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唾手可得的坦途 幸福就是脚踏着土地.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94876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弃唾手可得的坦途 幸福就是脚踏着土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放弃唾手可得的坦途 幸福就是脚踏着土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弃唾手可得的坦途 幸福就是脚踏着土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弃唾手可得的坦途 幸福就是脚踏着土地.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弃唾手可得的坦途 幸福就是脚踏着土地北京大学博士后吉云亮做了一件跟当年的比尔?盖茨相比,疯狂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事情:比尔?盖茨大学上到一半退学经商创办微软,而吉云亮在博士后毕业前半年,退学去种地了。他在京郊租了一小块地,做起了被他命名为“德润屋”的有机小农庄。在他作出这个决定之前,他有一条唾手可得的光明坦途,未来清晰可见: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到已经向他抛出橄榄枝的德国某化学实验室,待上几年,回国以后找一个研究所或者学校,年薪就是几十万,拿一份自己的科技基金,建一个实验室,然后带学生出成果,跟身为中科院院士的导师和师兄弟们共同搞科研做项目,最后死在实验室里。这对别人来说意味着名声、地位和财富皆

2、可随手拈来、令人求之不得的人生,在吉云亮眼中却什么也不是。“我脚踏在土地上才觉得踏实。虽然我有博士学历,找个工作也不难,可我确实是什么都不愿意干,我只对这件事有感情。”说这句话时的吉云亮,依旧戴着银丝边眼镜,嘴角藏着内敛的笑容,还带着温文尔雅的书卷气质,只是皮肤已经不像只泡在实验室时那么白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间地头忙前忙后,观察作物生长,观察病虫害,浇水、施肥,这是吉云亮现在的生活。忙碌一天,在挥汗如雨中,嚼着从藤上摘下来的新鲜黄瓜,这常常让他想起自己9岁以前在农村那段最快乐的日子。他说,大城市确实充满新鲜感,却没法让他感到充实和快活,他正在做的事就是要找回小时候在农村的感觉。在此之前,

3、吉云亮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会让他内心得到任何时候都未曾有过的平静和满足。他能投入有机农业,其实源于“被强迫”。还是北京大学纳米专业的在读博士后时,吉云亮参加了学校一个环保社团。最初只是进行一些环保方面的讲座,但逐渐培养起他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兴趣。社团还在北京良乡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帮助当地农民种植有机蔬菜,开始也是为了给几个家庭提供餐桌所需。吉云亮从此对有机种植方式着迷了。同样对此充满热情的几位同学,生拉硬拽着吉云亮办了德润屋。没想到,真正把有机农业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一种生活方式来经营的却不是最初热情更高涨的那几个人,而是吉云亮。这一热爱,就是十年。骨感的现实和丰满的理想之间有着太过遥

4、远的距离。从德润屋创办初期,就因为当时有机理念还并不为国人所了解,再加上几个创办人缺乏专业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这件事几乎被做成了一项公益活动。坚持到第五年,当时一起入伙的同学,看不到农场的希望,纷纷退出,吉云亮成了孤家寡人。“当时也想过要放弃,但心有不甘。因为特别喜欢这种生存模式,既然上了这条船,就一直走吧。”最艰难的时候,吉云亮已经收拾好了农庄的唯一贵重资产,一台破旧的电脑,准备完全退出。这时吉云亮现在的合伙人老夏及时出现了。当时老夏看完农场后,无比诧异,说:“你都这样了,还在做?”吉云亮一笑淡然:“上了贼船了,下不去了。其他的我也做不了,只能做这个。无论如何,做到现在,我不后悔。”其实吉云

5、亮始终没有真正成为“孤家寡人”过。他之所以能够在德润屋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凭借一份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即便生活清贫也能坚守,离不开他的妻子王音亮在他背后的一份默默支持和坚守。王音亮是留美的台籍海归金领,作为IBM的老员工,早在2000年以前她的年薪就超过200万台币。如果不是支持吉云亮,那么现在她也不会是一个北漂创业者的妻子。而为了吉云亮关于自然和生活态度的梦想,王音亮几乎付出了多年来所有的积蓄。老夏及时投入的20万元救了德润屋,也重新点燃了吉云亮的梦。但命运再一次给吉云亮开了一个玩笑。在老夏加入德润屋后,生意刚刚有些起色不久,王音亮的病危通知书,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这吉云亮更加坚定对有机农业

6、的坚持:生命太可贵,农业这种接地气、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有机的作物所带来的健康,千金不换。而王音亮也因为这场大病,了然顿悟,辞职,全身心投入到德润屋的经营当中。德润屋正在有机农业圈子里变得越来越有名气。在最初的两年,吉云亮的客户大都是在北京的老外,他们多次来菜地亲自考察,对吉云亮的菜赞不绝口,双方形成了稳定的购买链。之后,在他们的推荐下,许多驻华使馆也来德润屋购买有机蔬菜,反响都很好。“从这两年开始,买有机蔬菜的中国人才开始多了起来。”种植难题现在对吉云亮来说,都不在话下,令他发愁的是,蔬菜产量往往供不应求,他不得不控制订单数量。新租的50亩土地正在筹备当中,未来能满足比现在多出三四倍顾客的需

7、求。现在德润屋已经成了吉云亮夫妇的新家。两个人每天的生活规律有条不紊。每天一大早,王音亮开始处理网络订单。大概半盏茶的工夫,吉云亮就开上送货车去了农场。他们俩总是配合默契,这个时刻一般都是一个在屋里,一个在去往农场的路上。德润屋的生意开始走上正轨,但吉云亮夫妇这种偏安北京郊区一隅,与泥土、植物和虫子为伍的生活依旧是清苦的这并不妨碍他享受当下:字画、盆景、木质陈列台,把德润屋装点得朴拙清雅,甚至能闻出冰柜内有机蔬菜的泥土清香。吉云亮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当初他放弃的那种清晰可见的人生,现在都被他的同学们正在一一实践,而他和同学们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现在一方面吃我的菜,一方面吃药,而我只吃菜。”每当阳光充足,德润屋低矮的平房在金色光芒的包裹下,透着静谧和安详,外面只有偶尔的狗吠声,是夫妻俩收留的几条流浪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