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绩效(doc 9页)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3103466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绩效(doc 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绩效(doc 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绩效(doc 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绩效(doc 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绩效(doc 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绩效(doc 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绩效(doc 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银行管理论文关于跨国银行管理的论文: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绩效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的国外跨国公司进入我国,中国跨国公司也在逐渐兴起,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主体,其治理面临着新的更为复杂善变的国际环境。跨国公司的治理是一般公司治理跨国化的产物和高级形态,跨国公司治理问题必然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而跨国银行作为跨国公司的一种,其治理结构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关键词: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绩效一、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它关系到公司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强大的积极制度功能、抑制其因人性的缺陷导致的代理人不当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的最重要但又最难解

2、决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效地运营,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钱颖一(1995)曾具体地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用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最早是从国外引进的,相应的英文词叫“Corporate Gover2nance”,国内经济学家通常将其译成“公司治理结构”,国外经济学界对该概念有诸多不同的理解。

3、而我国经济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定义。根据有关学者统计,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的概念多达22种。马俊驹、聂德宗(2000)指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基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形成的股东对公司经理的约束与监控问题;其次是基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而形成的“非股东的利害关系人”参与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经理层中心主义到股东会中心主义再到董事会中心主义,但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为了提高对公司的治理效果,应转变治理理念,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李连华(2002)提出了一个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即股权配置中心论,作者提出了

4、建立以财权配置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思想,并对各种财权的配置方式进行了分析。二、银行的治理结构关于我国银行治理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上。与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相比,银行治理结构是一个更新的研究内容。国外理论界对银行治理结构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银行治理结构备受关注的内在原因主要是银行经营的业务关系到众多存款人的利益,而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巴林银行破产案、日本银行破产案等事件使人们认识到银行持续经营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强化银行治理结构的必要性。大部分学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行研究的:银行治理结构的基本概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5、及其特殊性、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完善的途径等。在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中所存在的缺陷时,大部分学者都指出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产权主体虚置、缺乏足够的外部竞争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明显、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他们与此不同的看法。冯军(2001)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中存在无限制的贷款和利率政策两个问题。国有企业的无限制的信贷会给国有商业银行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由于官僚化的科层设置及形象定位,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理应追逐的目标已淡化,使委托人国家为谋求代理人各级分支行的积极合作需要付出极高的信息租金成本。而利率控制政策使银行商业性经营处于不断亏损

6、的困难局面。邓念国(2002)认为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下,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拥有剩余控制权,即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源使用具有投票权、支配权、决策权的经理层基本上没有剩余索取权,这会使得银行治理结构上出现“廉价投票权”等问题。李卉(2002)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之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满足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应对社会经济形势的需要,这就造成了经营体制上的限制。夏秋、黄荣冬(2005)分析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首先,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严重,股东和债权人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管理,管理者更易产生短期行为

7、。第二,缺乏有效的证券市场。第三,商业银行不仅在政策层面存在进入壁垒,同时也有信用性、经济性的进入壁垒,使得外部投资者无法进行有效促进治理结构的接管行为。最后,银行是被严格管制的企业,管制常常阻碍其治理结构作用的自然发挥。关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大部分学者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强银行的信息透明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补充了相关的建议。刘海虹、郑渝(2002)认为应该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组织框架,完善内外部权力制衡的结构,减少“内部人控制”和暗箱操作的现象。同时通过试行“内部账户”等新型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共容型激励机

8、制,改进治理绩效。李卉(2002)的观点是建立股东大会制度,使股东大会成为最高的决策机构。建立相应法律法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责、权、利,从而指导其行为和规范他们之间的关系。杨军、姜彦福(2003)认为产权改革不是治理结构改革的前提,而是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的一方面。作者认为要改善银行治理结构,就应增强存款人在银行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对银行经理的制约机制、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三、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跨国公司治理,既是一般公司治理,又具有跨国性,具有双重性。对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找到其存在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的促进其在国外的发展。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

9、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将其引申至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关于跨国公司治理的研究,学者大多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公司治理机制的分类、影响公司治理机制的因素、公司治理机制的特征及完善等。王振宁(2005)将跨国公司的治理机制分为控制治理机制和协调治理机制。作者认为控制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治理机制,而协调是为了弥补控制不足而产生的,协调作为独立机制的出现晚于控制。作者指出了跨国公司主要的控制手段,还叙述了协调的作用以及协调方式的选择。徐伟(2005)分析了跨国公司治理的五大特征,主要是制度环境及其变迁的影响与子公司治理的变异、子公司治理过程与行为人

10、的动态博弈、子公司治理模式与母子公司治理的关系、一体化程度与母子公司治理边界的模糊、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规模。作者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措施。周新军、郗沭平(2007)认为法律制度和政府管制等因素构成了影响跨国公司的治理的外部因素。其中,法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硬性约定性,东道国的政府管制方式则会影响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四、治理结构与绩效治理结构关系到公司的绩效情况,为了使我国银行业有较好的发展,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考察。为了得出银行治理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许多学者对不同的样本银行和变量进行了理论或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大部分是: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

11、正相关,肖海斌(2005)和王朝弟(2007)等对此进行了分析;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绩效正相关,肖海斌(2005)和曹万林(2006)等支持此观点;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次数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较小,李永强、杨晓明(2008)和曹万林(2006)等论证了此观点;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不能改善银行绩效,王朝弟(2007)和李永强、杨晓明(2008)等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指出了治理结构中的其他方面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林浚清、黄祖辉、孙永祥(2003)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差距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样本是剔除了年度薪酬低于8000元的高管人员数据后得到的1111家公司,薪酬数据为1999

12、年和2000年度的混合数据,通过检验实证得出二者之间具有正向关系。肖海斌(2005)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股权制衡度、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较显著的正效应,流通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经营影响不显著,而两职的兼任则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改善。李永强、杨晓明(2008)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六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年报为样本,通过对这六家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公司进行了治理结构与银行绩效的灰色相对关联分析,得出股权均衡度与绩效关联程度最高。五、评述研究当代跨国公司的治理机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西方当代跨国公司组织

13、与管理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跨国公司治理机制顺利构建,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当代公司治理理论。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尚不成熟,跨国银行的更甚,使得我国跨国银行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不利于跨国银行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我国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等作详细的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对应的建议,这对于促进我国跨国银行将来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马俊驹,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当代发展兼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J.法学研究,2000,(2).2李连华.股权配置中心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J.会计研究,2002,(10).3冯军.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

14、行治理结构若干问题的思考J.金融世界,2001,(3).4邓念国.论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2).5李卉.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5).6刘海虹,郑渝.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缺陷及改进J.财贸经济,2002,(10).7方松,张书人,谢朝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问题探讨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12).8张汉飞,张汉鹏.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6).9夏秋,黄荣冬.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10毛小威,巴曙松.论国有银行有效治理结构的构建J.国际经济评论,2001,(z2).11杨军,姜彦福.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完善银行治理结构J.清华大学学报2003,(3).12王振宁.当代跨国公司治理机制初析J.金融与经济,2005,(9).13徐伟.跨国公司治理机制与中国跨国企业改制J.云南社会科学,2005,(5).14周新军,郗沭平.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治理:问题与挑战J.华东经济管理,200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