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0834217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2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里评价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3周朝以王畿的方言作为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秦汉时期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小农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文字的统一D大一统思想的出现4下列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少

2、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是 秦朝的道 汉代的州 宋朝的枢密院 元代的宣政院ABCD5寇准是北宋名臣以刚直著称。他担任的下列官职中行使宰相部分职权的是A知县B枢密副使C知府D工部侍郎6“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材料介绍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7“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郡,与都省互为表里。”材料记载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于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8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A中书省礼部虞部B门下省刑部虞部C枢密院户部虞部D尚书省工部虞部9下列关于

3、中国古代州的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州是历代地方行政区划之一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演进趋势C州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D州是专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行政机构10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1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B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12以下是对明朝内阁首辅一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内阁首辅的设置削弱

4、了君主专制B内阁首辅一直位居百官之首C内阁首辅是中枢机构的决策者D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信任13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A“中外朝”制B内阁制度C军机处D密折制14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其认识应该主要源于 协定关税 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等五口ABCD15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下列文献作够见证“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的是A南京条约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自卫抗战声明书16洪仁玕所著资政新篇的目的是“条陈款列,善辅国政,以新民德”。下列最能体现出这一目的的内

5、容是A定都天京,建立革命政权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17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 省份 1851年 1874年 安徽 约3760万 不足1460万 江苏 约4430万 不足2000万 浙江 约3000万 不足1100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18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又有落

6、后性和空想性。其空想性体现在A产品分配制度B发展小农经济C土地分配制度D实行男女平等19一名学者针对其研究收集了以下资料北洋舰队的有关文献记载;明治维新后日本内政外交的档案; 李鸿章所著的李文忠公全集。 由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对象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电影甲午风云展现了甲午黄海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叙述正确的有 “甲午”指的是1895年 该战海军提督是丁日昌 此战使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此役日舰率先逃离战场ABCD21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

7、的核心。”“这些条款”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法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2孙中山说:“兄弟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这一主张属于三民主义中的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23在近代中国文明演进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构建各有侧重。其中,辛亥革命侧重于构建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制度文明D生态文明24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B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C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D确定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25紧紧关着的店门上贴上了这样的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

8、,挽救学生。”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爱国运动B一二九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新文化运动26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的任务是A推翻满淸政府B打倒列强,除军阀C消灭资产阶级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7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A国民党内团结一致坚持三民主义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C北伐战争没有遭到西方列强干涉D国共两党合作增强了革命力量28某校开展一场关于红军长征的主题览,分为“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等六部分。其中“伟大转折定航向”呈现的主要内容应该是A四渡赤水B遵义会议C飞夺泸定桥D会宁会师2919271931

9、年间,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可以用来描述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特点的有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坚持抗战,反对妥协”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30“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二、材料阅读31 (25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

10、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这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 材料三 19

11、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代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10分)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7分)32 (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