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讲义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785297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讲义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讲义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讲义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讲义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讲义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讲义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讲义教学幻灯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讲义第一章 总 则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一章规定了制定条例的目的和法律依据、人民警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授权、警械和武器的概念和范围、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适用原则、法律保护与限制以及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时对无关人员的保护等问题。一、制定条例的目的和法律根据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一)制定条例的目的制定条例的目的是,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2、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1、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人民警察法第2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为了完成人民警察的任务,人民警察法第6条规定了人民警察一系列的职责,如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等。为了保障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国家必须赋予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力。2、保证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了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条件和情形,同时还规定了在什么情形下不能使用警械和武器,以及违反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责任。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是

3、人民警察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要求人民警察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一方面,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条件、方式使用警械和武器,以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的行为;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不得使用警械和武器。(二)制定条例的法律根据制定条例的法律根据主要是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1、人民警察法。2、他有关法律。他有关法律主要是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监狱法等。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权条例第2条规定:“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

4、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本条是对人民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和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性授权。 所谓强制手段。是指人民警察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的人身或者违法财物采取的直接强制措施,包括对行为人实施打击或约束,或对行为人的财物实施控制和破坏。所谓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警械。是指人民警察遇到使用警告或者徒手强制等手段不足以制止违法犯罪,而尚未达到使用武器予以制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警械予以制止。使用警械制止的对象是暴力程度、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相对较小的违法犯罪行为。使用警械不能制止的,可以使用武器。如果由于违法犯罪行为所具有的暴力程度、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超过了使用警械可能制止的程度

5、,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条规定了人民警察实施强制措施适用由轻到重的原则,但是在具体使用警械和武器时,人民警察应当根据违法犯罪行为所具有的暴力程度、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选择能够制止违法犯罪人行为的相应强制措施,并不要求人民警察每遇到一种违法犯罪行为,都要经过实施徒手强制、使用警械、使用武器这三个递进方式。三、用警械和武器范围条例第3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警械和武器是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用于对违法犯罪行为人实施人身强制

6、的物质工具,是人民警察武装性质的集中体现。1、警械。是指人民警察依照规定装备的用于对违法犯罪行为人实施人身强制的警用器械。警械包括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械分为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和约束性警械。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包括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约束性警械。包括手铐、警绳、脚镣等。其他警械是指条例没有列举,但是按照规定已经装备或者将来根据制止犯罪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装备的警械,如警戒带、网枪、胡椒喷剂、电晕枪等。警械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中统一监制,并制定装备标准。2、武器。是指人民警察依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枪支、弹

7、药等武器具有高强度的杀伤性能,可以直接致人死亡,所以称致命性器械。四、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遵循的原则条例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本条确定了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遵循的原则,即:必要性原则、最小损失原则。(一)必要性原则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必要性原则,是指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的必要为条件,只有在非使用警械和武器不足以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警械和武器,如果违法犯罪人已经停止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不需要使用警械和武器就可以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不应当使用警械和武器。必要性原则包含了下列诸项

8、要求:1、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违法犯罪活动下在在发生或即将发生。2、不使用警械和武器不足以制止。人民警察不使用警械和武器不足以制止违法犯罪活动。3、其目的是为了制止违法犯罪。使用警械和武器的目的是为了制止违法犯罪活动。4、使用何种警械和武器,应当由人民警察现场判定。具体使用何种警械和武器,应当由人民警察依据违法现场的危险程度、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确定,既不能滥用警械和武器,造成对公民的伤害,也不能不敢使用警械和武器,放纵了违法犯罪活动。5、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度。如果违法犯罪人停止违法犯罪活动,则人民警察应当停止使用警械和武器。在必要性原则的要求下,条例详细规定了使用不同武器的适用情形,在第7条第2

9、款特别规定:“人民警察依照前款(驱逐性、制服性警械)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在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二)最小损失原则 最小损失原则,是指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械和武器时,应当将因使用警械和武器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最小损失原则要求1、减少无辜人员伤亡。一般情况下,在围观群众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杀伤性武器,使用武器前,命令在场无关人员离开现场。 2、保护人权。对违法犯罪人使用警械和武器,也权注意保护他们

10、的合法权益,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是以制止违法犯罪为目的,而不是要消灭违法犯罪人。3、及时救治。因使用警械和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救治。五、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保护与限制条例第5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本条规定了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既受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限制。1、对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保护。人民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条件和要求使用警械和武器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和组织不得干预,当事人不得抗拒。同时。只要人民警察合法使用警械和武器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无论造成什么后果,人民

11、警察个人都不会承担法律责任。2、对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限制。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是指人民警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超越使用警械和武器。如在审讯时,使用警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殴打、刑讯逼供,或者使用警械和武器从事与职务无关的行为;在公共场所不按照规定鸣枪等,以及为个人目的使用警械和武器致人伤亡的违法犯罪行为。六、使用警械和武器时对无关人员的保护条例第6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本条规定了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械和武器时保护无辜人员免受伤害,在场无关人员有执行人警察命令的义务。本条中所称的无关人员,是指在处

12、置违法犯罪行为的现场除违法犯罪人以外的其他人员。第二章 警械的使用警械根据其性能可以划分为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和约束性警械两类,前者指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警械。后者是指手铐、脚镣、警绳等警械。本章讲述两类警械适用的条件和禁则。一、驱逐性、制服性警械适用的条件和禁则条例第7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 、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

13、置的警戒线的;(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六)袭击人民警察的;(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本条第一款规定了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适用条件,第二款规定了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禁则。(一)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适用条件 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适用条件有两个: 1、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实体条件。所谓适用警械的实体条件,是指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所适用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即人民警察针对法定的几种

14、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才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包括如下几类:(1) 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此项规定针对的是进行流氓活动的几种情形。这些行为也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所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寻衅滋事”,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无理取闹,从而引发与他人的冲突或纠纷的行为。“侮辱妇女”,是指以下流无耻的动作、语言,调戏、侮辱、捉弄、猥亵、摧残妇女的行为。(2) 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此项规定针对的是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情形。强调的是“聚众”和“扰乱”。(3) 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此项规定针对的

15、是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情形。集会、游行、示威,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主要有:未经合法申请或虽经合法申请,但未获得许可的集会、游行、示威;旨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和政府,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煽动民族分裂的政治性集会、游行、示威;虽经批准,但使用非和平方式的集会、游行、示威,或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或者在合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中发生骚乱,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等等。(4) 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民警察为了履行职责、保证安全和维护秩序,可以设置警戒线,未经人民警察许可,任何人不得逾越。(5) 以暴力方式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本项所指的“暴力”,不仅指对人民警察人身实施打击或强制,而且包括对人民警察履行职责所处的工作环境、使用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文件、物品实施武力破坏的行为。(6) 袭击人民警察的指使用非致命暴力手段对人民警察出其不意地进行攻击的行为,包括对人身的暴力攻击和人民警察乘坐的交通工具、居住或办公的房屋等进行的暴力攻击。如果使用致命的暴力手段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则属于使用武器的情形。(7) 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