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参考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0785422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参考课件(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 胡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教师简介 贴照片处 照片尺寸9 4 6 8cm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 北京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针灸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针灸学会贴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 3 3 工程 杨甲三名家工作室 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针灸优势病种临床研究 针灸刺灸方法研究 针灸名家杨甲三教授经验研究与传承 主持参加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 已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 主编 参编著作十余部 胡慧主任医师 内容概况 历史沿革 特点与优势 作用机理 适应证 选穴原则与用药原则 操作流程 临床应用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药罐疗

2、法最早在 五十二病方 中就有记载 其中记载的角法即为药罐的雏形 以小角角之 如熟二斗米顷 而张角 小角 是角法的工具 角之 是触抵牡痔 表示小角的操作方式与操作部位 如熟二斗米顷 包含角法的吸拔方法与操作时间 用煮热角法吸拔 吸拔约半个时辰 60min 张角 表示取罐时要用一定的力 因角内有负压 历史沿革 王焘在 外台秘要 中记载 取三指大青竹筒 长寸许 一头留节 无节头削令薄似剑 煮此筒子数沸 及热出筒 笼墨点处按之 这是已知最早记载的竹罐制作和以水煮罐的吸拔方法 明代 外科正宗 及 外科启玄 中指出 药煮热竹筒一个 按在疮口上 血脓水满了 竹筒子自然落下 如脓多未尽 再煮一二遍竹筒更换吸

3、脓尽为度 首次提出了以中药煮竹罐用于临床 医宗金鉴 首次把辨证用药和拔罐疗法紧密地结合起来 吸附方法 药物水煮法药物闪火法药物投火法药物滴酒法药物贴附法药物涂抹法药物蒸气法此外 临床运用中还常结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刺络药罐法药罐走罐法在此着重讲述药物水煮法的应用 分类 药物水煮法 即以药物配伍组成成方 水煮半小时左右 再将竹罐放在药液内煮沸1 3分钟 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来 口向下 迅速把水吸干 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 吸附于皮肤之上 药物闪火法 即以镊子夹住点燃的带有药酒的酒精棉球 在罐内绕1 3圈后 将火退出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吸附在皮肤上 分类 药物投火法 是用易燃的药物点燃后投入

4、罐内 迅速将罐扣在事先选好的部位 吸附在皮肤之上 药物滴酒法 是用药酒1 3滴滴入罐内 沿罐内壁摇匀 用火点燃后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吸附于皮肤之上 药物贴附法 是用大小适宜的某些药物浸泡酒精后 贴在罐内壁的1 3处 用火点燃后 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即可吸于皮肤上 药物蒸气法 先将水壶置于旺火上 将壶内的水和药物的混合液煮沸 如硫磺 雄黄等 使水蒸气从壶嘴喷出 以竹罐口对准喷气口1 10秒钟 随即取出 迅速扣在需拔部位上 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分类 药物涂抹法 将药液 药膏或药糊均匀平敷在穴位上 面积略小于罐口 然后在其上进行拔罐 刺络药罐法 用药物水煮法拔罐之后 在拔罐部位常规消毒 用消

5、毒三棱针在皮肤上浅刺 以局部少量渗血为度 取煮热竹罐在针刺部位再次拔罐 10分钟后取下竹罐 用消毒棉球擦净针刺部位的血迹 再用药巾热敷即可 药罐走罐法 将自制药膏均匀地涂抹在治疗部位 取合适型号的火罐 用闪火拔罐法拔在起始点或特定穴位上 双手紧握罐体沿各经脉自上而下或自左向右缓缓推拉 重点部位行旋转 颠罐 按罐或抖罐等走罐法 适应证 适应证 药罐疗法因所用药物的不同 主治疾病也不同 临床上适用范围很广 各科疾病均有所涵盖 总体来说 药罐疗法适用于寒症 痛症 慢性虚性疾病等 适应证 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 哮喘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贫血 痛经 更年期综合征等 适应证 骨科疾病 颈肩腰腿痛如

