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791113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务处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一、现状分析“十二五”期间,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特色成校,质量立校,发展兴校,人才强校、和谐建校”的发展战略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内涵、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目标,部分指标提前或超额地完成任务。(一)人才培养学院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完

2、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需要。从2009级学生开始全面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2010年至今,先后分四批开展了“以课程为载体,以测评为手段”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工作。共有60多门课程、184名教师通过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优化完成了26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不同,采用传统考核与技能证书相衔接的多种考核方法和手段,确保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0%以上。先后与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合作,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的订单培养和一体化培养工作,订单人

3、数达到956人。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了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共有60多人次获得各类竞赛奖励,实现了以大赛促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二)专业建设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开发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专业数量从“十二五”前的16个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根据市场需求,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专业建设原则,已建成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管理和公路工程检测技术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汽车运用技术等8个院级特色专业。在遵循“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支持重点、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专

4、业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已筹集资金9200多万元,且已建成5个校内实训基地, 55个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校内实训室,70余家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供了良好平台。(三)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理论扎实、教学理念先进、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0年以来,学院通过公开招考等形式,先后引进专业教师50多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在读博士2名,研究生学历36名,具有一线工作经验者10余名;学院现有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

5、位有3人,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有25人,还有10余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历;30多名专业带头人和6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各类专业培训; 20余名青年教师到施工一线和企业参加顶岗实践;102名教师通过学院的“双师”素质资格认定。已建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等4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8个院级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 3名教师分别获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和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四)课程建设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

6、基础与核心。于2010年全面启动教学改革工作,下发了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载体,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为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对课程内容、结构等进行重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对于规范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全面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以此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省级精品课程由“十二五”之前的1门增加到现在的7门,院级精品课程由之前的16门增加到现在的50门,已建成40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我院教师作为主编、参编公开出版的教材多达60余部。(五)教学管理学院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

7、养质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学运行与管理,积极完善和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了教务处、教学督导室和各系部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要求全体教师要主动实践课程改革理念与成果,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推进教学工作的内涵式发展。二、面临的问题(一)师资队伍建设仍然跟不上学院的发展。由于政策和编制限制的原因,近年来学院未能从普通高校和企业引进专业教师及具有企业和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造成部分专业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教

8、师,部分专业教师每学期要承担3-4门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新增专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不利于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也不利于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教学场地尤其是实习实训场地严重不足。近年来,省财政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力度较大,我院也先后争取到了部分项目和资金,但由于场地受到制约,个别项目无法实施,实训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三)办学经费不足。学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通过争取中央和省上政策性资金支持改善办学条件,使部分专业的实训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有个别专业的实训条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与专业的规模、发展还不适应。三、指导思想与发

9、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国家及省两级“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特色成校,质量立校,发展兴校,人才强校、和谐建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理念;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0、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全面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二)发展目标1、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三五”末,新建专业实训基地8个,各类专业实训室23个,改善实训室24个,实现实训基地建设规模83400,教学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000万元以上;建成功能齐全、应用便捷的数字化图书资料信息平台,建成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新版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网络通识课程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师发展学习平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学习平台、数字创新创业学院学习平台,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达到20台以上。2、人才培养。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融通与配合,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

11、、创新创业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纳入课程体系,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大力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认定工作。3、专业建设。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每年新增设23个新专业,使招生专业总数达到4045个,建成56个省级特色专业

12、,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会计、物流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为引领,形成10个左右优势突出,交通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建设或引进5个以上资源丰富、应用便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力争在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4、师资队伍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建成一支名师引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创新、潜心教学、团结进取、适应教学和科研要求的师资队伍。专(兼)任教师总数达到550人以上。其中,专任教师数达到350人以上,兼职教师数达到200人以上;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

13、达到70%以上;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培养和选拔副高职称以上专业带头人60名,培育和引进省级教学名师35名,建成56个省级教学团队,力争在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上有所突破,建成10个以上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立专业教师轮训制度。 5、课程建设。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开发50门以上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开发各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新建2030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引进20门左右的素质类网络通识课程作为选修课,以翻转课堂为基础建成1520门慕课,建成78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力争在国家级重点专业和

14、精品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推进以证代考,使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平均达到85%以上。6、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方式上有新进展,在合作机制、体制方面有新突破。做实、做大、做强以学院为龙头的交通职教集团和信息技术职教集团,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由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理事会等管理组织及保障机制,探索完善多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增强办学活力,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四、主要任务(一)加强专业建设1、优化专业布局。紧密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重点服务

15、中国制造2025,结合我省提出的“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6873”交通突破行动,主动对接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新专业;对已开设的专业,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提升专业改造能力;强化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建设,辐射带动全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2、改善实训条件。以省财政支持省属高职院校发展重大项目为抓手,根据专业布局、

16、专业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项目储备和项目建设,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设计实训项目,按照真实的职业环境布局实训室,建成融科学研究、课程教学、技能训练、对外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职能化、现代化实训基地,为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提升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加大引进力度,彻底解决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编办支持增加在编指数,分别从高校和企业引进硕士以上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创新人才招聘机制,建立通过签订“劳务合同”聘用教师的机制和管理办法,双管齐下,彻底解决学院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问题,改善学院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满足教学和科研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建设一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