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教学.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830282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教学.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摘 要】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直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进行探究;还能迅速达成教学目的,切实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师生关系更和谐,真正做到数学上“人人都有自己的发展”。 【关键词】直观教学;课堂教学;运用直观教学即运用真实事物,以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在进行直观教学时,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强调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一、借助直观教

2、具教学教具具有直观的特点,它可以为学生的理解与领悟提供便利。教师可以巧借教具,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观察与思考。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为了让学生发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我提问:“现在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观察活动(我把小正方块放在讲台上),请你们说说自己看到的小方块是什么样的,并把它画下来。”在学生给出自己观察到的形状之后,我将3 个小正方块摆成一排,并请学生到讲台前分别从上面、正面、后面、左面与右面进行观察,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我不断改变小正方块的位置,并适当增加小正方块的数量,让学生继续观察。借助直观的教具,学生很

3、快明白: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有可能不同,同样数量的小正方块,由于摆放的方式不同或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形?钜膊幌嗤?。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我主要借助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有了具体的实物做支撑,学生观察目标明确,学习效果自然较好。二、借助直观操作教学经过动手实践学来的知识会更深刻。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操作与探究的平台,使学生主动发现数学规律,在遇到相应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自主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那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会更深刻。于是,我先提出操作的要求与操作中需要思考

4、的问题:“请大家观察手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在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后,我又继续提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与角有什么特点呢?”有学生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分别去量长方形的每个角;有学生用折一折的方法比较长方形对边的长度;有学生拿出直尺测量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为总结长方形的边的特征准备论据。在获取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我通过引领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操作兴趣,借助手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学生或量,或折,或比较,可谓实践出真知。三、借助直观图示教学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5、而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表格、线段示意图、模型等“工具”辅助教学,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相关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动物园里有12 只鹦鹉,孔雀的只数比鹦鹉的4 倍多7 只,请问鹦鹉与孔雀一共有多少只?我提问:“什么样的方法既能使计算过程相对简便,又能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呢?”有学生说可以把12 只鹦鹉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孔雀的只数是鹦鹉的4 倍多7只,也就是比4 个12 多7。我先予以肯定,再追问:“你的想法不错,但是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式来表示呢?”学生想到了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方法(如下图

6、)。我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根据关键词句分析题意,画出线段图。这样一来,题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清楚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思路。四、亲近实物,让学生“触物思问”在直观教学中,运用空间事物来开展教学活动时,最常见的就是运用实物展开教学,通过该类物体的展示,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来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从量变到质变,引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育,推动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的算理探究中,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景:猴妈妈在果园

7、里摘了9个桃子,拿回家一看还不够,又去摘了3个,问猴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为了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当时的情景,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桃子(或者用小棒代替),让学生摆出猴妈妈先后摘得桃子的数量,然后提问“怎样才能让小朋友们一眼就能看出桃子的数量?”从而引导学生理解9加3的算理:把3分成1和2,9和1组成10,10加2等于12。本节课上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算理的探究活动之中。其间,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充分的训练,同时他们对“9加几”的算理的理解也较准确到位,真正实现了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知是以“感知表象概念”为基础的。教师的任务更多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进而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表象进一步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形成科学概念。所以,尤其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多准备一些实物,让学生亲身去观察与操作,再从中发“问”,引导学生合理解“问”。这种通过具体事物获得的数学知识,往往在学生的脑海里印象深刻,能使孩子深切理解与记忆,受益一生。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和认知新事物的特点,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获得知识,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