6、骨性关节炎 急性腰扭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肌劳损 膝关节炎 肩周炎 颈椎间盘突出症 落枕 背 颈肌筋膜炎 肌纤维组织炎等内科疾病 胃痛 腹痛 胁痛 神经痛风湿疾病 风湿多肌痛 纤维肌痛综合症等皮肤科疾病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其他痛症 癌性疼痛 适应证 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慢性胃炎 直肠脱垂 失眠 慢性疲劳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脏腑失调疾病 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 机械刺激 1 表皮角化层断裂 细胞由复层变为单层 部分细胞间隔破坏 可大大提高皮肤渗透作用 为皮肤局部用药打下了基础 2 真皮各级血管的扩张 渗出及细胞吞噬活动的增强明显有利于药物吸收 3 使皮肤局部酸度增加 帮助局部皮肤自洁 抗感染 作

7、用机理 机械刺激 4 使皮肤生发层细胞受刺激 有丝分裂增加 角质形成 细胞增生 毛囊细胞迅速向棘细胞推移 帮助伤口愈合 减轻瘢痕 5 真皮结缔组织中的单核吞噬细胞 肥大细胞 白细胞等立即动员或激化 参加相应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帮助机体抵抗病害 作用机理 温热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加强新陈代谢 加速体内废物 毒素的排出 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 加强白细胞及网状细胞的吞噬能力 作用机理 药物刺激 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进入体内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 增加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 直接针对病因 病位发挥治疗作用 选穴原则与用药原则 选穴原则 药罐疗法通常作用于四肢 躯干肌肉丰厚的地方 根据病

8、情选取相应的穴位 并配合阿是穴 随着罐具的改进 也作用于一些肌肉组织相对较薄的部位 甚至是关节部位 选穴原则 1 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时 通常直接拔罐于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相关穴位 面部 翳风 颊车 阳白 下关 地仓 腰部 肾俞 腰阳关 腰夹脊 大肠俞 气海俞 肩部 肩髃 肩髎 肩内陵 肩贞 臂臑等 其中像腰椎间盘突出症 肩周炎等具有放射性疼痛的疾病 可按部位循经取穴 选穴原则 2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选择肺经穴位和背俞穴 如中府 云门 肺俞 风门 膻中 肾俞等 3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选择在胃脘部 腹部的穴位并配合胃经的其他穴位 4 泌尿系统疾病如产后尿潴留选用肾俞 膀胱俞 中极 关元俞等

9、 选穴原则 6 皮肤病一般在皮损部位施罐 7 精神类疾病如失眠选用膀胱经腧穴 神阙 5 妇科疾病如痛经选用血海 三阴交 中极 足三里 关元等 用药原则 疏通经络 芳香辛窜 寒症 表寒症以疏风散寒药为主 如桂枝 羌活 独活 细辛里寒症以温经散寒药为主 如附子 干姜 肉桂 川乌 用药原则 痛症 一般以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 逐瘀止痛的药物为主 再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变化 慢性虚症 一般以温通经脉 补血荣筋 助阳化气 培补脾肾等药物为主 并随症配伍引经药 如 膀胱经 羌活 藁本肾经 独活 肉桂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操作器具 竹罐 选用5年以上 新鲜坚固无损的竹子按

10、自然节段截成竹筒 罐口削薄 砂纸打磨 制成长短粗细不等的竹罐 最长竹罐12cm 最短6cm 直径最粗5cm 最细0 7cm 自然风干 在使用前用桐油浸泡3 5天再用就不会开裂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一 煮罐 将配置好的药物置于纱布袋中 放入锅内浸泡0 5h 煎煮1h左右 然后再把所需大小的竹罐投入药汁内同煮20分钟 即可使用 用完的药罐消毒后再次放入锅内继续煮沸使用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二 病人准备 患者选取适当体位 暴露施术部位皮肤 通常选取俯卧位或正坐位 三 拔罐 用长镊子将药罐捞出 快速将水甩净 罐口向下放到毛巾上 捂住罐口待温度适宜后迅速按在相应治疗部位上 利用热力吸附在

11、患者治疗处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四 走罐手持罐体 将罐扣紧贴患者皮肤 在需要的部位 往返推动 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 充血 五 留罐在罐上覆盖毛巾被 留5 10分钟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六 起罐一手按压罐边皮肤 使气漏入 竹罐即能脱下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易于移动或骨骼凹凸不平 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2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操作时必须迅速 才能使罐拔紧 吸附有力 3 用药罐时应注意掌握罐的温度以免灼伤或烫伤皮肤 4 皮肤有过敏 溃疡 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 不宜拔罐 5 昏迷危重 高热抽搐病人和孕妇腹

