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3103857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优点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2019年北京卷,14,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典例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27,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

2、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选择题1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当时的福建巡抚徐学聚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 )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B外贸经济有所发展C外来威胁趋于解除 D政府税收显著增加2南宋陈耆卿曾说:“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反映了陈耆卿

3、主张( )A农本商末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四民皆本【解析】题干中提及士农工商都重要“四者皆百姓之本业”,故选D项;题干中“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即包括“商”也是本业,排除A项;重农抑商与农本商末思想一致,排除B项;工商皆本思想是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来的,排除C项。【答案】D3下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 )南直隶 浙江 江西 北直隶 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 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

4、70 419986 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49256844 每亩平均米麦数(升) 777 540 652 122 实征麦占总数百分比 2049% 332% 191% 388% 实征米占总数百分比 23% 1076% 1147% 191% A各地经济结构差异显著 B区域一体化初露端倪C南北粮食结构逐渐分化 D江南地区重要性凸显4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 )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

5、对外开放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 D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5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 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6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 )A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C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 D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7有学

6、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8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洋,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史卒供给输送的劳苦。这些做法( )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C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 D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9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

7、”“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生产方式的革新C田庄经济的兴起 D社会经济的转型10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 )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11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

8、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2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 )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二、材料题13中国古代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几经变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思想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业,限制商业

9、,肯定商业三种商业思想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许多场合都给予肯定。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商品交换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认为个人不能仅靠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本人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换,相互依赖的各种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时代去。 魏向远我国古代商业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简易图 材料三 洪武四年十一月丙戌,诏“仍禁濒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驼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只并入宫”清朝时为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对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的禁止或

10、者限制措施,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业自由发展。清政府就是利用这种制度对从事国内贸易的商业资本进行有效的垄断与控制,从而达到既能使商业资本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又能对商业资本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进行限制的目的。 史慕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探究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肯定商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否定商业、限制商业的分别是什么学派,并简述理由。 (2)据材料二所示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分析其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抑制商业的表现和根本目的。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商业政策变化的认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 材料 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表3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人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 表3 史料一 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 史料二 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史料三 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 史料四 中国是世界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 史料五

12、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 史料六 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 史料七 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 史料八 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摘编自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等 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体明确,说明

13、须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 【解析】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茶利的垄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答案】C典例2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

14、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答案】C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1【解析】“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可见对外贸易发展,白银流入中国,故选B项;“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不能改变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形态,排除A项;“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西方的殖民势力已经到来,排除C项;“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描述了商贸情况,并没有体现税收的多少,排除D项。【答案】B2【解析】题干中提及士农工商都重要“四者皆百姓之本业”,故选D项;题干中“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即包括“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