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0807786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1.以下左右两幅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该图表明当时A. 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 B. 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C. 分封制不断继承与发展 D. 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2.周灭商后,“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以藩屏周”;众“藩国”定期向周王纳贡,

2、并奉命征伐。材料体现西周分封A. 为中央集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诸侯必须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C. 有利宗族亲疏关系的逐步加强 D. 使天子与诸侯政治隶属关系疏远3. 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4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都求之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

3、消失 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5、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6、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

4、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7、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5、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10“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

6、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B“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D“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11、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秦朝行政大权 D、建立地方的行政系统12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时期经济政策汉文帝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纵民得铸

7、钱、冶铁、煮盐”汉景帝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13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基葬被选人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基中发据出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该基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应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C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D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道教的思想精髓14下面材料反映出的

8、主要问题是秦朝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道、州、县三级制A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D中央政府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15.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16.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

9、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 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 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17. .据宋人徐天麟西汉会要食货六记载:“西汉前后共赈济灾荒计三十七次,其前期仅有八次,而此后则多达二十九次。”这反映了西汉A. 前期黄老思想影响了国家治理成效 B. 自然灾害的频繁C.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统治思想的转变18.官营手工业再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

10、致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B、 C、 D、19、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 A、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20、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B、导致封国

11、威胁到中央集权C、是“无为而治”的具体体现 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2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 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22.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赈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

12、展23.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既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与无情等向题的讨论,也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这表明魏晋玄学 A.取代儒学成为主流想想 B.克服了传统儒学的局限C.开创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D.糅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24、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纷纷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凸显华夏正统地位 B、促进史学发展C、缓和南北政权矛盾 D、减少变革阻力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共三小题,25题25分,2

13、6题12分,27题15分)25(25分)经济和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10分)材料二: 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

14、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长期存在的原因。(15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