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研讨(ppt 50页)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3103738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研讨(ppt 5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研讨(ppt 5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研讨(ppt 5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研讨(ppt 5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研讨(ppt 5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研讨(ppt 5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研讨(ppt 50页)(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 内部决策与方案审批二 清产核资与产权界定三 资产评估与财务审计四 产权转让与交易管理五 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六 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七 管理层收购与股权激励 2 一 改制方式 重组 联合 兼并 租赁 合资 承包经营 转让国有产权 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 国有控股 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转让 通过增资扩股提高非国有股的比例 3 二 改制方案制定 1国有产权持有单位2委托中介机构3改制企业 经营管理者受让的和国有参股除外 三 改制方案批准程序涉及财政 劳动保障的 分别审查 国资委协调 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的 主管部门审批 国资委出资企业改为非国有的企业的 本级政府批 转

2、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 证监会 国资委 4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 内部决策与方案审批二 清产核资与产权界定三 资产评估与财务审计四 产权转让与交易管理五 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六 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七 管理层收购与股权激励 5 一 清产核资工作规定 清产核资办法 2003 1号令 是基本制度 工作规程 国资评价 2003 73号 是灵魂 资金核实工作规定 2003 74号 结果认定 经济鉴证工作规则 2003 78号 结果保证 损失认定工作规则 2003 72号 核心重点 工作方案 国资评价 2003 58号 工作指南 各企业 实施方案 财政部 企业会计制度 等 6 企业出资人 国资委

3、要进行清产核资 目标明确 摸清家底 包括企业 事业 境外资产 界定双方责 权 利 建立业绩考核和绩效平价体系 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履行企业财务监督职责 要求高 所有企事业 建设单位都参加 统一报表 中介审计评估 涉军企事业单位除外 时间紧主体工作4个月 6月初上报结果 10月份结束 最后的晚餐 这次清产核资很可能是国家允许企业最后一次通过冲减杈益来处理企业资产损失问题 二 清产核资工作的特点 7 三 清产核资工作的新思路 新制度 工作规程 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 经济鉴证规则 新内容账务清理 资产清查 价值重估 损溢认定资金核实 制度完善 新突破中介机构经济鉴证证明作为损失认定的依据对企业的要求提

4、高 给予一年的宽限期 新任务为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 预计损失 并作为结果报 财政部不再另行报批 新要求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8 四 产权界定工作的依据 国资法规发 1991 12号 1992 70号 1992 71号 1993 15号 1993 68号 1994 第2号令 财政部财清字 1996 13号财清办 1997 40号财清办 1997 51号 国家经贸委国经贸企 1996 895号 劳动部函 1998 155号劳部发 1997 181号 国科发政字 1996 075号 9 五 界定产权的一般性规定 借款形成的资产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 不作为国有企业投资 担保

5、形成的资产 不界定为国有 履行担保责任的 应追偿或转股 以厂房 设备等实物支持形成的资产 收取管理费超过实物价值的 不界定为国有资产 没有明确约定的 界定为集体资产 主办单位及所属人员发明 专利等无形资产形成的没有明确约定的 界定为集体资产 减免税形成的资产1993 6 30前形成的 归国有 1993 6 30以后 国家有规定的从规定 无规定的 界定为集体资产 10 三 资产评估与财务审计 评估审计的决策与工作机构 资产评估的方法 清算价格法 现行市价法 收益现值法 重置成本法 资产评估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予 专利权 非专利技术 商标权 商誉等 财务审计问题 离任审计 由收支审计转向以支出审计为重

6、点 11 土地资产的评估与处置 处置方式 作价入股 依法出让 租赁经营 保持划拨 处置程序 总体分案 申请报批 地价评估 具体方案 县市初审 地价备案 资产登记 变更登记 处置方案的内容 企业改制形式内容 企业现状 拟处置土地状况 处置方式与价格 处置理由 县市初审的内容 12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 内部决策与方案审批二 清产核资与产权界定三 资产评估与财务审计四 产权转让与交易管理五 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六 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七 管理层收购与股权激励 13 一 产权转让的法规和政策依据 国家体改委 计委 财政部国资局 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 体改经 1989 38号 国家经贸委

7、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 国经贸中小企 1999 89号 财政部 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办理无偿划转手续的规定 财管字 1999 301号 国资委财政部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2003 第3号令国办发 2003 96号 14 二 产权转让的场所 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 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 不受地区 行业 出资和隶属关系的限制 三 交易范围 四 交易原则公开信息 竞价转让 五 交易方式拍卖 招投标 协议转让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15 六 产权转让的价格 定价权限 批准改制单位 决定产权转让单位 定价依据 主要依据资产评估的结果 考虑因素 市场的供求 同类

8、资产的市场价格 职工安置 引进先进技术等 上市公司 转让价不低于每股净资产 参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 16 七 产权转让的价款支付 原则上一次结清 分期支付的 首付不低于30 受让方应提供担保 一年内付清 优先支付 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 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职工的社会保险费 偿还拖欠职工的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17 八 公告及信息披露 披露主体 披露形式 披露区间 公告期限 信息披露的内容 转让标的的基本情况 转让标的企业的产权构成情况 产权转让行为的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 转让标的企业近期经审计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 转让标的企业资产评估核准或备案情况 受让方应具备的主要条件 其

