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0813034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针对我市近年来出现的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市人社局成立专题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统计等形式综合分析企业用工难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企业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职工利益诉求更加多元、专业引才机构较为匮乏、人才招引力度不强等;并对如何有效缓解用工难问题,提出建议: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更大的决心破解招工难题;二是提高职工就业技能,以更实的举措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以更新的路径深挖人力资源;四是营造拴心留人环境,以更优的服务提升人才吸引力。2019年第20期(总第39期)2019年8月22日关于扬中市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市人社

2、局近年来,随着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全面展开,企业用工规模不断扩大,技能要求不断提高,部分企业主多次反映普通工人招工难、技能人才留不住等问题。为更好地聚才引智助力扬中高质量发展,市人社局围绕企业用工难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对用工难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缓解企业用工困难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一、企业用工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实地走访20家重点缺工企业,电话调查15家缺工企业,共收集175份有效企业问卷调查表,92份有效个人问卷调查表。为确保调查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我市制造企业用工特点,重点筛选在职员工规模50人以上的企业作为统计样本,共计101家企业。统计结果表明,101家企业中有71家下半年存在用工需

3、求,共计需求1491名,其中64家企业反映存在招工难问题,占调查企业总数的64%(附表1)。1普通操作工需求旺缺口较大 我市制造业企业对普通操作工需求旺盛,普通操作工缺口数占下半年用工总需求的25%,部分企业处于常年缺人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招聘“求大于供”。从上半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数据来看,进场企业总共需求2250名普通操作工,达成就业协议的不足企业需求的60%。二是部分行业人才“青黄不接”。调查显示,年轻求职者因为就业环境较艰辛等因素,不愿意向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行业求职,而目前此类行业45岁以上大龄员工占比已较高,分别达49%、47%,“青黄不接”问题如若得不到及时解决,未来出

4、现大规模用工荒的可能性较大。2技能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才走俏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技能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缺工数占下半年人才总需求的45%。高技能人才走俏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市高技能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才存量偏少,供需缺口一直存在,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加大了对高技能用工的需求,企业迫切希望通过招引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的“虹吸效应”明显。新项目大企业进驻扬中加大了对技能操作工的需求量,在本次走访企业中,多家中小型企业主反映,长城汽车项目入驻后,周边中小型企业技能操作工流失明显,部分企

5、业技能操作工流失率同比上升6%左右。3我市企业对外地员工吸引力不足据统计,统计样本企业中非扬中籍职工总数为7054名,占其职工总数的26.1%(附表2)。经实地走访,非扬中籍职工在员工规模少于50人的小型企业中占比更少,比如以本次调研的80家小型企业为例,非扬中籍职工仅433人,占80家样本企业职工总数的13.5%,据此估算,非扬中籍职工在全市职工比例将不超过19.5%。对比周边其他县级市,如太仓市外地员工占全市职工比例为32.16%,常熟市比例为29.35%,张家港市比例为26.20%,江阴市比例为24%,我市制造业企业对外地员工吸引力显得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制造业企业工作

6、性价比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统计样本中,需要倒班的企业占30%,生产操作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下的企业占30%,8-10小时工作时间的企业占60%,10小时以上工作时间的企业占10%,平均每周休息时间一天及以下的企业占74%。二是薪酬、福利待遇吸引力不足。薪酬、福利待遇是求职者最为看重的要素。薪酬方面,统计数据显示,70%左右的求职者对正常8小时工作制的岗位期望月薪在4000元以上,但我市给予普通操作工的月薪包含加班工资在内,才能够达到3500-4500元/月,一旦企业订单减少,工人的收入就会明显降低。例如光伏新政后,我市新能源企业订单锐减,工人收入减少,员工流失率显著

7、提升。调研发现,全市共计9家企业缺工数达50人以上,其中新能源企业就占4家。福利方面,统计数据显示,70%的企业没有帮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非扬中籍职工在扬置业压力较大,进一步加剧“留人难”的问题。二、企业用工难原因分析结合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对企业管理人员、部分职工座谈了解,分别从企业、职工、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人才政策四个维度,全面剖析制造业企业用工难的原因。1部分企业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显示,我市目前仅有22%的企业主动储备人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不够重视人才储备、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够规范。当前部分中小型企业没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不注意在留人上下功夫,

8、例如部分企业在员工实习期不缴纳或低于实际工资标准缴纳五险一金,或随意延迟发放工资等,大大降低企业在求职者心中的诚信度。二是部分企业主存在人才短视行为。走访中发现,部分智能电器行业在生产旺季时,采取雇佣临时工人模式进行突击生产,而不重视培养长期技工,导致我市技能型人才总量偏低,据2019年夏季人才交流会数据统计显示,我市技能型人才求人倍率达1.68。2职工利益诉求更加多元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日益广泛、丰富,职工在利益诉求方面也变得更加多元。主要表现为:一是年轻职工更看重工作环境和文娱配套。针对年轻职工就业意向的调查发现,86%的年轻求职者选择就业岗位时看重工作环境,大多不愿从事环境

