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097277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解析word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边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这些乡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畴的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有拓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A. 人口迁移B. 经济全球化C. 城市化D. 逆城市化2. 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A. 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

2、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B. 每逢春节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增大C. 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D. 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答案】1. D 2. C【解析】据材料可,人口迁移是身在他乡的乡愁,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民族多愁,城市化是一种田园乡愁,民俗村和民俗博物馆出现、春节期间高速路车流量大、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都反映了人们回乡思念家乡的理念。【1题详解】据材料可知,人口迁移使身在他乡的人们终日被异域文化包围,身在他乡的游子能深刻感受别样乡愁,故A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的背景下,科技的较量,经济的比拼,文化的冲突过程中产生失落与焦

3、虑,这是一种民族多愁,故B选项错误;城市化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使其生活方式改变,农村地区变成城市地区,使建筑等景观变化,城市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人们怀念过去的青山绿水,产生田园乡愁,故C选项错误;排除了A、B、C选项 ,故D选项正确。【2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民俗村民俗博物馆就是要记住我们的文化根脉,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根本,结合题意,故D错误;每逢春节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增大,反映了人们回乡,结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反映了思念家乡的理念,结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没有体现出乡愁,故C选项正确。L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纺织服装巨头

4、,其市场定位为中高端。该集团采用“虚拟供应链”模式,直接充当客户供应商的角色,生产任务以外包的形式交给其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公司负责统筹 并密切参与整个生产流程。“如果获得来自欧洲的成衣订单,L集团从韩国买纱并运往台湾进行纺织和染色,到中国订购拉链,之后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进行生产”。下图为L集团的供应链 管理服务模式。完成下列各题。3. 根据材料,虚拟供应链的核心是( )A. 消费者需求B. 产品开发C. 产品组装D. 原材料采购4. L集团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进行服装生产 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市场B. 劳动力C. 技术D. 原料5. L集团采用“虚拟供应链”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

5、. 组建跨国集团,开拓世界市场B. 充分利用各地优势条件,实现产品款式多样化C. 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D.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应量【答案】3. A 4. B 5. C【解析】本题以“虚拟供应链”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工业分散、工业区位因素、产业链等相关知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3题详解】根据材料“直接充当客户供应商的角色,生产任务以外包的形式交给其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公司负责统筹并密切参与整个生产流程”分析可知,虚拟供应链的核心应是消费者需求。故选A。【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服装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泰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故L集团把纱和拉链等运到

6、泰国进行服装生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劳动力。故选B。【5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L集团将生产任务以外包形式交给其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说明该模式并不是以组建跨国集团为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据图文资料分析可知,L集团的产品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的,其利用各地优势条件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和产品质,故B项错误;L集团专注产品设计,并利用其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故C项正确;L集团的市场定位为中高端,核心优势是产品设计,处在产业链上游,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应量,并不是“虚拟供应链”模式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故选C。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兴起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把名家书法墨迹镌刻在木板或者石板上,然后拓印成墨本

7、并装裱成册的技艺,整个生产过程由纯手工完成。其工序可分为选稿、选材加工、雕版、拓印和装帧。雕刻木材主要为平原地区生长缓慢、木质较硬、纤维较短的梨木和桃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衡水市从事法帖雕版拓印技艺的人员较少,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技艺得以重新发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 2011年以前,衡水市从事法帖雕版拓印技艺的人员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 雕刻原料紧缺B. 从事法帖雕版拓印技艺收入低C. 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工序烦琐D. 当地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7. 近年来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得以重新发展主要得益于A. 制作原料数量增多B. 生产技术改进

8、C. 市场份额潜力大D. 政府政策支持8. 为保证衡水法帖雌版拓印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最应该A. 开发雕版拓印产品市场,扩大销售范围B. 挖掘文化内涵,传承技艺C. 扩大优质梨木、桃木的种植面积D. 增加资金投入,采用机械替代手工拓印【答案】6. C 7. D 8. B【解析】【分析】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产业科技发展的措施。【6题详解】201年以前从事该技术的人员较少,有材料可知,整个生产过程由纯手工完成。其工序可分为选稿、选材加工、雕版、拓印和装帧,主要是因为从事该行业工艺繁琐,并不是因为雕刻原料紧缺以及收入较低,看不出当地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正确答案选C 。ABD错误。【7题详解】由材

