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新人教必修3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97253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新人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新人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新人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新人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新人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新人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新人教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下列实例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答案:D2.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防护林的丰富度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有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答案:A

2、3.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之间关系的是()A.图,b表示青霉菌B.图,a表示青霉菌C.图,a表示青霉菌D.图,b表示青霉菌解析:青霉菌和其他细菌之间是竞争关系。图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周期性变化特点,表示捕食关系,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图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表示互利共生关系。图呈现出“一方存活、一方灭亡”的特点,表示竞争关系。图呈现出“一方先增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特点,可表示寄生关系。答案:C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A.探

3、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答案:B5.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表中草本植物的物种数量最多D.该区域中所有草本、

4、灌木、乔木和生活的动物构成了该群落解析:调查植物群落的丰富度需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其关键是随机抽样,而不能只在植物丰富的区域调查,A项错误;不同地段的物种组成不同体现的是水平结构,B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草本植物的物种数量最多,C项正确;该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D项错误。答案:C6.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

5、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答案:D7.导学号27064049下图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A)、大小两种草履虫(B)、狐与兔(C)、细菌与噬菌体(D)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顺序已打乱)。请据图回答问题。(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B.;C.;D.。(2)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3)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解析: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数量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

6、后减少”的变化;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全部死亡;寄生可能使寄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寄主全部死亡。答案:(1)(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全部死亡(饿死)(3)和(4)兔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8.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上层中层下层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鹪鹩、昆虫(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具有现象。(2)某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非生物因素)有关。(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而且动物中鸟类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它们之间的。答案:(1)垂

7、直结构分层(2)光照(3)食物和栖息场所竞争能力素养拓展9.导学号27064050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解析:根据图形中的信息可知,群落丁物种丰富度较高,而且各物种比例适中,所以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该群落不易受到影响。答案:D10.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于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湿地类型线虫属丰富度土层深度/cm植物寄生线虫(条100

8、g-1干土)腐食线虫(条100g-1干土)食细菌线虫(条100g-1干土)碱蓬群落19010931512102014210柽柳群落18010891928102021015白茅群落240105989271102016397(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 cm、1020 cm 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选择地点。(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线虫数量明显增多。(3)表中三个群落的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

9、要原因是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 cm的土层;深层土壤中积累较少。(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最高。解析:(1)线虫属于土壤小动物,调查线虫时应该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并做到随机取样。(2)腐食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丰富,排放到湿地后会导致细菌在湿地中大量繁殖,所以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会使腐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3)据表分析,三个群落中的植物寄生线虫类群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群。线虫出现表层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10 cm的土层,且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4)据题表分析,白茅群落的线虫属丰富度为24,其余两个群落的线虫属丰富度均低于该群落,所以白茅群落的营养结构最为复杂。答案:(1)取样器取样随机(2)分解者食细菌(3)植物寄生010有机质(腐殖质)(4)白茅群落丰富度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