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0813046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课程代码BS04003课程名称分析化学B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性质必修,核心课 学分3.0总 学 时48(课程授课)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开课学期2016-2017 第一学期适应专业生物专业二、课程描述中文: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生物等专业的重要基础核心课。分析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一门人们赖以获得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而这些信息对于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分析化学被喻为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定量分析化学的

2、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进行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等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光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及色谱分析的原理、仪器构造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初步具备选择分析方法、正确评价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文:Analytic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specialty. Analytical c

3、hemist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ranch of chemistry. We can obtain the information on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material science by studying this course. Since the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in many fields, such as chemistry, life scie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aly

4、tical chemistry is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course covers the basic theory, principle and knowledge of classic chemical analysis (including acid-base titration, complexing equilibrium and titration, redox titration, gravity analysis) and advanced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cluding optic

5、al analytical chemistry,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The 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statistics and its importance to data reliability will also be discussed.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 aims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6、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familiar with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strument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in research work, establish the ability of the correct analysis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evelop problem-solving skills applicable to real chemical problems.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分析化学是湖南大学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是生物专

7、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为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核心课及其专业选修课打好基础,传授必需、通用的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状态信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测量原理,建立起认识物质的严格的“量”的概念。(二)基本教学内容绪 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以及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分析过程具体环节。教学重点: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类;教学难点:分析过程的了解教学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变革与发展;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内容;分析过程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章 分析

8、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偏差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效数字的意义,数字的修约规则及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学习基本的分析数据统计处理方法,掌握置信度、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概念及计算,熟悉测定数值的正确表示方法;了解显著性检验的意义和方法F检验、t检验,掌握异常值的取舍Q检验;熟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基本方法;了解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教学重点: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偏差等相关知识;有效数字运算规则;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概念,偶然误差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相关知识,如T分布、置信区间、Q检验等。 教学难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分

9、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教学内容:关于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学时分配:2学时。第二章 化学分析法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浓度的表示方法,定量分析中化学平衡的一般处理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质子条件、分布系数法、副反应系数法以及条件反应常数。化学平衡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滴定、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终点误差等概念及有关计算,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要求,各种滴定分析方式的特点及应用条件,基准物质的概念及要求,滴定分析中的计算。教学重点:分析中的平衡处理及浓度计算的一般方法;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滴定方式;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教学

10、难点:分析中的平衡处理及浓度计算的一般方法;返滴定;标准溶液的配制。教学内容:分析中的平衡处理及浓度计算的一般方法;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特点;标准溶液和基准物;滴定方式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注意事项;学时安排:4学时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一元弱酸和多元弱酸各种存在形式的计算,用质子条件处理水溶液质子转移平衡关系,溶液中H+计算的最简式和近似式;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常用指示剂甲基红、甲基橙、酚酞的变色范围及其选择原则;强酸碱滴定及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化学计量点及滴定突跃范围的pH值计算,滴定终点误差计算;多元酸碱分步滴定时各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

11、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酸碱滴定的应用,如:混合碱的双指示剂法测定,铵盐中氮的测定等。教学重点:一元弱酸碱、两性物质中H+的计算;滴定终点误差计算教学难点:两性物质中H+的计算;滴定终点误差计算教学内容:酸碱平衡中H+的计算;酸碱滴定终点的检测;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酸碱滴定应用学时安排:4学时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断;指示剂选择原则,常用指示剂类型、变色原理及使用条件;混合离子进行选择性滴定的条件,控制酸度分别滴定,掩蔽剂的应用原则;各种配位滴定方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影响稳定常数的主要因素(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共存离子效应及共存离子

12、效应系数、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教学难点:副反应系数计算;条件稳定常数计算。教学内容:氨羧配位剂;配位滴定基本原理;配位滴定终点的检测;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学时安排:4学时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概念,溶液体系中不同因素对电极电位的影响,并应用Nernst公式计算,氧化还原平衡常数及条件平衡常数计算;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化学计量点电位计算;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及滴定分析时各种相应措施;自身指示剂和特殊指示剂,指示剂选择原则;滴定预处理的意义及预处理试剂选择;了解: KMnO4法、K2Cr2O7法、I

13、2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条件。教学重点:条件电位、条件平衡常数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应用条件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和方向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及预处理;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方法及其应用学时安排:3学时第六章 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沉淀滴定的Mohr法、Volhard法、Fajans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条件。了解: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结果计算;沉淀的形成及沉淀的沾污,表面吸附规律;晶形及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洗涤液的选择原则及洗涤操作的合理性;灼烧与干燥。教学重点:复杂体系沉淀溶解度的计算教学难点:副反应对沉淀稳

14、定性的影响、条件溶度积教学内容: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与沉淀反应;重量分析法的影响因素;沉淀剂学时安排:3学时第七章 光分析法基本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电磁波谱,光学分析方法的分类;电磁辐射的透射、折射、散射、反射、吸收和发射等有关性质;光谱仪对辐射源、滤光片、单色器、检测器的基本要求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光谱仪的类型及主要构成部件。教学重点:光学分析方法的分类;光谱仪对辐射源、滤光片、单色器、检测器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光谱仪对辐射源、滤光片、单色器、检测器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电磁辐射的基本特征;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光学光谱仪器的基本构成学时安排:2学时第八章 原

15、子发射光谱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原子的激发和电离,激发光源主要类型及特点,选择光源一般原则,典型光谱仪器的光路及其光学特性,定性分析基本方法,内标法原理及定量的基本方法。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和仪器,定性定量分析教学难点:ICP的产生、特点教学内容:原子光谱;激发光源及试样引入的方法;光谱仪器;光谱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光谱定量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学时要求:2学时第九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原子吸收线的宽度及其变宽原因,积分吸收,峰值吸收与原子浓度关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调制,光源灯的基本要求及其使用特点,原子化的过程及其使用特点,原子吸收测量中的主要干扰类型及其消除方法。了解: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教学重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教学难点:谱线变宽、峰值吸收、锐线光源教学内容: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及其干扰;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学时安排:2学时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吸收光谱学的基础知识和电磁辐射区域划分,学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跃迁的类型,熟悉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了解吸收带的分类和测试条件对吸收谱带的影响;熟悉光谱特点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