9、料可知,该技艺在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该技艺得以重新发展,制作原料数足并没有增多,看不出生产技术改进,以及市场份额潜力大,正确答案选D,ABC错。【8题详解】为了保证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最应该挖掘文化内涵,传承技艺精神。该技术的精神文明开发,开发产品市场扩大销售范围,技艺不一定传承,A错误。扩大树木的种植面积,不一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技艺的传承,C错误。增加资金投入,用机械代替手工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点睛】该技术发展历史悠久,从事人员较少,使得文化难以传承,因此国家政策支持使其被列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该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10、,关键在于精神文明的传承。“学会更路簿,能当海师傅”。更路簿是古代海南人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的真录,是自古以来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更路簿采用罗盘加针位(见下图)的方法确认方向,更数计算两地距离(1更约为10海里)。如更路簿第一条“自大潭(海南岛潭门港)去船岩尾(西沙群岛)用乾兵十五更收”,含义是从大潭启程,到西沙群岛,采用乾巽位(即由西北315向东南北135)行驶十五更即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对“自干豆(西沙群岛的北礁)回大潭门(海南岛潭门港)用壬丙七更转回己亥五更收”理解正确的是()大潭门在干豆的西北方向 大潭门在干豆的东南方向从干豆到大潭门需要航行约70海里 从干豆到大潭门需要

11、航行约120海里A. B. C. D. 10. “北风起、大船开,谷雨下、离南沙”更路簿。古时南海渔民出海捕鱼和返回的时间分别是()A. 2月、7月B. 5月、10月C. 8月、12月D. 11月、5月11. 为了抵消东北季风的影响,古代南海渔船自北向南航行时船头需要()A. 向东偏B. 向西偏C. 向南偏D. 向北偏【答案】9. C 10. D 11. A【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自大潭(海南岛潭门港)去船岩尾(西沙群岛)用乾兵十五更收”,含义是从大潭启程,到西沙群岛,采用乾巽位(即由西北315向东南北135)行驶十五更即到,说明大潭门位于干豆西北方向,对错、而一更为10海里,从干豆

12、到大潭门需要12更,即120海里,错、对。故选C。【10题详解】“北风起、大船开,谷雨下、离南沙”说明初冬或者秋末,随着北风运动,有利于开船,所以出海应在冬季11月份前后,而谷雨后就要离开南沙返航,而谷雨大约在4月下旬,所以返回的时间大约在5月份,故选D。【11题详解】如果不考虑风向对航行的影响,船头应为南北方向,自北向南航行,东北季风会使得船舶偏离航向,向西偏移,为了抵消东北季风向西偏的影响,船头应向东偏,故选A。金沙江下游、川滇交界的溪洛渡水电站客服窄河谷、高水头、巨泄量的技术难题,将厂房、道路全设在开挖的巨大地下洞室内,筑坝石料则全源于从洞室挖出的玄武岩。溪洛渡水电站因遵循“质量、廉洁和

13、可持续性”的核心原则,拿下了水电站领域的“诺贝尔奖”,开启了中国水电大坝智能时代。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 溪洛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A. 冬季经常因低温冻害影响工期B. 喀斯特溶洞危及洞室的安全C. 库区蓄水后会淹没大量农田D. 必须提高大坝、洞室的抗震能力13. 溪洛渡水电站的“可持续性”体现在A. 提高水电站场内的道路桥隧化B. 场内建设多处工业废水处理厂C. 在库区设置鱼类增殖放流站D. 水电站建设及运行高度智能化14. 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可能会A. 减少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B. 长江下游河床迅速拓宽加深C. 增加三峡库区蓄水库容D. 延长三峡库区的预期年限【答案】12. D 13. A 1

14、4.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开发,水电站的建设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水电站的建设对下游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要从水文和环境变化进行分析。【12题详解】溪洛渡水电站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温暖,很少有影响工程建设的低温冻害天气,A错。围岩是玄武岩,没有喀斯特溶洞,B错。水电站建在狭窄的河谷地带,河流沿岸耕地不多,C错。附近地壳运动活跃,是地震多发区,需要加强抗震能力,D正确。【13题详解】水电站建在峡谷处,缺少平坦场地,多陡坡,生态脆弱,场内外的交通由明路为主改为隧道为主,提高了桥隧比,可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保护了附近地表的植被,A正确。水电站没有产生工业污水,不需要工业废水处理厂,应是生活

15、污水处理厂,B错。鱼类增殖放流站应该设置在库区下游方向,以方便鱼类洄游,保护生物多样性,C错。信息化、智能化反映的是技术先进,不能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D错。【14题详解】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可以调节增加下游枯水期的流量,增加三峡水电站枯水期的发电量,增加蓄水量也可以使下游的三峡供水量增加,增加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A错。长江下游水量和水流速度没有变化,侵蚀能力也不会变化,B错误。溪洛渡库区泥沙淤积,只是淤积的速度比以前减慢了,库容仍会逐渐减少,C错。溪洛渡的运行,会减少泥沙下泄量,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速度会减慢,从而延长三峡库区的预期使用年限,D正确。读淮河流域连续一周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 受到单一气团控制B. 有冷锋过境C. 有暖锋过境D. 受到反气旋控制16. 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B. 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 周三河流水位最高D. 周三、周四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答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