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2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3103328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良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总分:100分)注:其中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52分。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B.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D.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2.陆良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朝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2、。”C. 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3.引起下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比例表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A.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 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B. 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D.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4. 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A. 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 生产工具比较落

3、后C. 南北农耕特点差异明显 D. 生产资料的投入较多5.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6.明代商人并不完全以逐利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最能说明A社会阶层与经济形态具有高度匹配性 B追逐政治权力成为商人首要目标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传统观念对商人阶层有一定影响7.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

4、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8.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 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9.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

5、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又被赋予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职权;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被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儒家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隍信仰内涵随时代发展而拓展 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10.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宋代新唐书开始对武则天“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也不承认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这反映了A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 B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C官方修史原则发生变化 D士大夫正统观念得到强化11.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

6、的价值绝对化和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12.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B离骚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C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D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13.近代报刊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愚昧无知 、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尤为讽刺的是,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

7、。这反映了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 B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的逆转C世界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 D清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到日本14.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15.冰心在晚年曾忆起在那年五月的经历:“那天下午,我家的女工给我们送东西,告诉我说街上有好几百学生,打着纸旗在游行,嘴里喊着口号,要进到东交民巷来,被外国警察挡住了路,路旁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下列情景符合冰

8、心描述的是A. 地点发生在上海 B学生是这次游行的主力C口号里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东交民巷是租借16.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A. 体现了三民主义对的指导作用 B. 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C. 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D. 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17.据统计,1911年底前,“民族”一词在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中首次出现

9、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产生的关键因素是A. 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B. 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 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D. 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18.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A.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 清政府已改变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C.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的存在有利于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是当时中西方重要贸易机构19.近代上海农村地区的妇

10、女善于纺织土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土布滞销,许多妇女转而进城中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A工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 B民族工业受到外资刺激而兴起C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 D上海农村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20.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家数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21.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

11、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难22.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23.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

12、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24.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四,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A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C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 D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25.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猛烈

13、冲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道德礼教B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1917年11月之前,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介绍从未在中国出现D十月革命推动了先进中国人对马列主义和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2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D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27.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等级暂行办法,初步确定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28.下图是1954年的一幅绘画,名为为了建设祖国而把粮食卖给国家,该绘画反映了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B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C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D国家对粮食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29.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中过程中往往戴上“红帽子”经营,即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