9、恶劣、工作强度大的岗位;40%的年轻求职者在择业时考虑公司地点及配套设施,我市部分企业厂址位于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厂区周边生活、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少,因此对大中专毕业生吸引力不够。以太阳集团为例,近3年在外出引才过程中,最终入职数仅为现场签约人数的30%,对部分解约大学生电话调查,均反映太阳集团位置离市区较远,文化娱乐少是其解约的主要原因。二是外地职工更看重公共服务配套。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是否得到保障,是外地职工能否安心扎根扬中的关键因素。例如通过对陕西白水离职职工调查发现,生活习惯不适应、子女教育未享受到与市民同等待遇、夫妻长期分居是离职的三大主要原因。3专业引才机构较为匮乏

10、近年来,我市本土人才外溢较多,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被“虹吸”到周边发达地区,“回扬率”较低,更是加剧了我市优质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因此,我市企业急需通过市场化专业引才机构 “牵线搭桥”,利用他们的专业资源平台招引外来优秀人才,以解“求贤之渴”。但我市现有人力资源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知名度低,平台资源相对少,难以满足企业、尤其大型企业的人才需求。少数企业的大量人才招工只能委托苏锡常等地人力资源公司完成,而通过异地人力资源公司又容易产生某些问题,例如一旦发生劳务纠纷,仲裁解决耗时长等。因此部分企业呼吁我市尽快培育或引进大型人力资源公司,以适应新时期我市人才需求。4人才招引力度不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

11、当前全国各大城市均以各项重磅人才优惠政策掀起“抢人”大战,相较而言,我市人才优惠政策尚缺乏竞争力:一是我市技工人才优惠政策与周边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以见习补贴为例,扬中标准比镇江市区、丹阳市、句容市分别低912元/月、800元/月、500元/月。二是我市人才基金总量不足。部分镇江引才政策尚未在扬中得到执行,例如镇江市区对硕士、博士毕业生来镇就业创业的,分别发放15万、2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镇江市区高校毕业生、镇江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在市区企业工作的发放留镇奖补,分别给予本科、硕士生、博士生8000元、12000元、20000元的学费补贴等。三、缓解企业用工难的对策建议为有效缓解当前我市企业用

12、工难问题,课题组建议探索建立企业、职工、市场、政府“四位一体”的引才留才新模式,积极开拓招才引智新路径。1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更大的决心破解招工难题破解用工难,关键在企业。一是引导企业管理者转变用工理念。企业要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真正把一线工人、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财富和竞争力,拿出“磁石”举措增强员工从业稳定性;我市部分企业在“拴心留人”方面值得学习借鉴,例如江苏大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借款给员工购房买车,江苏荣昌集团给下车间大学生发放车间补贴,镇江市华银仪表电器有限公司发放淡季补贴留住人才等。二是鼓励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晋升渠道不畅、薪酬待遇不合理是人才流失的“核心痛点”,因此企

13、业要重视健全晋升机制和激励体系,增强企业管理的科学规范性。比如通过加大技能补贴、学历补贴、工龄补贴等举措,增强对技能型人才和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的吸引力。三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开展毕业实习或校企定向合作培养,企业向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学校把课堂办到车间,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缓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2提高职工就业技能,以更实的举措拓展发展空间职工职业素养提升是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一是鼓励职工通过技能提升拓展发展空间。建议由人社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针对企业缺工较多的岗位和市场热门岗位,结合国家职业目录清单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加大技能

14、培训力度,增加我市技能人才供给量。二是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历是就业敲门砖,是职工素养的隐形培育。大全集团充分重视员工学历提升工作,在全市率先实施工资基数、保险系数与学历挂钩的薪酬制度,在集团内部掀起了学历提升热潮,全面提升了员工素养。目前我市一线操作工普遍学历较低,建议相关企业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职工加强学历提升,市总工会要加大学历提升宣传力度,畅通职工学历提升渠道。三是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切实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作用,重视青年业余文化生活质量,通过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增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比如为职工提供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球类比赛活动等,营造

15、“高效工作、快乐生活”的良好工作氛围。3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以更新的路径深挖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流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开展专场招聘会,探索适合扬中产业发展特点的校园引才和市外引才路径,满足企业的招工需求。二是开发劳务输入基地。积极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外省市对接交流,主动“走出去”,拓展劳务合作关系,探索建立劳务输入基地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我市企业提供广阔的劳动力外引平台。三是引进大型人力资源企业。大型人力资源企业在劳务外包、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着力加强大型人力资源企业的引进工作。

16、4营造拴心留人环境,以更优的服务提升人才吸引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动力。全市上下需树立“一盘棋”“抢人”意识,构建“金字塔”式人才吸引模式,既重视 “塔尖”高层次人才和“塔身”本科生人才的招引,也注重不断夯实壮大“塔基” 技能型人才队伍,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和技能型人才,确保我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一是加大人才政策财政支持力度。做大做强人才基金,由市人才办牵头,会同科技、人社、财政等部门全面刷新人才政策,适当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大中专毕业生的补贴力度,切实提高各类人才在我市就业的“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市人才吸引力。二是更大力度弘扬工匠精神。作为“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之一,扬中要做好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弘扬者,将工匠精神注入“扬中智造”,厚植工匠文化,崇尚精益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