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物理:内能(教师版)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0868573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物理:内能(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物理:内能(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物理:内能(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物理:内能(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物理:内能(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物理:内能(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物理:内能(教师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年中考一年模拟专题13 内能本专题中考考点和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标准要求 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了解内能和热量。(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规律总结1:分子动理论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规律总结2: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方向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过程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2、;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结果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升高实质内能发生了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3)热传递和做功的区别实质条件方式(方法)举例热传递内能的转移过程不同的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内能从高温铁块转移到低温的水,铁块的内能减少,水的内能增加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拧弯物体打气筒打气、钻木取火、来回多次弯折细金属丝物体对外界

3、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体积膨胀等装着开水的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将瓶盖顶起来,水蒸气的内能减少(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实现,即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规律总结3:热量的计算1.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为:Q吸=cm(t-t0)=cmt2.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为:Q放=cm(t0-t)=cmt其中,Q吸表示吸收热量,单位是J;c表示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表示质量,单位是kg;t0表示物体初始温度,单位是;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单位是。t=t-t0表示物体升高

4、了的温度。t=t0-t,表示物理降低了的温度。3.热量计算的一般式: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质量、物质的比热容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这三个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Q吸和Q放公式中个物理量的单位:比热容c的单位是J/(kg),质量m的单位是kg,温度(t或t0或t)的单位是,热量Q的单位是J,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4.进行热量计算时应注意的四个问题正确理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统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务必统一。公式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时物体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如果吸、放热过程中存在着物态变化,则不能使用这几个公式。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

5、意文字叙述中升高t(),升高了t(),降低t(),降低了t()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而升高到t(),降低到t()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为t()。5.热平衡方程.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成为“达到热平衡”。用公式表示为Q吸=Q放(热平衡方程)规律总结4: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思路及其注意的事项1.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通过温度变化快慢来反映吸热能力的强弱)。2.实验液体的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3.选择相同的热源目的是:以保证相同加热时间释放的热量相同。4.使用电加热

6、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5.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液体受热均匀。6.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比热容。7.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低。8.做哪些实验还能用的此实验器材:水的沸腾实验;焦耳定律。【例题1】(2018海南)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答案】A.【解析】有的同学认为B也正确。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

7、说明海绵发生形变。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例题2】(2019深圳)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答案】A【解析】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这是分子扩散现象,即说明分子在永不

8、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A正确;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属于机械运动,分子较小,不借助工具,凭借肉眼看不见分子,B错误;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错误;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错误。【例题3】(2018兰州)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量为2kg、初始温度为20的汤,升高了80,汤吸收了 J的热量,这是通过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汤的比热容为4103J/kg)【答案】6.4105;热传递。【解析】(1)汤吸收的热量:Q吸cmt4103J/(kg)2kg806.4105J;(2)在燃气灶上煲汤时,汤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

9、来改变汤的内能。【例题4】(2019云南)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答案】7:4【解析】知道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升高的温度之比、吸收的热量之比,利用吸热公式求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关系。由题知,m甲:m乙=2:3,t甲:t乙=6:5,Q甲:Q乙=7:5,因为Q吸=cmt,Q甲:Q乙= c甲m甲t甲 : c乙m乙t乙 =7:5,解得:c甲: c乙=7:4【例题5】(2018张家界)张军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如下数据:烧杯号物质质量m/g初温t1/末温t2/加

10、热时间t/min1水300203012.32水15020306.23煤油30020306.14煤油30020253.1(1)本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2)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3)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答案】(1)加热时间;(2)不同物质;(3)质量。【解析】(1)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2)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不同的物质,即升高的温度相

11、同,加热时间即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1、2号烧杯的液体种类都是水,初温和末温即升高的温度相同,质量不同,加热时间即吸收的热量不同,所以可以得出质量不同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例题6】(2019绥化)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吸热情况,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质量/g温度升高10所需时间/s温度升高20所需时间/s温度升高30所需时间/s液体甲3096202323液体乙3064133212(1)该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

12、其加热,这其中运用了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即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 。(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液体乙的比热容小于液体甲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控制变量法;(2)吸热的多少;(3)小于。【解析】(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则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这种实验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加热时间越长,则表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吸热的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

13、和液体乙,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的加热时间长,即甲吸热多,甲的比热容大,乙的比热容小。【2019年题组】一、填空题1.(2019绵阳)端午节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粽叶飘香”是 现象,说明分子在;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 。【答案】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斥力。【解析】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会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扩散现象;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2.(2019大庆)把1kg的水从60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从70加热至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最后一

14、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水4.2103J/(kg)【答案】98;8.4104;小于。【解析】(1)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1kg(90-70)=8.4104J;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二、选择题3.(2019沈阳)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 不一会儿,整杯水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能说明(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数量巨大C.分子一直在膨胀中 D.分子间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答案】A【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