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1).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4741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1).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1)【内容提要】经典的重估更新是常态的文化过程,一直是知识分子的份内事。近年来,许多国家出现一种全新的经典化,大众群选经典方法进入了传统文学场。表意活动本依靠双轴关系展开:纵聚合轴使用比较,横组合轴使用连接。而两种经典化有本质的不同,批评性经典重估,主要是纵聚合轴上的比较选择操作;群选的经典更新,主要是横组合轴上的粘合连接操作。目前,西方传来的后现代思想破坏了批评自信,连批评家也从比较转向连接。文化向横组合轴倾斜,最终可能导致纵聚合轴消失,人类文化有成为单轴运动的危险。 【关键词】 经典更新 纵聚合轴 横组合轴 比较 连接 一、经典化与另样经典化汉语“经典”一词,与

2、西语对译“canon”相仿,原指宗教教义典籍:“经”必有不可质疑的权威光环,有不能替代的永恒价值。一旦取消其神圣性,整个宗教或意识形态的基础会被铲除。这样的经典很像先民的图腾:在某种神秘的情况下某种动物被选中,由精英(巫师)加以神秘化,权力(酋长)认可,部族大众认同,从中找到凝聚力,取得归属感。我们在此讨论的经典,西语也叫“canon”,只是一个成熟文化从历代积累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选出的一小部分公认的精品。这种文化经典,已经世俗化了,但是既然背后有浩如烟海的非经典,经典被历史选中总有原因,因此文化经典头上似乎也顶着光环余痕,甚至也能从中找到民族凝聚力。重要的是,现代教育体系几乎普及到全民,各级

3、教科书与“必读书”必须精而又精,只列出传诸后人维系民族文化不堕的少量作品。这就是为什么经典重估与更新,不同于一般当代文化问题的辩论,社会各方面都不得不郑重对待。经典更新是一个常态的活动,这个过程是持续的,经常慢到不容易为当时人所觉察,似乎经典永恒不变。在社会文化剧烈变化时期,经典更新却会迅疾到引发巨大争论,引起旧有经典维护者的抗议。而最能阻挡变化的,是经典“价值不朽”论。现代阐释学用更复杂的语言重申经典意义恒久性。意义永恒,就意味着经典集合不变。韦勒克声称:“文学研究不同于历史研究,它必须研究的不是文献,而是具有永久价值的文学作品”。任何经典重估运动,首先反对的就是这种“经典维护者”的自负。经

4、典的重解、重估、更新一直是由知识分子来进行的。权力机构为了意识形态原因,会发动经典重估更新,例如汉代的独尊儒术,例如南宋的确立四书,还是要知识分子通过才能成功。没有知识分子群体的同意的经典更新,例如“*”时推行样板戏,哪怕强迫大众接受了,最后这些“新经典”会同样迅速地退出经典集合。即使在西方20世纪80、90年代,在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旗帜下进行的激烈经典重估,依然是知识分子之间的斗争。布鲁姆愤怒地指责这些重估者为“仇恨学派”(Schools of Resentment),既称“学派”,就是承认对手是知识分子。但是近年来,在西方,在中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几乎同步地出现一种全新的经典重估方式,

5、有人称之为“去经典化运动”,甚至“反经典化运动”新旧经典的替换,经典标准的变更本属常见,重要的是经典更新的基本方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因此这实际上是一次“另样经典化运动”。近年来,经典问题的讨论已经引起各国学界的注意,或许我说的基本方法变更问题,论者尚未能注意,本文的讨论由此而发。二、“文学场”的边界在哪里?至今对经典重估的全球性的辩论,常依据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理论。1993年约翰基洛里的文化资本:文学经典形成问题一书,是去经典化运动的重要理论著作,标题就是借用布迪厄的最为人熟知的概念“文化资本”。此书的言锋直击辩论的最要害点:学校教科书问题。的确,教科书是维持经典的最保守领域,往往是

6、在经典更新被社会大部分人接受后,最后才反映到教科书中来。基洛里认为经典问题的关键,是学校课程设置中“文化资本”的分配:学校控制了社会应当如何读写,学校才是“游戏的主要场地”。在此出现了布迪厄的另一个广为人传用的概念“场地”。我本人阅读布迪厄时一直想弄清的问题是:带有不同资本的人竞争的各种场地,边界究竟在何处?例如“文学场”,社会上哪些人并不进入?布迪厄自己对场地边界的定义相当抽象:“场的边界位于场的效应中止的地方”。这话同义反复,只是承认每个场地有边界。陶东风论学校处于场地中心时说:“这也证明了教育系统所把持的统治关系,即使对于那些处于文化场域边缘的人也是有效的”。他指的是先锋派,意图颠覆文学

7、场秩序的闯入者,处于文学场的边缘。那么,究竟是谁处于文学场的边缘之外,不加入这个游戏?是没有文学符号资本可携带入场的大众,他们或许各有一些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却并不想转换成文学场的符号资本,他们至多是利益不相干的看客,不入场参加竞争。在文化生活中,大众(包括大部分科技人员)基本上只限于在学校读一些经典。离开学校后,记忆中只留下片段的引语。此后他们与经典的接触,就限于牧师讲道经常提到的故事,或是戏剧影视改编。偶然也会出现群众性重温经典热潮,例如美国80年代拥有明星牧师的“福音运动”(Evangelist Movement),例如中国今日的于丹讲经。布迪厄说,参加场内游戏的“玩家”,各带着赌注,有

