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4875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摘要:产学研结合已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2006 年两部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深入人心,但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提高,成为产学研结合的短板和校企合作的瓶颈。本文主要就如何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化对策。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产学研结合 体制机制截止到2011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276所,招生310万人,在校生966万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大发展,既缓解了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

2、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影响。面对国家当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高等职业教育要想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提升其人才培养水平,不断优化其人才培养结构。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加强与企业、政府、社会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任务中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等要求。1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现状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

3、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也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启动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拉开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幕。通过示范引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在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服务区域经济

4、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例1】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规模以上企业要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技术性实习实训岗位和条件,每年接受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实习实训人数不少于企业技术岗位在岗人数的10%,要与职业院校共同组织好学生实习实训”,明确了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例2】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有五所高职院校入驻。在高职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积极发挥了其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园区建设,明确了企业在整个建设发展过程

5、中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园区以其政策、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批企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目前已有264家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高校研发中心来此落户,极大地推动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和职业院校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需求利益关系,有利于未来实现双方共赢。【例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不到一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就批准学院实行董事会制,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在管理中,董事会主要主要实行院长负责制,合理划分管理范围,明确各自管理职责,有效地提升了其管理效率和质量。其中,董事长由市政府任命,院长则由市政府提名、董事会聘任

6、。学校在建设资金的筹集上实行了多元投资,确保了学院办学经费,与企业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学院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科院华健集团和宁波信息产业局等共同建立起数字科技园产学研基地,旨在培养一批高质量的职业应用型人才。2 当前产学研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产学研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径,已经深入人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然而,就全国高职院校整体来看,产学研结合还不是很顺畅,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层次不深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还没有建立起互利共赢、深层次的稳定合作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2.1 产学研结合的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

7、 现在高职学校都知道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育人才,但是在具体洽谈和实施校企合作时存在两种现象:一是与企业洽谈前没有仔细研究和考虑企业的合作利益点,洽谈过程中总是希望企业提供实训实习岗位、兼职教师、真实项目案例、设备捐赠、设立奖学奖教金、帮助就业等等,而企业的技术攻关、职工培训和学历提升等需求却不能有效满足,导致企业缺乏热情和动力;二是一味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把实习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在初级岗位上做简单的重复性操作,实习内容完全不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习要求。尽管签订了合作协议,但产学研结合过程中校企双方的责、权、利界定不清,协议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当前,高职院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一

8、线生产服务人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而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双方利益关注点不同是导致产学研合作难以长期进行的主要原因。2.2 政府对校企合作缺乏有效主导 目前,虽然国家一直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但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上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尤其缺乏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制订配套的地方专项法规及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同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仍处于自发组织状态,具体操作环节中责、权、利划分不明,缺乏有效的外部合作机制和法律保障制度。在实习时,学生到企业学习工作经验,熟悉工作流程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而学校在这一方面资金投入较少,导致企业不愿意承担学校的实习工

9、作。要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就必须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但目前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与协调管理,导致产学研结合难以收到实效。 2.3 企业缺乏人才储备意识 中国的许多企业由于用工习惯和发展模式的影响,一般不把人才培养纳入企业成本,也缺乏长远的人才规划与储备,缺了就直接到人才市场招聘。所以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培养是应该由学校自身解决,企业没有义务承担教育责任并进行教育投入。因此,仅仅就人才培养而进行的校企合作很难真正建立起来。2.4 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低下 目前高职学校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普遍较弱,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校企合作基础非常薄弱,学校不能为企业提供有

10、效的技术服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教师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缺乏相关专业实践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高。目前,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开始认识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与企业合作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岗位培训,但收效不大。主要是学校生师比例较高,缺编严重,教师教学工作量比较大,还要应付学校摊派的科研任务,去企业实践和锻炼的时间得不到根本保证。2.5 学生对企业实习不适应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学生习惯了相对宽松的校园生活,突然间踏入社会,不能马上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直接影响了其实习质量。此外,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对其专业学习和校内实训不做过高要求,导致其难以顺利实现由学生到职

11、工的角色转变,不利于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对策3.1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要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主动承担起校企合作的主体责任,把企业的利益作为合作的关键点,切实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和技术服务,把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产生的学生实习消耗、管理支出、企业项目资源引进列支为教学成本。与企业签订详细的可操作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共同成立监管机构,对协议的履行进行有效监管。3.2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 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引进与培养机制,拓宽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

12、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实训实习类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机制。学校可以通过职业考察和岗位锻炼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实践水平,以便更好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提升校内实训质量。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引入绩效激励机制,将专业技术创新和岗位工作成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3.3 地方政府出台有效政策扶持校企合作 政府对产学研结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虽然提出了明确的产学研政策制定方向,但并没有进一步细化其目标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进而创造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在信息收集和整理上,当

13、前产学研合作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也亟待健全。地方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在资金、信贷和税收等方面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同时以制度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3.4 校企文化融合 在校企文化创建上,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发挥其文化优势,积极推进校企文化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以先进的校企合作文化鼓舞人、感染人、影响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内涵,以有效地缩短其今后岗位适应期。在专业实习实训活动中,学校也应该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其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能

14、力,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感知企业生产氛围,体验企业文化。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交流(座谈会、讲座、展览等),联合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文体竞赛,开展师生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讨论等形式,为校企双方的合作注入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使校企合作成为学校办学的自觉要求,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4 结束语产学研结合,对地方来说,能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企业来说,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研发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地方产业提供既有知识能力、又有一定实际经验、了解生产一线情况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15、,利益机制是产学研结合的动力和长期稳定运转的纽带,合作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在合作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合作双方各自的权益并动态地进行调整,找出利益平衡点,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互补、利益同享、责任共担的互动双赢机制。参考文献: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 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221.12.38.132:9090/zyjs/page/zxtz/2010121700001.html,2006-11-20.3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00-2010)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92,300-303,315-318.:杨诚(1975-),男,江苏常州人,副教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