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小学黄娟娟六(下)22《理想的风筝》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93827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中心小学黄娟娟六(下)22《理想的风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中心小学黄娟娟六(下)22《理想的风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中心小学黄娟娟六(下)22《理想的风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中心小学黄娟娟六(下)22《理想的风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中心小学黄娟娟六(下)22《理想的风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心小学黄娟娟六(下)22《理想的风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中心小学黄娟娟六(下)22《理想的风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3、理想的风筝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3、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披文入情” ,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情、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难点:1、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2、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

2、、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概括课文每部分内容,给每部分加小标题,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中心词) 、读懂课文内容,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4、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四、教与学的准备: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3、,质疑激趣。1、同学们,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你们的理想是什么?2、听说过吗?风筝也能寄托人的理想。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理想的风筝 。看老师写课题, (写的过程中强调 “筝”字的竹字头扁一点,一横要长。这样写, “筝”字匀称而美观。 )谁来读这个字?放到词语里读一读!(指导读准“风筝”中“筝”字的轻声)3、齐读课题。4、看到课题,你最想问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的识、写。(1)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识、写情况。(2)交流学生不理解的词语。2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 、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

4、) 、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 (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3)、这三件事分别是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的?(谈腿疾:第 4 自然段;写板书:第五自然段;放风筝:第 6-9 自然段。)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写景导入,引起下文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作者一看到这种情景,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由景及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抓住“又”和“每逢”等词语感受作者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四、品味细节 ,

5、感受人物(一) 、在“谈腿疾”中初感刘老师。 (第 4 自然段)1想见见刘老师吗?看书上图片,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a)、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想想写出了刘老师的什么特点?(b)、齐读刘老师外貌的句子。3、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写第一件事的段落(第四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了这件事,让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乐观)4带着刘老师乐观、开朗的神情,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5、女娲造人的传说是那样的生动有趣,刘老师讲得是那样轻松幽默。同学们有哪些反应?出示重点句子一: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6、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1) 、轻声读读句子,然后读读这三个红色的词语,你读出了什么?(欢笑 酸涩 尊敬 )出示: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2) 、谁来读读这个词,把这种感觉读出来。(3) 、这种“酸涩”的情感是从每个学生的心里“泛”起来的。体会“泛”指名读。齐读(二) 、在“写板书”的动作中了解刘老师。 (第 5 自然段)1默读课文的第 5 自然段,用心体会体会,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在边上空白的地方写写批注。出示第 5 自然段。

7、指名学生读。2 出示重点句子二: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3、这一撑一离一转中,你体会到的是什么?(坚强 敬业)指名读4、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五、背景渲染 深化感情1、像刘老师一样有着坚强品质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此时此刻能回忆起他们的名字吗?2、同学们,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

8、你。3、作业:A、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B、观察你熟悉的一个老师,模仿理想的风筝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部分,写一片段,要求写出这个老师的特点。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回顾课文,构建话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屏幕出示作者的照片)这就是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剧作家苏叔阳。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出示文字,师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9、。4.师引入: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1师: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就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就是一处感人肺腑的话语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预设)(1)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地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2)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3)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4)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使我

10、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3师整合: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4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1时间飞逝,一晃三十年了!这一切早已都成了美好的回忆。(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 30 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2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深情的话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

11、思念。学到这里,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3是呀,刘老师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怎样面对生活的艰辛,怎样笑对人生!(师介绍作者)4出示他文集中的话:(师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文集总序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1苏叔阳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在苏叔阳的心中又放飞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同时在所有人心中也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心中升腾起一只只(出示生配乐诵读) 理想的风筝凭一根圆木棍,你行走于孩子的世界里,笑谈中,你把腿疾的痛苦忘却留给世界的永远是一个潇洒的笑容!课堂上一次次竭力的旋转,你演绎了人生最美的舞蹈!那自由飞翔的风

12、筝,放飞着你的理想!你追逐的身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230 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 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然而刘老师却活在我的心里,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3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 出示:刘老师呀,深深地思念您。思念您 , ,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1、同学们,苏叔阳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他在苏叔阳的心中又放飞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同时在我们的心中也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心中升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但愿更多的风筝

13、在蓝天上自由翱翔!2、以难忘师恩为主题,谈一谈你印象深刻的老师。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谈腿疾 乐观幽默 写板书 顽强执着放风筝 热爱生活教学反思: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以传情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讲历史、放飞筝”的三件往事,细腻地刻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永远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字里行间浸透着刘老师在风筝中寄托的美好理想。成功之处:这篇课文比较长,在教学中尝试着长文短教。题目是理想的风筝,通过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令作者受到了启迪难以忘怀。因此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品析刘老师放风筝时的语句,初步了解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

14、通过补白、课外资料的引入,进一步深入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这一点,在课堂上能够落实,收到了一些实效。整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从整体入手,回忆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引出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的思念,在课的最后又回归整体,深入思考让作者思念的仅仅是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吗,同时理解了理想的风筝的含义,解决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以及困惑。不足之处:a) 课堂上设计了不同方式的读书,但是缺少学生理解后的多角度的朗读。如:“你不要管,我自己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学生会谈到感受到了老师放风筝时高兴的心情,也有的孩子会感受到刘老师很坚强,还有的会说刘老师战胜困难的决心很大。学生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此时可以让学生交流之

15、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这样会进一步的帮助孩子体会刘老师的品质,从而为突破难点服务。 b) 课外资料的引入缺少层次感,没有充分的起到辅助作用。这段资料很感人,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段资料先来找一找苏叔阳与刘老师有什么相同?然后说说他的这些行为表现与刘老师有什么关系?最后出示苏叔阳写的谢谢老师。这样的设计,会很自然的激发学生的情感。c) 对于重点语句的理解,方法单一。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学习方式都是找重点词,从词语中去谈体会出什么,然后读出感受。例如:对刘老师放风筝时的三句话的理解,可以改变一下学习方式。例如:第一处:可以用换词比较,筛掉“亲自”;第二处:学生交流后,想象画面读出不同的理解。第三句话:补白刘老师的心理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