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818835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摘要:2001到2010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稳定增长,失业率基本稳定,地区差异趋于缩小。其主要原因是,城镇劳动迅速增长和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关键词:城镇失业 失业率 失业区域特征 失业往往意味着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掌握失业的人数、失业程度以及地区差异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基础。我国目前的失业统计主要有城镇登记失业统计和劳动力抽样调查。前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公布的数据包括登记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后者由国家统计局城镇家庭抽样调查队负责,公布的数据包括经济活动人口、城镇就业人口、失业人员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下面我们利用这些数据分析近10年来失业状况。 一、全国城镇失业基本状

2、况 我国目前公布的城镇失业数据只有登记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但这些数据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所以我们利用经济活动人口和城乡就业人口数据进行估算。具体方法如下:全国城乡经济活动人数扣除城乡就业人数为城乡失业人数,考虑到在农村只要人们愿意至少可以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城乡失业人口可视为城镇失业人数,并利用这一数据计算城镇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登记失业率以及估算的失业人数、失业率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1.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基本呈增长势头。2001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从681万增加到908万,平均年增长率为3.28%。估算的失业人数从1087万增长到2283万,平均年增长率约为8.54%。

3、 2.城镇失业率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保持在4%,变化较小。估算的失业率波动稍大,除了2010年为6.18%外,其余都不超过5%。虽然估算的失业人数远远大于登记失业人数,但由于计算失业率采用的就业人数不同,失业率没有大幅度差异。 二、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状况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对于失业问题也需要考虑地区差异。由于数据限制,我们无法估算各地城镇失业人数,只能就城镇登记失业进行分析。首先看失业人数,具体数据如下。 备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1数据计算而得。由于西藏数据不全,所以没有考虑西藏。合计等于30个地区相加,结果与公布的全国人数存在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我

4、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地区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失业规模差异很大。辽宁2002年登记失业人数高达75.6万,而青海2001年仅为2.4万,前者是后者的30多倍(注:由于西藏城镇登记失业数据缺乏,这里不包括西藏,以下相同)。为了较为全面衡量这一时期的地区差异,我们计算了各地区平均失业人数。最多的依然是辽宁,高达55.44万,其次是湖北、山东、湖南、江苏,人数分别为51.09、45.42、40.83和40.67万。这5个地区总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人数最少的仍然是青海,人数仅为3.5万,其次是宁夏、海南、北京和甘肃,人数分别是4.25、4.75、8.25、9.37万。 2.不同地区

5、失业规模变化呈现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增长模式,除个别年份外登记失业人数都是增长的。如河北、山西、内蒙古、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云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其中河北从2001年的19.5万增加到2010年的35.1万,云南从2001年的8万增加到2010年的15.7万。第二种是下降模式,除个别年份外登记失业人数都是下降的,如辽宁、吉林,其中辽宁从最高的2002年的75.57万下降到2010年的38.9万。第三种是波动模式。如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其中北京从5.2万增加到10.6万,之后又下降到7.7万。 3.地区差

6、异趋于缩小。从规模差异最大的地区看,2001年人数最多的辽宁是最少的海南的23倍,2010年人数最多的山东是人数最少的青海的14倍。为了较全面反映地区差异变动,我们计算了各个年份的各地区登记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用比重的标准差衡量地区差异,结果如下表。 从表3可以看出,标准差虽然存在波动但基本趋势是下降的。从2001年的2.18%上升到2001年的2.36%后,逐步下降到2007年的1.87%。近3年小幅波动。这表明地区差异有缩小趋势。 三、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状况 为了反映各地失业率差异程度,我们分别计算了各个年份的标准差。同时为比较各地失业率状况,按地区计算了这一时期登记失业率的平均值和变异

7、系数,结果如下: 备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1数据整理计算而得。由于数据缺乏,上海2001年、2004年数字取前后2年的平均。最后一栏系数指变异系数,等于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例。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失业程度具有以下特点: 1.地区失业率水平差异很大。最高的是2001年的吉林,高达7.1%;最低的是2001年的北京,失业率仅仅为1.2%,前者几乎是后者的6倍。从平均水平看,最高的地区是辽宁,登记失业率高达4.91%,其次是上海、江西、四川、黑龙江,分别是:4.49%、4.45%、4.44%、4.42%。最低的是北京,登记失业率仅为1.59%,其次是广东、山西、甘肃和山东,2.7%、3

8、.23%、3.27%和3.42%。 2.地区失业率波动程度也存在差异。宁夏的波动最小,变异系数仅为0.017,其次是重庆、湖北、福建、江西,分别为0.021、0.022、0.33、0.34;辽宁的波动最大,变异系数为0.265,其次是北京、山西、江苏、浙江,分别为0.201、0.107、0.106、0.106。 3.地区差异有缩小趋势,但近两年出现反弹。标准差从2001年的13.5%跳跃到2002年20%,之后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8.69%,不过近期又上升到10.8%。 总体而言,我国城镇失业状况为:失业人数不断增长,失业率基本稳定,地区差异趋于缩小。究其原因,一是不断加快的城市化步伐使城镇劳动力增长迅速。事实上,我国总就业人数从7.28亿增加7.61亿,而农村就业人数则从4.87亿减少到4.14亿,城镇就业人数从2.41亿增加到3.47亿。这说明劳动力的城乡结构转变是造成城镇失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二是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使各地区就业机会趋于均等。虽然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但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使这些地区的失业率有所下降(马忠东、王建平,2011)。据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2010年农民工数量为2.42亿,其中外出数量为1.53亿。参考文献:1马忠东,王建平.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1,31(3):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