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二)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3103908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二)一、(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弓三石,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巴西人谯淹据南梁州,与梁西

2、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泉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武都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填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

3、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选自周书贺若敦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

4、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句结合前文贺若敦进言献策,此处写的应是贺若统的反应,即“流涕”“从之”“定谋”,“定谋”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后文“统”和“敦”皆为人名,由“手斩七八人”及后文贺若统对身边下属官吏说的话可知,应是贺若敦“手斩七八人”,据此“敦”前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D项。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B石,为古代重量单位,“弓三石”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C巴西,郡名,指东汉末

5、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D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巴西”即巴郡之西,今指四川、重庆一带。根据原文“时岷蜀初开”,可知其后的事情应发生在此地,据此可推断巴西在蜀地,即今四川、重庆一带。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归降,助父建功。B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无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

6、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C贺若敦颇有胆识,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缘崖,出其不意攻击敌军;他实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D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收复失地”错误。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译文:(2)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答案:(1)

7、像这个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还没有见到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考查点:“如”“非唯亦”)(2)(大军)于是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江水漫溢,陈国军队渡过长江,江路于是被阻断。(考查点:“次”“俄而”)回归教材:第(1)句中的“如”字,可参考初中教材蒲松龄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如”即意为“像”。第(2)句中的“次”字作动词,可参考司马迁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的“次”即意为“驻扎”;“俄而”表示“不久,一会儿”,世说新语咏雪中“俄而雪骤”以及林嗣环口技中“俄而百千人大呼”中的“俄而”均表此意。文言文翻译,当以教材为基础,强化

8、相关记忆。【参考译文】贺若敦,代地人。父亲贺若统,任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三年,逮捕刺史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予爵位为亭县公。贺若敦年少即有气量才干,善于骑马射箭。贺若统谋划逮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深思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时十七岁,就进献计谋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下计谋归顺太祖。当时众多盗贼纷纷而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前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杀死七八个贼人,贼人才撤退。贺若统大喜,对身边的下属官吏说:“我年少参军,经历的战争不止一次。像这个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还没有见到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

9、,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第二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挽三石强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就告诉太祖。太祖认为他与众不同,授任都督。当时岷蜀刚刚归附,民众的情绪仍然强硬,巴西人谯淹占据南梁州,与梁国的西江州刺史王开业互相呼应,煽动各蛮族(叛乱)。太祖命令贺若敦率领军队讨伐他们。山路艰难险恶,人迹罕至。贺若敦走在将士前面,攀爬树木攀登悬崖,一天走两天的路程,趁敌军没有防备。又派遣仪同扶猛在白帝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谯淹与王开业及其党羽泉玉成等人率兵七千人,百姓三万人,从垫江而下,投奔梁国的王琳。贺若敦半路阻击,击败了他们。谯淹又依傍山岭建立营栅,向南勾结蛮帅向白彪作为后援。贺若敦设

10、下离间之计,挑拨贼党之间的关系,趁着他们懈怠,再次击败他们。晋升爵位为武都公。武成元年,入朝任军司马。自从江陵平定后,巴、湘一带都归顺朝廷。陈国将领侯瑱等人包围逼近湘州,断绝粮食援助。朝廷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共六千人,渡过长江前去救援。贺若敦每次都设下出人意料的埋伏,连续击败侯瑱,乘胜快速前进,(大军)于是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江水漫溢,陈国军队渡过长江,江路于是被阻断。粮食援助完全断绝,将士便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增加修建营垒,建造房舍,向敌人显示准备持久作战。两军对峙一年多,侯瑱等人无法制服贺若敦,请求借船送贺若敦渡过长江。贺若敦说:“湘州是我国的领地。既然还没有一决胜负,所以不

11、能离去。”侯瑱等人把船只留在江上,带领士兵离开渡口一百里。贺若敦率领军队回去。保定五年,贺若敦去世。建德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为“烈”。二、(2019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吕溱字济叔,扬州人。进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辄报。溱言:“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曰:“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

12、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徙成德军,时方开六塔河,宰相主其议。会地震,溱请罢之以答天戒。溱豪侈自放,简忽于事,与都转运使李参不相能,还,判流内铨。参劾其借官曲作酒,以私货往河东贸易,及违式受馈赆,事下大理议。溱乃未尝受,而外廷纷然谓溱有死罪。帝知其过轻,但贬秩,知和州。御史以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为京尹者比不称职,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医药,已而果病。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帝悼念之,诏中书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

13、无言者。方擢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厉臣节。”敕其妇兄护丧归。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目为“七字舍人”云。(节选自宋史吕溱传)注流内铨:宋代官署名。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B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C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

14、经筵出者视为例/D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由前文可知,“执中”即陈执中,“溱”为吕溱,根据语境可以推测,“执中去”即陈执中被罢免,而“以侍读学士知徐州”的应是“溱”,故排除A、C两项。“赐宴资善堂”即在资善堂赐宴,语意完整,其与“遣使谕曰”是皇帝的两个行为,二者中间应断开,故排除D项。综上确定答案为B。答案: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第一,指科举殿试一甲第一名,又称状元;第二、三名惯称榜眼、探花。B经筵,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

15、由翰林学士等官员充任或兼任。C加,文中指加衔,即在原任官职上增加职衔,多为虚衔,借此享受超越官阶的优待以示荣宠。D舍人,可指古代随侍在权贵身边的亲近属官,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文中指显贵子弟。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中指显贵子弟”错。文中的“舍人”应为古代官名。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溱忠直敢谏,不畏权贵。侬智高进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他直言诘问;他曾上书直斥宰相陈执中,称其为奸邪之人。B吕溱放纵轻忽,受劾降职。他放纵不羁,怠慢事务;因和都转运使李参不和睦,被诬陷擅借官曲酿酒、违规接受馈赆,交由大理寺审议,被贬为和州知州。C吕溱仕途波折,政绩卓著。他历任要职,又屡遭贬谪;知开封府时,他一改前任失职无为的积弊,明察决断诉讼之事,震慑豪强奸恶之辈,颇有政绩。D吕溱明敏善议,持重自守。他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很受当时名流推崇;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时,接待宾客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