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4549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摘 要】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自卑、厌学心理和焦虑情绪。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对策:一是社会各界应关注民办教育,关爱民办大学生;二是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是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四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关键词】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解决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10年,全国有民办高校350所,在校生435.98万人,民办高校的学生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学生

2、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民办高校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既会遇到当代大学生普遍遇到的共性问题,同时亦承受着比公办学校学生更沉重的压力。?第一,学生渴望有所作为,但存在自卑心理。民办高校学生在入学之初,对学习往往抱有一种强烈的积极态度,向往成功,渴望与自己昔日的同学一起进步。但是,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民办高校存在偏见,使得大部分学生有浓厚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比公办大学学生“低一等,矮一头”,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从而导致情绪烦躁、心理失衡,表现为孤僻、拘谨、避让、

3、人际关系淡漠、逃避现实等等。?第二,试图改变现状,但焦虑情绪挥之不去。告别基础教育阶段,开始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民办高校学生进入大学后亟待改变现状,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而,面对社会对民办大学的偏见、高昂的学费、薄弱的基础及考虑到择业时将面临的冷遇与挫折,民办高校学生倍感无奈,常常怀疑或动摇自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负担、情感挫伤与精神背负远远大于公办高校的学生。?第三,学习基础薄弱,存在厌学心理。民办高校生源构成较为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的毅力不足,思想波动起伏大,行为自律能力弱。他们多数入学成绩低,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课程多、

4、内容广泛、难度大,使他们感到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呈现出较为普遍的“不愿学”和“学不进去”地状态。有些学生旷课、迟到、上课说话、睡觉,对学习不以为然,有的还长期沉迷于网络,对学习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二、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一,社会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认可度低。从目前总体情况看,民办学校尚属新生事物,办学时间不长,社会认可程度偏低,良好的社会信誉尚未建立。与办学历史悠久、知识底蕴深厚的公办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加之,社会对民办高校及学生存在歧视,种种原因造成了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大、情感挫伤、价值扭曲和认知迷失等现状,这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民办高校

5、的学生而言,进入大学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但围绕着“民办“二字带来的社会评价又让他们内心体验着复杂的情感。这些社会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内心冲突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加以调节,平衡,便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第二,学习压力大,经济负担重。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均在比较靠后的批次录取,考生分数相对偏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效果不理想。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遇到挫折后灰心丧气,产生厌学情绪。此外,民办高校学费普遍偏高是不争的事实,这对于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学生忙于勤工俭学,无心学习;有的因经济原因回避与人交往,拒绝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由此导致性格孤僻、情绪抑郁

6、、自卑心理,一旦遇到问题,容易焦虑不安产生心理障碍。?第三,有较强的自主择业意识,但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与公办学校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对低层次、低待遇的工作也能接受,其社会化、职业化进程普遍比公办高校学生要自觉迅速。但是,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他们既反感社会对他们的冷漠,又对自身的处境和前景缺乏足够的信心,这种矛盾加剧了他们对学习目的的疑虑和职业理想的迷茫,一部分学生甚至在困惑中逐渐厌学、自弃。?第四,学校心理教育不到位,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目前,民办高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还不够完善。如普遍存在的以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代替心理教育,以单纯设立心理

7、咨询室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和表面化,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益有限。同时,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在对待环境、自己和他人方面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绝对性。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惑面前,容易产生心理动荡,情绪波动。?三、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对策?第一,社会各界应关注民办教育,关爱民办大学生。教育是一项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民办高等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社会应给予民办高校学生公正的评价,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展现自我的平台。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办高校的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心理、智力发展的基础

8、与条件上相对脆弱,更需国家、社会的重视,甚至政策的倾斜和关照。例如,享受国家或政府的生活补贴,在考研录取和求职就业中被平等对待,在教师、公务员招考竞争中不被歧视等等。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民办高校学生同样是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要多给他们机会,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们健康成长。?第二,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其次,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

9、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再次,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树立“爱心、信心、耐心、恒心”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关键。?第三,学生应从自身寻找原因,自立自强。民办高校学生应清醒地认识到情绪上的自卑、焦虑、烦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奋发图强、不懈努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才可能改变现状。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端正学习动机,参与社会实践;设置明确的努力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只有在学习实践中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才能增强勇气和自信。?第四,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与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有效促进因素。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畏艰难,积极进取。面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自卑心理,要加强理想和前途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使其坚信民办高校的学生只要学好理论知识,重视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样也会有美好的未来。?【参考文献】?1 卢爱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