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察学期中案例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94778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侦察学期中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刑事侦察学期中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刑事侦察学期中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刑事侦察学期中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刑事侦察学期中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侦察学期中案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下周要考刑事侦查学了,但是对案例分析还是不太熟悉,不知道从何入手,在此论坛上请教大家。 刑事侦查学案例分析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1.某年 12 月 6 日凌晨 6 时,某汽车站东 22 米的公路旁干涸的水沟内发现一具男尸。仰卧,满脸血污,尸体附近有喷溅血迹。距水沟 4 米远的公路边有一支刚点燃而未吸的“上游”牌香烟,已经吸过的烟蒂二支,已燃火柴梗二根,死者头顶部有三处钝器伤,据胃内容物检验,该男子是最后一次进餐三小时左右死亡的,衣袋无翻动。 经辩认死者名叫陈大龙,29 岁,系城郊信用社会计,死者结交人员复杂。据群众郑某反映,在 5 日晚 8 时,有个穿黄大衣的人走入信用社,随后领出

2、一个人来到汽车站附近,天很黑,只见火光一闪,接着就听到有人喊“救命”的声音,以为闹着玩。据死者周围人证实,在 5 日晚 5 时 l0 分他们一起吃饭后再就不知死者去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1)作案时间,根据是什么?(2)作案过程,根据是什么? 2.案例分析题(10 分) 34某年 6 月 12 日凌晨 2 时 30 分,A 市一职工在连接 A 市与B 市的交通干道上发现人体尸块,遂报案。经勘验,该干道中间绿化带基缘上有十处抛尸点,共十四袋尸块。尸块均用同一规格的全新黑色塑料袋包装,包装打结方式相同。经法医检验并将尸块拼接,确定为两具女尸。两具女尸均于肩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处离断,皮肤、肌肉断面

3、整齐,各离断处关节面骨骼完好;两具女尸都被切除阴部组织,尸块断端较苍白,呈水浇状。 问:分析犯罪嫌疑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并说明理由。 34.某年 5 月 30 日凌晨 4 时,某小区保安员发现该小区居民李某被杀死于家中。经现场勘查,被害人李某身穿睡衣仰躺于客厅地面,尸体附近地面上有大量血泊,墙壁上有喷溅血迹。房门有撬压痕迹,屋内物品被翻动很大,在被翻动的物品上沾有血迹;经尸体检验,死者颅骨塌陷合并失血性休克死亡;经核实,被害人李某家价值 2 万元的玉器和一张银行卡丢失;经调查,死者李某,系某公司经理,生活富裕,社会交往复杂。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本案的性质、根据是什么? 转自铁血社区 htt

4、p:/ (2)根据案件情况,侦查工作应如何开展? 姓名:姬妍 学号:0507021 班级:05 级法学(1)班 4.10 案件案情分析引言:案件的分析情况直接指导着接下来的侦查活动, 在案件侦查的锁链中“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侦破刑事案件中如何分析案件,分析案情的根据是什2么,对案件的定性势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案情分析有以下要点:对时间问题的研究 ; 对发案地点的研究 ;对现场遗留犯罪痕迹的研究 ; 对被害人的研究 ;对损失物的研究 ; 对现场遗留物的研究等, 分析研究案情性质时,需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只抓住某一点是不行的,必须相互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分析。本文将综合以

5、上分析技巧,试着对 4.10 案件进行案情分析。 案情简介:1991 年 4 月 10 日,亚利桑那州马里兰大街的 Wat Promkunaram Buddhish 寺庙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察,9 个寺院的人脸朝下,趴在地上并且围成了一个圈,像车轮上的辐条一样排列着,小腿露在外面,他们周围的地毯和身上的袈裟都浸着血。死者的手指被系在他们的脖子后面,所有人都在近距离内脑后中枪,有些人甚至被枪击了 3 次。在死者中间有一个装满烟灰的烟灰缸,有灭火器在室内被肆意使用过的喷溅痕迹,在厨房桌子上有一些钥匙,墙上刻着一个“血”的字样。在尸体周围的地板上有 3 颗 20 口径

6、猎枪的子弹壳,附近有更多 22 口径的子弹壳,但有长,有短,有些还是来复枪的。僧侣们身上佩戴的珠宝不见了,而寺庙里值钱的东西却没被动过。侦查人员又对和寺庙有关的人员进行了访问,并调查了受害者的相关信息,在进行系统分析后,把目标主要锁定在寺庙所在小区的孩子们的身上。在案发后一个月,侦查人员得到两条重要线索,一是发现两个携带来复枪的小孩,形迹可疑;二是接到一个自称对案件知情的举报电话。经过调查后,侦查人员排除了第一条线索,并根据第二条线索,顺藤摸瓜,终于侦破案件,使案情真相大白。 案情分析:一:进入一个发生了犯罪的地点,你会(C)A.看是不是有人需要帮助B.叫附近的邻居过来帮忙C.拨打 911 或

7、者另外一个紧急电话并且组织任何人进入犯罪地点我认为进入一个犯罪地点,首先应该保护犯罪现场,“保护现场是勘查现场的前提,现场保护的质量决定了现场勘查的质量,对后面的侦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所以在意识到保护现场的重要性后,我们如若进入犯罪地点,应拨打911 或者另外一个紧急电话并且组织任何人进入犯罪地点,保护好现场,而不是盲目地看是否有人需要帮忙,自己或叫上几个人就冲进现场,这样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反而很有可能会破坏一些重要的证据,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二:根据手头上的证据,调查人员认为以下都有可能,但哪个最像是调查者引用的假设(D)A.失败的毒品交易B.复仇C.因仇恨而导致D.抢劫并杀害了有关

