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衡量(2000年――2009年).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824924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衡量(2000年――2009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日本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衡量(2000年――2009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衡量(2000年――2009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衡量(2000年――2009年).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衡量(2000年2009年)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既有理论提出一种衡量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新的方法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对日本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的衡量和判断。本文的研究认为,2000年-2009年,日本的金融监管指数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过去十年日本的金融监管质量是逐步下降的,日本的金融监管已经不能适应其金融业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应该注意保持金融业的效率性和安全性的平衡,并密切关注其金融监管指数的变化,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金融监管指数 金融监管有效性 衡量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收入很高,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的

2、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保险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和服务中心。日本于1996年实行了以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版的金融大爆炸”之后,紧接着日本又于2000年成立了金融服务厅,建成了统一监管组织架构,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日本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那么,2000年以来,日本的金融监管有效性如何?金融监管质量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下文通过总结既有理论提出一种衡量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新的方法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对日本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的衡量和判断,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一、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框架的构造及建立 从监管目标来

3、看,世界三大监管组织都制定了各自领域的监管规则,具体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银行监管过程较为强调安全性和公平性,证券监管强调安全性、效率性和稳定性;保险监管强调安全性和公平性。之所以银行监管和保险监管不加入效率性指标,主要因为效率性和安全性存在矛盾,特别对于银行业来说,由于存在系统性风险的传染主要载体,所以各国一般较为避讳提金融效率问题。但由于发展经济是各国的首要目标,而一个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所以,总结起来,金融监管的目标总体应该包含三个:稳定性、效率性和公平性(蒂米奇?威塔斯,2000)。安全性是指金融监管要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避免金融风险的集聚、扩散和蔓延,效率性

4、是指金融监管要确保金融系统的效率,促进金融系统的发展,公平性是指金融监管过程中要强调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确保公平对待金融消费者,它主要针对金融市场不完备性的三个方面,如下表所示: 虽然金融监管主要有三个目标,但本文认为,公平性目标从属于安全性目标和效率性目标,因为公平性目标涵盖于安全性和效率性目标之内,假如一国金融业未实现公平性,则从长期来看,该国金融业的安全性和效率性都会受到损害。 根据金融监管的这两个目标,我们构建了一套金融监管的指标体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一般来说,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所以本文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引入了代表宏观经济稳定的三个指标:通货膨胀率、CPI、银

5、行不良资产比率来代表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性。而金融业效率主要包括银行的效率和股票市场的效率,所以,本文引入了四个金融效率指标:银行存贷比、银行一般管理成本、银行收入成本比和股票市场交易额占GDP比重来代表金融业效率。 由于安全性目标和效率性目标存在替代关系,且这两方面的因素受各个经济或金融指标的影响,而这些指标由于单位和性质的不同,无法直接进行横向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些不同质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挑选出对金融监管指数影响最大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确定这些因素在金融监管指数中所占的权重,计算出金融监管指数。最后通过比较

6、金融监管指数的变化来进行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衡量。 二、日本金融监管指数的建立及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衡量(20002009年) 为了计算金融监管指数,必须对其所包含指标的基本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我们选取了日本2000年-2009年的金融业安全性和效率性指标相关数据,各数据计算方法及来源如下表所示: 由于主成分分析需要各指标之间同向,所以给通货膨胀率、CPI、银行不良资产率、银行一般管理成本、成本收入比加上负号,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如下表所示: 根据前一部分对金融监管指数各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方差解释程度表(表7)我们可以看到,前2个因子对于总方差解释程度达到80.

7、156%,根据累计方差大于75%的原则,故选取前2个因子代替所有7个因子进行估计。以前两个因子反映金融监管的总体情况,用Y1、Y2表示,每个主成分变量都是7个标准化变量的线性组合,其表达式为: Y1=0.851*Z1+(-0.04)*Z2+(-0.126)*Z3+0.678*Z4+(-0.929)*Z5+0.705*Z6+(-0.97)*Z7 Y2=(-0.29)*Z1+(-0.821)*Z2+0.871*Z3+0.651*Z4+(-0.264)*Z5+(-0.235)*Z6+0.204*Z7 然后将标准化的原始数据矩阵与贡献程度向量相乘得到各主成分得分,最后将各主成分得分按照其方差贡献率加权

8、平均得到综合得分(即金融监管指数)。如下表所示: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如上图所示,2000年-2009年,日本的金融监管指数总体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其中2000年-2004年,日本的金融监管指数大幅下降,2004年-2005年,日本的金融监管指数开始企稳回升,但2006年以后,日本的金融监管指数继续呈现下跌趋势。这说明,1996年实行了以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版的金融大爆炸”之后,虽然日本于2000年7月成立了金融服务厅,建成了统一监管组织架构,但总体来说,日本的金融监管水平不能符合其金融业的发展要求。2002年日本的“激烈”的金融结构改革方案只是取得了短期的效果,表现在金融监

9、管指数上,2004年-2005年,日本的金融监管指数开始企稳回升,但总体来说,这一改革收效甚微,对日本金融监管质量的改善并未见到很大的效果。 综合本文得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结合当前的形势和日本金融监管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日本的金融监管与其金融业发展是不相符合的,在今后,日本应该进一步对其金融监管进行改革,一方面应该对其金融业的效率性进行限制,主要是限制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程度,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加强金融业的安全性,主要是出台严厉的金融监管政策,防范金融风险。 2、日本应该密切关注其金融监管指数的变化,在金融监管指数呈现下跌趋势时,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其金融监管力度,确保金融业的

10、稳定,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2000年以后,日本的金融监管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日本于2002年推出了“激烈”的金融结构改革方案,但仅仅取得了短暂的效果,2004年-2005年日本的金融监管指数开始企稳回升,而日本并未推出进一步配套跟进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致使金融监管指数进一步下跌,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参考文献:1.蒂米奇?威塔斯,2000金融规管变化中的游戏规则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秦宛顺,靳云汇,刘明志,1999金融监管的收益成本分析J金融研究(10)3.叶永刚,张培,2009中国金融监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研究(4)4.江春,许立成,2005.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4)5.Robert Pringle, 2010. How countries supervise their banks, insurers and securities markets 2010. Central banking publications. 本文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优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09ZD03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JJD790011)以及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各国金融监管比较研究”的资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