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103357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精编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西平县第三小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理论支持。年来,我校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活动的意义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

2、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的栅栏上悬挂的弟子规、论语、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宣传板画,走廊里、教室里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也通过校园网站和校报及时报道,扩大影响。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少先大队部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少先大队部负责日常班级

3、诵读情况的督查并组织开展诵读比赛;语文教师负责安排学习内容,并进行专题讲座。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1、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讲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组织比赛,隆重颁奖为检验诵读效果,学校组织了各班级的诵读比赛,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校学生均参与其中。经过预赛、决赛

4、,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学校对这些学生和班级进行奖励。4、学校全面开展书法大练兵活动,积极创建书法名校。聘请县里的专业书法教师黄景春老师为全校师生进行书法讲座,由校内书法教师进行指导,定期为教职工上书法课,检查教职工的书法作业,全校上下形成了大练钢笔字的良好局面。5、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开展剪纸等手工艺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四、取得的成果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

5、的全面实施。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诵读和讲学活动,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和职业道德操守开展经典诵读和讲学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活动开展以来,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感觉到需要更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传统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定会有所突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