12、部 腰骶部 不宜拔罐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常见不良事件及其处理 水泡操作不当或留罐时间太长可能导致皮肤水泡 小水泡无需处理 仅敷以消毒纱布 防止擦破即可 水泡较大时 用消毒针将水放出 涂以碘酊或其他烫伤 消炎药物 用消毒纱布包敷 以防感染 减少渗出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 常见不良事件及其处理 皮肤过敏1 应立即终止药罐治疗 并向患者解释说明 2 病情较轻的 外用抗过敏药膏治疗 如氢化可的松等 3 若出现全身瘙痒 咳嗽 胸闷等 应及时给予抗敏治疗或转至皮科治疗 特点与优势 特点与优势 药物的经皮渗透有许多优点 如避免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肝脏的首过效应以及增加患者的接受性等 药罐疗法选用的是中药煎煮的方法

13、 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的释放于水中 同时使得药物有效成分存在于蒸汽中 另外 竹罐有一定的密闭保温功效 留罐十分钟的时间可以使竹罐内存有的药物蒸汽充分与皮肤贴合 且竹罐内始终保留一定温度 不仅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充分扩张 同时在治疗时间内始终促使药物的渗透吸收 药物渗透作用更佳 小结 药罐疗法结合了药物与罐疗的双重作用 同时避免了毒性药的不良反应 具有适应症广 疗效显著 经济方便 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近年来采用药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水煮法加强了热熨的效果具有更强的通络作用适合大面积疼痛治疗 药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内容概况 概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慢性支气管哮喘 冷症 概

14、述 概述 药罐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 尤其适用于痛证 虚证 寒证等 痛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颈肩腰腿痛 痛风 关节炎 纤维肌痛综合症 痛经等 虚证 哮喘 失眠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等 寒证 表寒证 流感 上呼吸道感染里寒证 原发性冷症 贫血 神经症 更年期综合征 糖尿病足肢冷症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 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的慢性疼痛综合征 可伴有身心缺陷 社会功能障碍以及精神抑郁 已经成为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疼痛综合征 流行病学 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 4 4 8 之间 约有20 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 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年龄 60

15、岁的人群中 PHN的发病率可达到40 发病机制 周围神经的病变 中枢神经损害 精神因素 顽固性疼痛特征 跳跃性疼痛 烧灼痛 间歇性刺痛 感觉异常疼痛可分为3种类型 部分PHN患者伴有难忍性瘙痒 症状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癫痫药 镇痛药 免疫调节药物 营养神经药等神经阻滞治疗 星状神经节的阻滞 硬膜外的阻滞 三叉神经分支的阻滞 椎旁神经的阻滞神经毁损治疗 射频温控热凝术 内侧丘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伽玛刀或X刀 手术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 垂体毁损 交感干神经节毁损等 物理治疗 半导体激光照射 微波疗法 超声透药治疗疗法外科手术治疗 脊神经后根入髓区毁损技术等 中医对带状疱疹

16、后神经痛的认识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 蛇串疮 蛇丹 腰缠火丹 外科大成 缠腰火丹 称此症 俗名蛇串疮 初生于腰 紫赤如疹 或起水疱 痛如火燎 外科准绳 缠腰火丹 曰 试问缠腰生疮 累累如串珠 何如 曰是名火带疮 亦名缠腰火丹 中医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病因病机 肝经火毒 情志内伤 肝郁气滞 久而化火 肝经火毒 外溢肌肤而发 脾虚湿蕴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湿邪内生 进而湿热内蕴 外溢肌肤 感染毒邪 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 中医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属中医痹证之皮痹 带状疱疹皮损虽逐渐消退 但余毒蛰伏皮部 因年老体虚 驱邪力而致残毒阻络 年老阴血亏虚 加之病初多用苦寒清热之品 更伤气阴 荣卫失养 证属阴血虚而挟瘀 致疼痛缠绵难愈 药罐疗法 治法 祛邪通络 活血止痛 组方 鸡血藤30 路路通30 天麻15 川芎20 细辛15 大腹皮30 桑白皮30 乳香20 没药20 青黛60克天花粉30冰片5克当归30g生地30g鸡血藤 当归养血通络桑白皮 大腹皮解毒祛邪川芎 乳香 没药活血理气路路通 天麻 细辛搜风活络止痛 药罐疗法 选穴 阿是穴即患者疼痛或皮损色素沉着部位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检验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