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哈尔滨“7381”巨型地下工程地下长城超级防空洞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2.91KB
约18页
文档ID:13089703
哈尔滨“7381”巨型地下工程地下长城超级防空洞_第1页
1/18

1哈尔滨“7381”巨型地下工程——地下长城,超级防空洞工程总投资:5308 万元工程期限:1973 年——1979 年 “7381”工程当年实景1969 年珍宝岛事件后,全党全国在“要准备打仗” 的思想指导下,把人民防空摆到了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位置从 1970 年到 1980 年,哈市人防工程建设主要是发动群众,集中力量构筑永久、半永久性的人员掩蔽工事、机动疏散干道和集团工事10 年新建地道 376631 平方米(不含报废地道工事) ,基本形成了“地上千家万户,地下万户千家” 的地道网1973 年,考虑到哈市是国家一类人防重点城市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原来修建的小干道幅员小、质量差,适应不了人员机动疏散和作战需要的情况,决定修建一条贯穿全市,连通山区和“五能”(能防、能打、能机动、能生活、能生产)大型机动干道工程,并于 1973 年 8 月 1 日经省委批准,取名“7381”工程经过6 年连续施工建设,完成工程埋深 21 米、高 6 米、宽 7.3 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干道工程 111800 平方米,干道全长 9.5 公里根据“7381”工程跨度大、埋层深、地层土质比较复杂等特点,参考国内外地下工程建设经验,主要采取了“ 暗挖、上导洞、先拱后墙、跳挖马口” 的施工方法。

主干道施工,采取短开挖、强支撑、快衬砌,以 2筑好的拱部衬砌支撑主体,然后在已筑好的上孔保护部下挖中槽,跳格开挖马口,浇注侧墙,最后修筑拱底,形成一个环形闭合结构据哈尔滨人民防空史志材料记载, “在大规模地构筑防空工事的群众运动中,哈尔滨的人民,从工人到机关干部,从青少年学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祖国、保卫哈尔滨,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一镐一锹,挖洞不止,打了一场气壮山河的人民战争,同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显示了伟大的创造力 ”“7381”工程参加施工单位有 68 个,平均每天参加施工的人数达 1.5 万人,总投工量 720 多万个工日,建成面积 11 万多平方米工程包括主干道、支干线、地铁车站(这项工程是按地铁规模设计的) 、汽车引道和专项工程共 5 个组成部分,采取圆拱曲墙加仰拱的封闭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曲线街断面加宽到 7.8米、8.5 米,道岔断面的最大跨度为 13.6 米,支干线从东大直街延伸至和兴街路,西至动力区进乡街7381”工程在当时来讲,可算是一个天字号工程,由于当时不仅是市里领导重视,就连普通的老百姓对“7381”工程也是充满期待。

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各厂成立了“7381”工程指挥部,施工队设连、排、班等编制,还从厂里抽调了厨师、会计、出纳、医生、护士,一应俱全能抽调到“7381”工程劳动的人,都是经过全面考核的当上面派下来几个用人指标时,便有许多工人积极申请要求到“7381”工程去,这时厂里领导就要根据平时工人们工作的表现进行考核,如果符合条件的人太多时,厂里还要看看申请的员工家里的生活条件因为除了正常工资外,厂里每个月还给参建“7381”工程的工人补助 20 元至 30 元,在同等条件下,厂里尽量照顾家庭生活困难的工人上世纪 70 年代,对于普通的家庭一个月能吃上两三顿肉就不错了,但是“7381”工程的工人则是几乎每天都有肉吃为了保证工人们有充足的体力干活, “7381”工程的伙食费是一笔任何人都不能挪用的“巨款”,那时厂里的领导常常和“7381”食堂的工人一起去选购伙食,而且,每隔几天,厂里领导还专门派人到江里打鱼回来给工人们改善伙食那时领导们常说的就是, “7381”工程是个体力活,决不能让工人们饿肚子干活施工挖出来的土方并没有白白扔掉,卖的钱都给工人们改善伙食了由于没有建设地下隧道的经验,包括他在内的工程技术人员曾多次到北京、天津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并专程赴陕西九燕山铁路土质隧道施工现场学习,指挥部还专门抽调了哈尔滨规划设计院、哈尔滨市政设 3计院、建工学院地下工程教研室和电车公司的近百名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

