长效应。国内侧重于从出口导向战略的角度评价国内出口增长的经济绩效,沈程翔(1999)发现中国出口和产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的联系,但不存在协整关系。然而,孙

6、焱林(2000)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和出口不具有统计上的显着性,据此他认为,出口导向型战略不具有普遍的经济增长意义,中国应该适时采取进口替代战略。黄玖立等(2006)则从市场规模角度实证发现,国内地区市场规模和出口开放显着地影响了各省区人均收入的增长率。盛斌等(2011)借助工具变量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人均GDP的作用随时间增强,并且贸易开放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贸易开放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显着。前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研究特点在于: (1)以往研究很少关注贸易开放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和外部工具变量法以控制

7、内生性问题,从而修正传统研究中贸易开放增长效应的有偏非一致估计; (2)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3)以往文献较少关注经济增长与贸易间相关性背后的作用机理,本文实证考察了贸易开放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详细的依据。2、 贸易开放区域差异与地区增长差距:19902010由于渐进的改革开放策略导致地区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性,加上天然的地理优势差异,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的贸易开放度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图1描绘19902010年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的贸易开放度的变化趋势?。可见,沿海地区贸易开放度远远高于内陆地区,并且二者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图2显示1

8、9902010年中国各省际人均实际收入的离散系数,及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在人均实际GDP (1990年=100)均值上的比率。可见,中国省际人均GDP的离散系数在上世纪90年代不断上升,直到21世纪初才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中国区域发展差距在上世纪90年代不断扩大,近年来又呈现逐步缩小的态势。如果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比值来衡量,该比值在2004年之前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直到2004年之后,这种不断上升的趋势才发生转变,说明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发生了缓解。图3显示了各省区在19902010年期间的贸易开放度均值与人均收入均值之间的直观关系,贸易开放程度越大的省区,其人均收入也越

9、高。综上,合乎逻辑的推论是,沿海地区与内陆省份在贸易开放度上的巨大差异是形成其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3、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借鉴已有研究经济增长文献(Beck等, 2000),本文将贸易开放度引入到经典增长回归方程中,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方法,实证考察贸易开放对地区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构建如下形式的计量模型:lnYit=A0+ fi+DlnYit-1+BlnOpenit+UXit+lnOpenit*lnHumanit+KlnOpenit*Primary sectorit+ClnOpenit*Industrial sectorit+Eit(1)其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地区和年份, Y为人均实际G

10、DP, OPEN为贸易开放度, Y和OPEN指标与数据如前文所述,用f控制区域条件对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X表示其它影响经济增长的控制变量,包括: (1)人均实物资本(Pcapital),由于资本存量数据不可获得,采用张军等(2004)提供的方法估算。(2)人力资本(Human),人力资本的改善能够提高实物资本的使用效率,人力资本本身对经济增长具有溢出效应,以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Human。(3)产业结构(Struc)。中国正在加速城镇化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第一产业劳动力正在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刘生龙等, 2010)。以第三产业人

11、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重来衡量Struc。(4)政府支出(Govern)。以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衡量地区政府支出规模。政府支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当政府支出投入到教育、科研、教育医疗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时,它有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当政府支出主要被行政管理费用占用时,会导致无效率的资源配置从而损害经济效率。文献对开放体系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理存在不同的理解,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机制。31 人力资本与贸易开放的互动模型中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的交互项lnOpen*lnhuman是为了考察人力资本禀赋在贸易开放影响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是否具有桥梁作用。Gross-man and Helpman (19

12、99)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就越容易接触到国际前沿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因而国际贸易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实现世界技术扩散。然而,通过国际贸易实现技术赶超的必要条件是技术相对落后国家具备较强的技术吸收和/二次创新0和能力。Ben-David (1999)研究发现发达国家不会将新技术通过贸易渠道带到人力资本水平低的东道国。符宁(2007)也实证发现,基于进口贸易的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受制于国内人力资本水平。综上,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对东道国的技术扩散效果可能取决于当地的人力资本积累。32 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开放的互动模型加入交互项lnOpen*Primary-sector和ln

13、Open*Industrial-sector是为了考察贸易开放的增长效应是否依赖于地区的专业化分工。Ro-drigues等(2000)、Chang等(2005)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部门具有比较优势,贸易开放将推动其专门从事那些不能产生长期增长率的经济活动,因此其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在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逊的模型中,贸易自由化通过促进专业化分工影响产出的水平以及构成,在传统农业上的比较优势意味着当地缺乏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变量Pr-imary sector定义为地区i第t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该值越大表示该地区从事传统农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Industr

14、ial sector表示地区i第t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该比重越大意味着该地区工业化程度越高,由于工业发达的地区通过贸易开放更容易接触到国际前沿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我们预期贸易开放对工业省份的增长效应要强于其对农业省份的效应。本文样本为19902010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由于西藏和海南数据缺乏,本文分析不包含这两个省份,重庆在1997年变成直辖市,将其1997后数据并入四川省计算)。为保持样本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均来自5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6、各年份5中国统计年鉴6以及分省统计年鉴。为消除异方差,对变量均做自然对数处理。4、 实证结果及分析41 内生性问题和计量方法贸易开放能够促进

15、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会导致更高的贸易开放度。一旦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模型的内生性问题难以避免。此外,由于本文设定的是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滞后一期的被解释变量也是典型的内生变量。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会导致参数估计的非一致性。为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由Arellano和Bover (1995)以及Blundell和Bond(1998)提出的系统GMM估计法来估计参数。该方法基本思路是:一方面采用差分方程来消除固定效应,并使用自变量的水平滞后项作为差分项的工具变量;另一方面又使用差分项的滞后项作为水平项的工具变量,以此来增加工具变量的个数从而解决水平滞后项的弱工具变量问题。42 实证结果表1报告了实证模型(1)的估计结果。回归模型(1)(3)是为评估贸易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其中(1)使用系统GMM方法来估计;(2)采用一阶GMM估计; (3)为了减少商业周期波动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对变量每3年取平均值后再采用系统GMM估计。模型(1)(3)估计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的估计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着为正,从而贸易开放度越大的省区其经济增长率也越高,这与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福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