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年度执行力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3103944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规划年度执行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十一五”规划年度执行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十一五”规划年度执行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十一五”规划年度执行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十一五”规划年度执行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规划年度执行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规划年度执行力(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太仓市“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执行情况评估太仓市发改委2010年5月“十一五”规划实施四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强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接轨上海五大发展战略,在科学发展中抢抓机遇、争先跨越,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或好于规划序时进度要求,各项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多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实事项目已提前完成,全市呈现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显着改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经济发展类指标

2、。13项指标中,人均(按户籍人口计)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5项指标超“十一五”规划目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 “十一五”规划序时要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4项指标属全国百强县(市)测评指标(近两年国家已暂停考评),除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因金融危机影响,占比有所下降外,其余3项比“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规模企业产值占比、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项指标与“十一五”规划序时要求有一定

3、脱幅,其中规模企业产值占比与规划序时进度目标脱幅5.4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与规划序时目标脱幅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比“十五”期末仅提高1.7个百分点,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经济发展类指标评估指 标 名 称单 位2009年完成实绩比“十五”期末 %2010年目标值评 估人均(按户籍人口计)地区生产总值元130993增长102.5,三年年均增长19.3120000左右超规划目标10993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20.0提高6.5个百分点15左右超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6提高7.3个百分点18超规划目标4.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

4、总值比重%9.6提高3.2个百分点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3提高0.2个百分点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所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降17.4个百分点百强县(市)领先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占比大幅回落,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13.5快12.5个百分点35超规划目标8.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22快5个百分点18超规划目标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16.2提高1.7个百分点3035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规模企业产值占比%77.2提

5、高3.8个百分点85占比略有提高,与规划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工业劳动生产率元/人656366增长87.7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9提高3.3个百分点39.6占比有提高,但与规划目标序时进度尚有脱幅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36.5(预计数)提高13.6个百分点40达规划目标序时进度2、社会发展类指标。16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每万人全年专利申请数、公路密度、人均图书拥有量、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4项指标属全国百强县(市)测评指标(近两年国家已暂停考评),比“十五”期末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社会发展类指标

6、评估指 标 名 称单位2009年完成实绩比“十五”期末 %2010年目标值评 估城市化水平%67(按户籍人口预计)按户籍人口计算,提高10.6个百分点65超规划目标2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预计数)提高0.58个百分点2超规划目标0.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2.25下降0.62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平均水平低于苏州市平均水平,达到规划目标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99.6提高1.5个百分点99超规划目标0.6个百分点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提高4.3个百分点99超规划目标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6.1提高13.6个百分点55超规划目标11.1个百分点

7、高中段毛入学率%99.6提高3.8个百分点96超规划目标3.6个百分点每万人全年专利申请数件73.5增加了66.44件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床53.2增加了8.7床44.5超规划目标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床53.1增加了14.9床45超规划目标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人62增加了19.8人4955超规划目标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人1453(新口径)增长1421700(原口径)1140(新口径)统计口径调整,按原口径的目标增长率,调整后的规划目标值为1140人,现已超规划目标。常住人口总规模万人67.24增加了

8、12.32万人80常住人口总规模得到较有效的控制公路密度公里/平方公里1.88增加了0.74公里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人均图书拥有量册0.8增加了0.32册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元2766增长447百强县(市)领先水平较“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现国家暂停百强县(市)考评3、人民生活类指标。3项指标中有2项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十一五”规划目标,恩格尔系数虽达“十一五”规划目标,但受食品价格影响,食品类支出比重较“十五”期末提高了1.2个

9、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虽尚未完成规划目标,但年均增长率超序时进度2.4个百分点。人民生活类指标评估指 标 名 称单位2009年完成实绩比“十五”期末 %2010年目标值评 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7320比2005年增长63.9,四年年均增长13.1 24000超规划目标3320元,年均增长率超规划目标序时进度3.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2976比2005年增长54.5,四年年均增长11.513000年均增长率超规划目标序时进度2.4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34.4提高1.2个百分点35达规划目标4、资源环境类指标。13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资源环境类指标评估指 标 名

10、称单 位2009年完成实绩比“十五”期末 %2010年目标值评 估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3提高3.73个百分点42超规划目标2.53个百分点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分94.1提高1.2个百分点90超规划目标4.1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准煤/万元0.67下降21.2下降20%超规划目标1.2个百分点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43.5持平36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总量不变,超规划目标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1提高56个百分点70超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8提高12.4个百分点85超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中水回用率%31.9(城区)提高31个百分点 10超规划目标21.9个百分

11、点中心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持平100达规划目标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天数天355增加20天330超规划目标25天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13.2增加1.2平方米13超规划目标0.2平方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持平100达规划目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93提高58个百分点80超规划目标13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80提高60个百分点70超规划目标10个百分点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1城镇布局“一市双城”格局初具形态。中心城区不断拓展,初步形成了包括老城区、新区、科教新城区在内的大城区格局。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西门、府南、人民南路、大半泾等地块相继改造,南洋广场、

12、之江国际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提升了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功能。上海路、人民路、郑和东路、县府街等一批城市道路提档和贯通。新区2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形态初步形成,行政商务中心、发展大厦等相继落成。科教新城道路框架基本完成,新浏河风光带、风情水街海运堤等景观长廊凸显城市风貌。滨江新城初显都市风貌,“二纵三横”交通框架成形,行政商务区加快建设,联检大楼、郑和国际酒店等一批配套设施建成投运,行政服务中心、商务办公楼等基本完工,学校、医院、交通客运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正在规划设计建设。镇域发展各具特色。沙溪镇实行新老镇区互动开发,古镇开发加快实施,新镇区淳大酒店、香槟年华国际社区等项目相继开工;浏河按照“一城三轴

13、五区”的总体规划,加快推进郑和大街二期建设;陆渡镇启动中心商住区建设,加快实施镇区与市区、339省道、上海嘉定区道路的对接;璜泾镇启动三棉厂地块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老璜中、老市场等地段的改造建设;双凤镇启动美化小区环境工程,首批维新村新川苑小区和凤中村雅苑小区完成改造整治。2.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二带一圈”布局明晰。沿江产业带:主要包括港区、浮桥镇、璜泾镇。主要产业有:电力生产、化纤加弹、高档造纸、石油化工、机械、进口再生资源加工、服装、物流业等。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的44.2%,其中化纤加弹业占全市的74.7,电力、燃气供应业占全市的93,造纸及纸制品业占全市的90,石油制

14、品业占全市的99.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8.7%。沿沪产业带:主要包括毗邻上海的新区和城厢、陆渡、浏河三镇。主要产业有:汽车配件、精密机械、轻工、电子信息、金属冶炼及加工、生物医药、纺织服饰、生产服务业和传统商贸业等。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的40.6%,其中机械行业占全市的87.8,电子行业占全市的79.8,塑料制品业占全市的66.4,金属加工业占全市的56.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67.2。中部经济圈:主要包括沙溪镇和双凤镇。主要产业有:纺织化纤加弹、化工、金属冶炼及加工、轻工等。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的15.2,其中纺织业占全市的30.9,化工医药行业占全市的29.1,化纤加弹业占全市的25.3;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4.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5年的5.0:60.4:34.6调整为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