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部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3103338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安平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部)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

2、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日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

3、“天丁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成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

4、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以及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

5、答案。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的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

6、,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B. 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简述与评价。C. 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群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极广。D. 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在一起。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当权者对士的态度往往也是

7、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B. 中国的士人虽“志在天下”,却因不当官、不掌权而缺乏社会影响力,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C. 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并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D.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

8、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B. 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往往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C. 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D. 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

9、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材料二:近年

10、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材料三: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

11、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

12、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 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材料四: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

13、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选自

14、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在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看来,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B. 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唯一手段。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在海外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C. 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在“融通中外”即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方面是较为成功的作品。D. 当前,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盛行,导致中国电影弱化精品意识和原创力,致使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平庸之作呼应而生。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15、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在世界获得强势地位指出了明确的方向。B. 材料二对表现为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C. 从材料三可知,讲好具有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特征的和容易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的电影,容易在国内外获得成功。D. 由材料四可知,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其重要原因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6. 在新的时代,中国电影如何提升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昔日之光夏笳在熙熙攘攘的车站广场,我突然看见一幅脸部特写照片从大屏幕上闪过。那是一张老态尽现的面孔:深褐色的、布满各色斑点的皮肤,像是某种风干的兽皮皱缩在一起: 眼窝、嘴角、面颊,连同太阳穴都深深凹陷下去;从微微张开一道缝的眼眶中,几乎看不到什么光亮,也很难辨识出表情。 我呆呆地停下脚步站住。那是奶奶,我认得出,却又与记忆中的样子如此不同。我掐着手指算了很久才算出,奶奶今年应该是106岁了。 屏幕上依旧闪动着一张又一张面孔,配以字幕和解说词:抗战胜利80周年,最后的老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