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103357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统文化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编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浅谈传统文化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某人对某人说,你真是个文化人。往往说者一说而过,反倒让我这个旁听者陷入思考,文化人?什么是文化,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是个文化人?近些年,随着孔子学院在各地的盛行开办,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拜佛求经”,研习中国的文化,而传统文化一词也俨然成为国人热衷讨论的话题。那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就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经过历史的涤荡与沉积,也铸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在这种丰厚的文化滋养环境中,孕育了

2、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潜移默化的穿插或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文化是我国的民族之魂,而文化对人的直接作用则体现在对人的教育上,教育影响着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什么样的文化,或者说什么样的精神正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进步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我觉得客观来说还是有利有弊的吧。有积极的影响,但也还是有消极的影响。我们读弟子规有讲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

3、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再比如我们学习论语,看起来好像论语只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所以我们读到了“温故而知新”,懂得了“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感悟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4、也”,遵循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名家言论及经典书籍,像弟子规、,论语等就是要我们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这些经典文化,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家人,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学习并懂得思考,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也是如今我们那么大力倡导力行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吧。当然这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应该大力提倡并学习,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应随之有效更新,你比如说:“三纲五常”,再比如说“重男轻女”。古时候,男权当道,妇女在社会上是极其没有地位的,但放到现在,妇女顶半边天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里

5、我并不是想高声呐喊妇女地位有多么重要,一个家庭的和谐构筑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谐首先体现着夫妻关系的和谐,那在一个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交流的平等应该是和谐关系的首要条件吧。当然,如今社会,多数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些封建残余落后思想已不是普遍存在现象,这不得不说,人们在历史长河的思想涌动中,已形成自己较为正确而向上的价值观及认知和理念。以上仅仅是从个人角度而谈,角度单一,不够全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上,我们依然是要抱着批判的角度去继承,客观的对待先人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不能盲目的效仿和崇拜,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利用。传统对教育确实功不可没,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仍是必要。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