9、他需披露的事项 18 九 交易双方的主体资格 出让方的主体资格与条件 受让方的主体资格与条件 主体 境内外的法人 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 条件 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是被转让企业管理层受让的应符合有关政策规定 是自然人受让的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是外国及香港 澳门 台湾地区受让的应当符合 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 及其他有关规定 19 十 产权转让合同的内容 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 债务处理方案 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 转让价格 支付时间 支付方式及付款条件 产权交割事项 转让涉及的有关税费负担 转让协议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协议各方的违

10、约责任 协议争议的解决方式 转让和受让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条款 20 企业可行性研究和内部决策 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 中介机构资产评估 确定产权底价 编制产权转让公告 披露转让信息 审核受让方的条件 在产权交易机构签订产权转让合同 报告审批机构 办理相关产权登记 到其他部门办理相关变更登记 十一 产权转让的程序 21 十二 产权转让的审批 授权经营的母公司产权的转让 审批权限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母公司控制权转移的 报本级政府审批 子公司产权转让 内部结构性调整的 由母公司审批并报备案 涉及集团外部的 由母公司报国资监管机构审批 子公司控制权转移的 由子公司报母公司审批 转让比例或实施方案有

11、重大变化的 应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22 十三 产权转让报批的必备文件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 实施方案 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律师事务所出具的 法律意见书 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批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 23 十四 转让方案的内容 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有关论证情况 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 经企业所在地社会与劳动保障管理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 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 24 十五 产权转让与交易管理的风险 未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

12、易的 不履行决策批准程序或超越权限 擅自转让的 195 隐匿应纳入评估的资产或提供虚假会计资料 导致审计评估失真 或未经审计评估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恶意串通 低价转让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未按规定安置职工 接续社保关系 处理拖欠职工各项债务或未补缴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 未落实债权债务非法转移债权或逃避债务清偿责任的 以国有产权作为担保 转让时未经担保权人同意的 以欺诈 隐瞒等手段影响选择转让方或合同签订的 在竞价拍卖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25 十六 有关各方的责任问题 出让方直接负责主管人或其它直接责任人警告纪律处分负赔偿责任 受让方的责任赔偿经济损失追究刑事责任 社

13、会中介机构通报建议给相应处罚不再委托相关业务 产权交易机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不得再从事相关业务 批准机构及其有关人员纪律处分依法移送 追究刑事责任 26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 内部决策与方案审批二 清产核资与产权界定三 资产评估与财务审计四 产权转让与交易管理五 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六 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七 管理层收购与股权激励 27 五 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 1 一 债务承担的一般性原则尊重当事人约定原则企业法人财产原则 债务随着资产走 二 制止债务人借企业改制逃废债务问题由改制后企业承担债务的情况原企业改制时隐瞒或遗漏债务被起诉的 三 改制企业与原企业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 28

14、 五 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 2 四 各种费用的提留及处理 提留费用种类 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离退休职工的各项补贴费用 工伤及职业病人员的各项费用 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合同职工的补偿费 精简下放 死亡职工遗属扶养 抚恤 补贴 其他按政策规定提留的费用 提留费用的处理 由原企业国有净资产中扣减 由改制企业接收或原企业负责处理 29 国企改制工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 内部决策与方案审批二 清产核资与产权界定三 资产评估与财务审计四 产权转让与交易管理五 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六 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七 管理层收购与股权激励 30 六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职工安置的法律依据 职工安置的操作途径 身份置换的适用范

15、围 人员分流劳动关系处理 职工安置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标准 经济补偿资金来源 可以不支付补偿金的情况 身份置换相关补偿费用的处理 31 一 职工安置的政策法律依据 中共中央中发 2002 12号 八部委国经贸企改 2002 859号四部委国资分配 2003 21国资委国资分配 2003 46号三部委劳社部发 2003 21号 32 二 职工安置的操作途径 竟聘上岗 自谋出路 身份置换 内部退养 三 职工身份置换的适用范围 原用人单位主体消失的 新设企业属非国有形式的 国有资本未达到控股的 企业提出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 原企业发生重大变化的 33 四 人员分流劳动关系处理 分流到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改

16、制企业的 与原企业解除 与改制企业重签 权利义务接续 意见不一致的 与改制企业签定3年以上合同 不足3年延至3年 无固定期限的权利义务续接 分流入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 与原主体企业解除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与改制企业签订合同不低于3年 分流入国有法人绝对控股企业的 与原企业变更劳动合同 工龄合并计算 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由改制企业接续 34 五 劳动关系处理事项与程序 制定职工安置方案 伤病等级鉴定确认 清偿社会保险费 补记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清算拖欠工资 医疗费 落实安置费用 听取工会职代会对 改制方案 意见 30天 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 职工安置方案 主管部门或投资主体对 职工安置方 意见 职工安置方案 经批复后 30天内办理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 解除或终止手续 35 六 解除合同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标准 财政部 2002 313号 劳动部劳部发 1994 481号规定 国资委国资分配 2003 21号规定 三部委劳社部发 2003 21号规定 经济赔偿 经济补偿资金来源 36 可以不支付补偿金的情况 与企业无劳动关系的挂名 挂靠人员 按 劳动法 第25条处理解除合同的人员 自动离职或本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