又专门在哈市近郊的黄山建了 3 公里的实验段工程,积累了施工经验,培养了施工队伍后,才开始建设“7381”工程 “7381”工程结合了哈尔滨的地质特点,在施工时采用先拱后墙分段进行,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减少了土方量,节省了大量支撑材料,可谓人防工程的一项创举当年临时抽调的工人大都没有施工经验,只能摸索着干按照市里指挥部的规划,画出施工路线后先在地面上开挖,挖出一个类似菜窖的洞挖到地下 21 米后,开始横向挖虽然大家不是专业的建筑工人,但“7381”工程的质量无可挑剔不说别的,就连沙子中有一块木屑都得挑出去,石头上有点泥,就用水洗干净了再用工人的认真劲特别让人佩服这么大个工程都是一锹一锹挖出来了,工人吃的苦头可想而知,手脚上的水泡都变成老茧了 ”在闲暇之余,工人就把手伸出来,比比看谁的茧子多,说明谁干的活就多那时工人们三班倒,24 小时不停施工地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出土口,每天车来车往,热闹非凡地面上的工人们夏天顶着太阳干,穿着短裤、光着膀子身上都晒紫了,后背和肩膀的皮晒掉了一层又一层;在地下的工人更是辛苦,日日夜夜工作在潮湿阴暗的隧道里,冒着塌方的危险奋力掘进哈尔滨电机厂负责挖的 3 处隧道历时两年多竣工。

在这个隧道里洒过汗水的工人,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一些人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这个隧道重新启用,就是对他们的最大的肯定7381”工程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工程消耗钢材料 12501 吨,木材 20549 立方米,水泥 10 万吨,砂子 24.7 万立方米,各种石料 40 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 5308 万元(不含人工费和零星工具费) ,平均每平方米造价 404 元走下七层半楼梯在博物馆附近的一个鞋城,拾级而下,穿过两层商服区,又穿过两层办公和贮物区, “7381”工程渐显尊容从地下第四层开始,工程钢混结构裸露出来,四壁质地和洞顶的棱角,让人一下便产生了置身地下掩体、身外销烟纷飞的感觉走到地下第七层,洞顶已呈拱形而下,一块块水泥拱板冷森森地形成一个整体, 4抹接处鼓起一条条整齐的脉络据人防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7381”工程不但浩大,而且建筑质量相当过硬,虽然经历了 30 年的寂寞岁月,但各处墙体、拱顶、通道等依旧坚固如初下至地下七层半处,是一个十余平方米的空间,一道铁门挡住了去路门当中是一个大铁栓,一名管理人员上上下下打开了五道门锁后,三名管理人员一起动手,大铁栓才在吱吱呀呀声中艰难地被打开。

拉开铁门,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息透了过来据了解,作为一项人防工程,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 “7381”工程各入口处基本都被利用,或成为商服的一部分,或分段成为停车场,但主干部分都相当保密,或有人防部门派人专职看守,或有相关单位人员把守,一般市民是绝对没有机会深入其内的拉开最后一道铁门,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是一条巨大的拱形通道,一个人站在通道里,顿生微不足道的渺小感宽大的混凝土拱板高高地“扣”下,整齐而肃穆地排列,犹如一条伏息的卧龙脚下是粗糙积尘的水泥路面,每走一步都会发出清晰而回荡的声响记者极目前望,灯光所及不足二十米范围这条通道可以轻松容纳两辆重型坦克并行,一辆大型消防举高车通行时,甚至可以半展一节曲臂在如此深的地下,挖掘如此规模的隧道,在那个没有高科技手段的年代,所费人力、物力可想而知顺着灯光,向黑暗处走去,却总感觉灯光总在不远处,脚下有不尽路一名工作人员说,他们在定期维管时,开着吉普车从哈工程大学入口到工大入口,只要十分钟时间据人防部门介绍,按照建设时的规划,工大、博物馆、哈工程大学等一系列出入口,又被称作“地铁站台”,修建时就已参照了外国地铁建设的标准,而现在哈市修建地铁工程,这些“地铁站台”也就真的将被建设成地铁站台了。