8、的目击者1 刑事侦查学课件 田小穹3E.有组织的枪击F.团伙杀人事件根据已掌握的证据,受害人都来自泰国, 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们有机会跟违禁药的进出口,如海洛因贸易等扯上关系。可能因货物已经送过来却没有付账等原因而招致杀害,然而这种“毒品交易失败导致被杀”的推测却因没有发现违禁药,而可能性不大。调查中得知这里的一个僧侣和人家的老婆偷情的传言,那天早晨 7 点左右还有人看到一辆红白相间的新型的福特野马 2 代(车)从寺庙离开了,这使得“复仇杀害”也有可能。墙上的“血”字是模仿 Charles Manson 的群体和其他标记他们犯罪行为的群体。同时有灭火器在室内被肆意使用过的喷溅痕迹,而且僧人们

9、是居住在一个有争议的地区,所以因“仇恨”而杀人是可能发生的。这些僧侣是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被解决的,但还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保留下来了:僧侣们佩戴的珠宝丢了, 相机在僧侣简陋的卧室里也丢失了 ,但寺庙里其他值钱的东西却还在。在厨房的桌子上放着一辆货车的钥匙, 凶手好像在寻找钥匙,也许是保险箱的钥匙。这使“抢劫但未完成”具有很大可能性。烟灰缸里的烟灰 (僧侣是不吸烟的) 表明了犯过程较为长久。用了两把枪,显示了很有可能这里超过了一名犯罪者。现场勘查发现除其中一个人好像反抗或者尝试逃跑过外,其他人好像是接受了他们的命运似的没有明显的反抗痕迹。这些似乎在暗示着凶手不止一人。 三:在搜查时,这些步骤哪一个最

10、有效?(C)A.问上学的孩子他们是否知道有 22 口径的来复枪或短枪的人?B.去树林和猎人讨论谁使用那些枪。C.搜集武器并且没收,进行发射特性测试D.查看过去暴力犯罪中的武器资料库,看看是否有和案发现场相似的子弹 ;在对犯罪现场进行分析研究后,侦查人员推测这是一起未完成的抢劫案件,庙里有价值的东西都留下来了,并且钱也完整无缺的放在寺庙里,但却杀害了目击者。分析员对凶手的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组织混乱,年轻和愚蠢。而如若是群体性谋杀,除非是冲动下或有其他明显原因,不然通常都是发生在与凶手有关的地方。因此调查重点放在该地区的孩子身上,他们可能因熟悉寺庙而和案件有关。这些孩子在作案后不会再带着枪支到处乱

11、走,而且询问上学的孩子是否知道有人有 22 口径的来复枪或短枪的人,这样反而会打草惊蛇,让凶手做好准备,隐藏凶器,小心谨慎。“去树林和猎人讨论谁使用那些枪”也不可取,猎人知道的对象范围很小,能提供侦破线索的可能性不大。“查看过去暴力犯罪中的武器资料库,看看是否有和案发现场相似的子弹”意义也不大,因为亚利桑那州从来没有这样的犯罪事件,企图找到其他相关的事件是徒劳的,尤其使这种群体星谋杀,凶手可能只做一次。相较之下,“搜集武器并且没收,进行发射特性测试”更有效,从武器上查找凶手,比较有针对性。四:现在,这有两个非常特别的线索: 一个是有人声称他知道是谁杀的人,另外一个符合口径的武器,并且有两个孩子

12、好像符合FBI描绘的外形. 你建议调查4者先做什么呢?(A)A. 没收步枪立即进行测试 B. 去图森询问打电话的这个男人C. 监视这两个男孩D. 要问问这两个男孩学校的其他孩子他们是否讨论过关于这个犯罪事件的事情E. 叫图森研究所负责的精神病专家检查一下打电话的这个人的精神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按时间的紧迫性,应该先“没收步枪立即进行测试”因为由测试结果可以知道有没有必要“ 监视这两个男孩”; 而“去图森询问打电话的这个男人”,或者“叫图森研究所负责的精神病专家检查一下打电话的这个人的精神状况”可以接下来做,因为电话举报的可信度比起物证稍低, 而且这种凶杀案,凶手的危险性高,因此必须快速找到凶手。

13、当然 “电话举报” 也是一条重要线索,但比起另一条线索它的时间没那么急。五:在你接受他们招供之前,你认为要去查明的最要的事情是什么?(A)A. 在什么情况下他们承认的 B. 他们认识受害者吗 C. 他们有犯罪背景吗我觉得在招供前最先要考虑的是: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承认的;调查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取得他们的证言的;对他们的审讯程序是否正当。因为犯罪嫌疑人在受到胁迫,利诱等情况下都有可能作出与现实不相符的证言。他们是否认识受害者对他们证词的可信度影响不大,不认识受害者照样可能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而关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背景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身不能证明什么。所以对犯罪嫌疑人的言词,要了解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承认的, 有没有什么不特定的因素在支配着他们?证言可信度有多大,是否与其他证据指向的证明对象相吻合。尾言:通过对 4.10 案件的分析,我了解到在分析研究案情性质时,需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只抓住某一点是不行的,必须相互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全面利用各种条件。每一起刑事案件不一定都具备所有的分析条件,但是在研究确定案情性质时必须把仅有的材料全面的进行综合析,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才能有利用于侦破每一起刑事案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