8、的还有“王牌”,例如“古希腊知识,积分学知识”(11),在场地中,“玩家彼此对立,有时很凶恶,至少他们对游戏及其赌注达成某种一致的信任,他们赋予游戏与赌注一种可以逃避质询的认识”(12)。所谓逃避质询,就是比赛的对抗各方,默认赌注价值不予怀疑。应用布迪厄理论讨论经典化,是现成的犀利武器,能击中其中的社会权力运作之要害,无怪乎中西论者乐于使用。但是显然布迪厄并不认为文学场是全民的游戏,不然他不会一再强调玩家对赌注价值的“共谋”是他们竞争的基础(13)。而我们正在目睹的情景,是大众大规模地参与经典重估。固然大众对文学作品一向有自己的好恶挑选,但是在电子媒体(电视、互联网、DVD、手机)时代来临之前

9、,大众的文化选择,与进行经典重估的文学场无涉。现代之前大众喜好“平话”、唱本;20世纪上半期大众爱读鸳鸯蝴蝶小说;90年代之前一直有为数惊人的武侠言情小说迷,他们属于另有一套规则的亚文化“次场”。电子媒体革命之后,不仅一些“俗经典”进入了经典集合(这种事情以前多次发生过),更重要的是,经典化的方式,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原先的观众进入了游戏,文学场完全成了另一种比赛场地。 我们不得不走出文学场,因为在边界之外,玩家手中的经典王牌的资本价值,现在受到严重“质询”挑战。由此,我们也只能走出布迪厄理论的边界。三、两种经典化方式我一直定义文化为“社会表意活动的总集合”,而任何表意活动都靠符号的双

10、轴关系展开。索绪尔称之为联想轴与组合轴。以后的符号学者改称为纵聚合轴(paradigmatic)与横组合轴(syntagmatic),这两个术语过分专业意义晦涩。雅可布森在50年代的一篇著名论文中提出:纵聚合轴可称为“选择轴”(axis of selection),其操作靠比较,组分之间的关系类似比喻(metaphor);横组合轴可称为“结合轴”(axis of combination),其操作靠邻接粘合,组分之间的关系类似转喻(metonymy),比较与连接,比喻与转喻,是人的思考方式最基本的二维,也是文化得以维持并延续的二元(14)。我们也看到两种经典化,分别沿这两轴展开。知识分子担当并且

11、传承历史压力,例如中国现代化的压力。经典重估是他们担当与传承压力的一种方式。作家和艺术家,焦虑地面对历代前辈大师的成就。作经典重估的批评家,也一样要面对前辈大师,判断手中的作品能否与已有经典相比。他们的焦虑与艺术家不同:艺术家想逃脱影响,只能靠原创精神自辟蹊径;批评家却面临一个更难对付的课题:只有通过作品比较,才能更新经典。艺术家挑战前辈大师,自信心是绝对中心;批评家创立新经典,勇气是相对的,必须对历代作品作质的衡量。六朝时钟嵘写诗品已经必须在一百二十二名诗人中挑出上品十二人;到清代袁枚写续诗品只好感叹“古人诗易,门户独开;今人诗难,群题纷来”;钱钟书自譬自己的工作也是钟嵘那样的“九品论人,七

12、略裁诗”。布鲁姆则幽默地说,要取得审美价值,“必须回答三重问题:优于,劣于,等于”(15)。批评家重估经典,是历史性的。没有历史认知,无法声称某作品可以跻身于经典之列。而以历史为尺度的比较,必须超越形式,今日与先前的作品艺术模式已经大变:小说的写法已经不同于红楼梦,戏剧不同于牡丹亭,诗歌不同于唐宋,因此批评比较,不得不依靠对艺术内在质量的洞察。因此,批评性经典重估,实是比较、比较、再比较,是在符号纵聚合轴上的比较选择操作。大众的“群选经典化”,是用投票、点击、购买、阅读观看等等形式,累积数量作挑选,这种遴选主要靠的是连接:靠媒体反复介绍,靠亲友口口相传,靠生活轶事报道,“积聚人气”成为今日文化

13、活动的常用话。群选经典化有个特点:往往从人到作品,而不是从作品到人,被经典化的是集合在一个名字下的所有作品。因此,艺术家名声积累成为吸引连接重要因素,有名声才能让大众保持接接触。很多论者认为名声是媒体包装制造出来的,其实媒体也靠点击率以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媒体与名人实为互相利用,共同争取与大众的连接。要“一举成名”后才能进入这种马太效应。名声的第一桶金,与经商致富的第一桶金一样,没有规律可循。在无数竞争者中,聪明人靠出奇制胜吸引大众,“群选经典化”过程才能开始。大众当然也比较,他们基本上不与历史经典比,而是比当代同行之间的连接率,选择保持接触最出色的。为什么是琼瑶成为言情小说首选,而不是其他人?琼瑶写的如何暂且不论,她的确写得很多,而她自己主办皇冠杂志与皇冠出版社,保持这种至关重要的读者接触。三毛的一举成名,是天涯流浪女的“沙漠浪漫”神话,加上皇冠杂志的连接。社会性连接一旦开始,就以平方速度增加,这就是为什么竞争者必须追求“出镜率”。宁缺勿滥追求质量,是迂腐的名声自杀,而总体连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就成为“家喻户晓”式的熟悉,累积连接而成的亲切,就会把偏爱变成美感。 共2页: 1 论文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