5建地铁“7381”工程有不足哈市计划利用“7381”工程,建设地铁线路 “7381”工程,的确为地铁建设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起来并不简单,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地铁建设必将受到干扰7381”工程主要采取逆作法施工,该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缺点之一就是施工缝多,接茬如果处理不好,对工程的结构强度和整体性有一定影响,对防水有一定影响据哈市人防部门介绍,现在对“7381”工程的维管过程中,已发现了防水问题一些路段出现不明漏水,有的地点积水达半人深为此,人防部门专门建立了管理队伍,定期用水泵抽水现在要建地铁,工程里的水患是第一个阻碍7381”工程距离场面 21 米到 22 米,在如此深的地下建地铁并非容易事从地面下到地铁处,光靠步行下台阶肯定行不通,需要建设滚梯建滚梯就需要一定坡面,这就可能涉及到了征用土地问题该工程虽按地铁标准设计,但站台位置并不宽阔,出入口也十分狭窄建地铁肯定就要扩大面积,而在距地面这 20 米的距离内,30 年间又增加了许多管道和线路,开挖时将涉及多个部门 6哈尔滨地铁规划图1978 年统计,哈尔滨有民兵 125 万,基干民兵 73 万,291 个团,120 个反坦克火器排,155 个打坦克爆破班。

以"7381"03/04 工程为代表的地下堡垒,哈尔滨就是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侵略军的坟场,定叫苏修有来无回一、组织建设专区成立时,全区 8 个县共有民兵 716 429 人(基干民兵 370 047 人,普通民兵 346 382 人,民兵排以上干部 12 594 人),编民兵团 194 个,营 298 个,连 2 821 个,排 15 804 个1965 年 8 月 30 日至 9 月 5日,新组建的松花江地委根据 1965 年 4 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指示》和 1965 年 7 月中央军委召开的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与哈尔滨市委联合召开了地、市民兵工作会议,要求全区各县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和加强战备工作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民兵工作条例》 ,坚持"劳武结合,以劳为主"的民兵工作方针,搞好民兵组织建设部署全区通过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清理民兵阶级成分,整顿民兵组织,加强民兵班、排、连建设,搞好民兵工作的"三落实"(即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并由军分区负责在各县组建武装基干民兵营1965 年 8 月,军分区在宾县、五常、双城、阿城 4 个县开始进行组建武装基干民兵独立营的工作,至 1965 年 12 月 28 日,共有基干民兵 2 289 人,党员占 7.5%;编为 20 个连,其中 3 个机炮连;配备了 84 名排以上干部,并按编制规定配备了各种武器。

整顿民兵组织,1966 年 5 月基本结束全区 8 个县整顿后共有民兵 716 429 人,其中基干民兵 370 047 人,普通民兵 346 382 人共编 8 个民兵师,186 个团,120 个营,2 742 个连,15 739 个排,配备排以上干部 11 143 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至 1966 年 12 月,民兵组织建设受到了很大冲击,全区一些地方民兵组织瘫痪,民兵训练中断,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兵参加派性斗争,有的还搞了武斗,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和工作,破坏了武装力量统一的原则1967 年 6 月 29 日,地革委发出了《关于在"文化大革命"中加强民兵工作的 7决定》 , 《决定》要求各地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在夺权的企事业和基层单位成立革委会时必须有民兵代表参加才能组成"三结合" 权力机构;各地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选配好民兵干部,要求民兵做"抓革命,促生产" 的模范1967 年 11 月,地革委在全区选出了民兵代表 130 人,出席了省革委、省军区召开的全省民兵代表会议在“文化大革命” 中经过整顿民兵组织,至 1967 年末,全区 8 个县共有民兵 726 839 人,其中基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