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制度探析.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94533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制度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制度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制度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制度探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制度探析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体现出了明显的不均衡性,“教育公平”成为了人们当下热议的话题和迫切的需要。深刻分析高等教育中不公平的现象,其根本原因都能归结到教育制度上的缺陷。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制度层面解决现实中的不平等,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 教育收费 制度措施 1.教育公平的内涵 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隋朝建立起来的科举制,也为寒士们提供了地位结构性流动的机会。在西方,柏拉图主张将受教育权利扩展到所有的自由民;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了要用法律保证自由民在一定年龄阶段内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他还主

2、张“比例的平等”原则,开创了相对公平的先河。瑞典著名教育学家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1 教育公平可以被视为一种以国家运用制度手段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基础的社会规范,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绝对的教育公平,“绝对”并不是指教育上的平均主义,而是人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二是相对的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权利的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起点的公平要求实现权利的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公平的相对性较为突出,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同时又需要辅

3、之以差别对待;教育结果的公平属于理想化的追求,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结果的均衡体现为一种公正的不同。 2.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分析 2.1教育资源的制度性分配不公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教育资源分配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受政府行为控制较强,主要体现在两个个方面:第一、高校分布的地区不均衡。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呈双重集中之势:一是高校向东部沿海集中分布;二是高校向中心城市集中分布。2 如北京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24%,却集中了近1/3的全国性大学。同样,在各省,大部分部属高校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如吉林省内高校共44所(含专科院校),省会城市长春就集中了27所。3第二、高校发展资源的

4、不均衡。国家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诸如“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学校,而大量依靠地方政府投入建设的高校却面临着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高校间的竞争在非市场化的体制下处于不平等状态,加剧了高校的等级化。 2.2高考制度下入学机会的不公平 2.2.1区域招生制度下的不公平 分省定额,划分录取是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的实质内容。高校招生的地域歧视在某些方面加剧,京沪等地重点大学录取本地考生的倾斜力度加大,同时北京、天津等地的录取分数线明显低于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高考制度规定考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并适用户籍所在省的录取标准,就将广大考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置于户籍制度的牵制下。

5、2.2.2阶层差距凸显出的不公平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阶层差距呈现扩大化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容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特别是一些暗地里的不公平竞争影响而失去高等教育的机会。阶层差距凸显的不公平现象并不只体现在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量”上,也更多地反映在获得的高等教育“质”的差别上。2004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对34所高校大学生阶层的调查表明,出身较高阶层的子女拥有更多对高层次部属重点院校入学机会的获取。4 2.2.3城乡起点不同引发的不公平。 一份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报告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5 获取高等教

6、育的入学机会要依赖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落后,资源不足,使农村学生在与城市学生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3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下的不公平 我国个人所要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偏高,给中低收入家庭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甚至使其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我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完善,教育资源向重点学校倾斜,而在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占多数的一般院校获得的资源少,也就减少了这些贫困学生获得资助的机会。 2.4制度系统循环下的教育结果不公平 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以及收费制度的不公平势必导致高等教育结果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教育回报率上。在教育回报率上,重点高

7、校明显高于一般高校。根据2010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调查,“985”院校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高职高专院校仅为85.2%。“211”院校的平均月薪为2756元,而一般本科院校仅为2241元。6 3.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制度措施 3.1实行对弱势地区倾斜的政策,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在分配上向弱势地区倾斜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资金问题,改善教育弱势地区的软硬件设施。调整高校布局结构,新增学校应适当向弱势地区发展。建立灵活的教师流动制度,在地区之间或学校之间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带动弱势地区的教育发展。可利用现代科技和网络信息技术,打破高等教育资源的垄断,使优秀的教育资源

8、在教育发达地区和教育落后地区自由流动。 3.2加快高考制度的改革,调整招生录取政策 3.2.1确立合理的招生名额分配制度 要解决我国现行招生名额分配制造成的地域歧视和招生地方化的问题,就要改变目前倾向于大城市的招生名额配置,克服不同地区之间的录取分数差异,推动各部属院校实行平等的招生政策,扩大在一些高考大省和偏远地区的招生规模,可将各省的考生数量作为分配招生指标的重要参数,促进各地区之间入学机会的均衡。 3.2.2打破高考户籍的限制,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我国正处在一个人口大迁徙的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他们子女的上学权利急需得到保障。由于高考制度对于户籍的限制,异地高考成为了当

9、下备受关注的问题。总的来说,异地高考是一个趋势,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异地高考平稳推进,需做好顶层设计并结合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2012年3月,山东省出台了从2014年起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省参加高考的政策,这将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3.2.3完善高考招生制度,增加招生过程的透明性 要进一步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杜绝易造成腐败问题的制度缝隙,要增加招生过程的透明性,政府要明确规定高考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对获得高考加分的考生要如实公开其姓名、身份、加分的理由,以确保招生的公平公正性。发挥公众对教育事业的监督作用,约束政府和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的行为。 3.3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引入社会资本,确保教育结果

10、的相对公平 政府要依据合理的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结合普通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平衡各地区和各学校间的政府支持力度,确保各地区各学校的学生都有相对均等的机会获得资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校助学体系,扩大受资助学生的范围。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就业优惠政策,以政策法规的形式消除现实中存在的“以出身论英雄”的各种就业歧视和偏见,缩小教育回报率和投入之间的差距。参考文献:1杨德广,张兴: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2郑白玲,转型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人民论坛,2009年11期。3陈权,制度安排中的公平与正义: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制度分析,吉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4王伟宜,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研究,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5 乔聿,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石,人民日报,2005年3月3日第十三版。6罗燕,杨钋: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正义:在扩张与平等之间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向露(1990-),女,汉族,四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本科在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