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考(1).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4752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考(1).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考(1)【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王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两句诗都可以不按传统习惯作复合句式理解,而按独特体悟作连动句式理解。新理解能召唤出该诗蕴含的新形象、新意蕴、新境界、新价值,丰富和提升理解者的精神境界。为确立新理解进行的辩难涉及文学鉴赏中的理论问题,更值得关注。 【关键词】 王维诗句别解 连动句式 辩难 从理论上说,文学文本对理解总是开放的。但一种符合常识、影响深远的权威理解定型之后,文本的开放性就有意无意被遮蔽。再度敞开它,需要独特的体悟,也需要对独特体悟进行锲而不舍的追问、辨析和思索。笔者拟以王维一联诗为对象,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能否成功,不敢逆料,但愿读者

2、能从中得到启发,获取灵感,进而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让我们先温习一下王维名作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下面,我们将逐步启动与传统、权威理解保持一定距离的“外向之思”。一 对于一些古典诗歌修养深厚的注释家来说,王维诗作中的两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是不必也不屑注释的。原因大概是谁都懂而且没有歧义。所以,在赵殿成笺注的王右丞集,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以及陈贻焮先生选注的王维诗选中,我们都找不到关于这两句诗的详细解释。赵殿成不笺不注,陈婉俊只说:“上四句情

3、,下四句景。”喻守真说到了“颈联”但大而化之:“颈联即承写隐居旧林之乐,景中有情,仍从好静中出发。” 陈贻焮先生仅注:“带,指衣带。”当然,为唐诗鉴赏辞典撰稿的刘德重先生没有这么幸运,他不得不在串讲中对这两句诗逐字解释:“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是多么令人舒心愜意啊!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又说:“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与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这也就是说,这两句诗通过迎风解

4、带、候月弹琴两个典型细节、形象画面的描绘,表现了抒情主人公返归山林之后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舒心愜意的情怀。这种解释大概代表了千百年来千千万万读者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 应该承认这种解释合情合理,有根有据。任何人到了可以不拘礼法的地方,或者任何具有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不拘礼法这种权力的人,只要需要,就会解带敞怀,迎接凉爽之风,以图一快。宋玉风赋曾记载:“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后来,宋代张梦得谪居黄岗,临流筑亭,苏轼引用该典题其亭曰“快哉”,苏辙还写有黄州快哉亭记以记其事。很显然,“松风吹解带”一句通过对隐者迎风解带这一动作的描写暗

5、示了令人愜意的山林环境,表达了隐者获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喜悦。同样,任何会弹琴的人,都喜欢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弹奏,因为这种环境既令人心气平和,又能使乐音清亮澄澈。王维竹里馆诗就曾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也说:“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这说明,“山月照弹琴”一句通过对隐者月下弹琴这一行为的描写,同样赞美了山林环境,表达了隐者获得适意生活后的喜悦。总之,这两句诗既写了隐居地之景,又透露了隐居者之情,喻守真所谓“景中有情”,良有以也。 然而,不知究竟出于何种直觉,从几十年前第一次接触这首诗起,我对“松风吹解带”这句诗就有

6、不合传统、也许纯属私人的读法和理解。我不把它看成是由“松风吹”和“(我)解带”这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合句,而是将它看成“松风吹(来)解(我之)带”这样的连动式单句。这样,它表示的意思就不是隐者迎风解带,披襟敞怀,以图一快这种人为动作,而是“风吹带自解”这种巧合的戏剧化场景。它意味着,穿着宽袍大袖的隐者那松松绾着的衣带在松风吹拂下自然而然地滑脱了,解开了,让他同样自然而然、“无目的而合目的”地享受了敞怀当风的愉快,获得了舒心愜意的感受。我特别喜欢这种理解中隐隐出现的宽袍大袖、衣带松松绾着的隐者形象,特别醉心于衣带自然而然滑脱、解开那种感觉,特别惊异于这种戏剧化场景的突然敞开。它出现于不经意之间,但胜却许多经意的渴望和追求;它呈显了隐者“无目的”的心态,却突出了山林生活“合目的”的诗意。它仿佛将隐者形象、心态以及山林环境、山林生活提升了一个层次,进入了一种更高、让人觉得更自由更舒心愜意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